南海北部九龍甲烷礁冷泉自生碳酸鹽巖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11:11
【摘要】: 本文的研究材料來源于廣州海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GMGS)和德國基爾大學Leibniz海洋科學研究所(IFM-GEOMAR)國際合作項目,,“南海北部陸坡甲烷和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簡稱SiGer項目)。 研究表明,所研究的5塊“九龍甲烷礁”地區(qū)的碳酸鹽巖形態(tài)主要以結(jié)殼、煙囪等形式出現(xiàn),結(jié)殼的裂隙或孔洞中常常充填有淡黃-白色的文石晶體。碳酸鹽巖中自生碳酸鹽礦物主要為文石、鎂方解石和少量黃鐵礦。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表明,文石主要呈針狀、長柱狀、放射束狀,方解石呈顆粒狀。碳酸鹽巖的碳同位素δ~(13)C主要在-52.7-(-37.9)‰PDB之間,大多數(shù)小于-40‰PDB,顯示了生物甲烷成因碳源的特征;氧同位素δ~(18)O值在2.2-5.5‰PDB之間,主要在4‰PDB以上,這種較重的氧同位素比值表明,天然氣水合物分解產(chǎn)生的富~(18)O水體是碳酸鹽巖沉淀的流體源。礦物學和碳氧穩(wěn)定同位素研究表明,“九龍甲烷礁”地區(qū)的碳酸鹽巖為細菌性甲烷成因碳酸鹽巖,可能與天然氣水合物有關(guān),顯示了該區(qū)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圖文】:
氧碳同位素分析,并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初步分析了它們與天然氣水合物的關(guān)系。3.1.樣品簡介本文所研究的樣品的“九龍甲烷礁”(位于圖2中的方框)所在的區(qū)域,“九龍甲烷礁”位于南海北部的陸坡上,處于珠江口盆地東南、臺西南海盆的中部以及東沙群島北部。水深500一 1200m。本文所研究的5個樣品中l(wèi)、2、3號樣品位置集中于 22002.849No一22002.858No和 118046.513Eo一 118046.552Eo,水深769一771m左右處,4、5號樣品則集中于 22008.538No一 22008.626No和 118043.449Eo一 118043.38Eo,水深約為533一555mo 0150300你m)圖2研究區(qū)位置圖
50萬77航次33號站位海底攝像照片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P744.4
本文編號:2663258
【圖文】:
氧碳同位素分析,并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初步分析了它們與天然氣水合物的關(guān)系。3.1.樣品簡介本文所研究的樣品的“九龍甲烷礁”(位于圖2中的方框)所在的區(qū)域,“九龍甲烷礁”位于南海北部的陸坡上,處于珠江口盆地東南、臺西南海盆的中部以及東沙群島北部。水深500一 1200m。本文所研究的5個樣品中l(wèi)、2、3號樣品位置集中于 22002.849No一22002.858No和 118046.513Eo一 118046.552Eo,水深769一771m左右處,4、5號樣品則集中于 22008.538No一 22008.626No和 118043.449Eo一 118043.38Eo,水深約為533一555mo 0150300你m)圖2研究區(qū)位置圖
50萬77航次33號站位海底攝像照片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P744.4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鄔黛黛;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早期成巖作用和地球化學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632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6632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