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赤潮藻絮凝及絮凝過程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9 09:13
【摘要】:長期以來,眾多學者對絮凝作用機理及其工藝過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絮凝基礎理論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在過去的研究中,大多是把絮凝體系視為一個“黑箱”。只管絮凝劑的投入和所產生的絮凝效果的輸出,而對于中間反應過程的絮凝體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征以及闡明絮凝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情況沒有進行有效的探測分析并予以定量的描述。 本文以數(shù)字全息圖像處理技術為核心,建立了數(shù)字全息圖像處理系統(tǒng)、顯微全息圖像處理系統(tǒng)和數(shù)字圖像相關系統(tǒng)。其中數(shù)字顯微全息圖像處理系統(tǒng)通過加裝10X的顯微放大鏡頭實現(xiàn)了1um顆粒的特征參數(shù)的提取,如輪廓、有效粒徑。在本文中測得最小尺寸的顆粒為粘土顆粒,平均粒徑為3um。 本文首先觀測測量了沙粒沉降的過程。運用數(shù)字全息圖像處理技術和相關算法提取出沙粒的空間位置信息和粒徑大小,獲得沙粒的沉降速率,,再通過Stokes沉降速度公式得到沙粒的Stokes粒徑。之后通過對比沙粒的stokes粒徑和實驗測得的沙粒粒徑,得出結論,數(shù)字全息圖像處理技術可以應用在對微小顆粒的速度和粒徑方面的測量。 通過對前人絮凝體沉降方面的了解,選擇了30cm高的沉降塔。運用數(shù)字顯微全息圖像處理技術,對粘土-圓{樵逍蹌宓鈉膠飩錐謂醒芯俊J笛榻峁礱髟瞷樵搴駝懲列蹌歡問奔浜篤驕嘰
本文編號:2620568
本文編號:26205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6205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