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菲律賓海表層沉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物源指示意義
本文選題:稀土元素 + 物源; 參考:《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16年05期
【摘要】:西菲律賓海地質(zhì)作用復(fù)雜,其表層沉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對其沉積物來源具有明顯指示意義。基于西菲律賓海呂宋島至九州帛琉洋脊之間海域表層沉積物樣品的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組成,通過對不同類型沉積區(qū)稀土元素組成、配分模式和稀土元素La/Yb和Sm/Eu比值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區(qū)沉積物中稀土元素組成受沉積物類型和物質(zhì)來源控制,沉積物中黏土礦物、鐵錳氧化物自生顆粒和磷灰石是稀土元素的主要富集相;呂宋島與本哈姆高原之間海盆的沉積物含有來自呂宋島蛇綠巖的物質(zhì),而中央裂谷以西海盆區(qū)和含結(jié)核黏土區(qū)沉積物主要由陸源風塵物質(zhì)、海底火山物質(zhì)和自生組分組成。
[Abstract]: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are complex, 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rigin of the sediments.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major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Luzon Island, the western Philippines, to the ocean ridge in Palau, Kyushu, the composi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areas was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model and the ratios of La / Yb and Sm- / EU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REE in sediments is controlled by the types and sources of sediments, and clay minerals are found in sediments. Iron-manganese oxide authigenic particles and apatite are the main enrichment phas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The sediments in the basin between Luzon Island and Benham Plateau contain materials from Luzon ophiolite. The sediments in the basin area and the nodule bearing clay area to the west of the central rift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ntinental wind and dust materials, submarine volcanic materials and authigenic components.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shù)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2013CB429704)
【分類號】:P736.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耀琴;廈門港灣表層沉積物中Fe_2O_3,Al_2O_3,TiO_2含量的分布及相關(guān)性[J];臺灣海峽;1987年02期
2 張士三;太平洋中部表層沉積物鎂鋁含量比的變化[J];臺灣海峽;1990年03期
3 高興辰;大連港及其附近海域表層沉積物鉛污染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海洋通報;1991年04期
4 陳淑美,傅天保,林建云;廈門西港表層沉積物磷的形態(tài)與分布[J];臺灣海峽;1991年03期
5 楊偉鋒,陳敏,劉廣山,黃奕普;楚科奇海陸架區(qū)表層沉積物放射性核素的分布[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5年02期
6 何桐;謝健;余漢生;方宏達;高全洲;;大亞灣表層沉積物中氮的形態(tài)分布特征[J];熱帶海洋學報;2009年02期
7 李翠田;王淑紅;于紅兵;顏文;孔小麗;孫寶權(quán);;珠江口海域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9年05期
8 陳松,廖文卓,許愛玉,駱炳坤;廈門西港表層沉積物的化學特征[J];臺灣海峽;1992年02期
9 李正華;林建杰;;福建定海灣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生態(tài)評價初步研究[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8年S1期
10 甘華陽;梁開;鄭志昌;;珠江口表層沉積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學[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瑩;翟世奎;;東海泥質(zhì)區(qū)表層沉積物中環(huán)境活性金屬元素的分布[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張碩;狄歡;;海州灣海洋牧場區(qū)表層沉積物主要理化狀況分析[A];海峽兩岸海洋漁業(yè)資源養(yǎng)護和共同開發(fā)青年科學家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梁濤;;香港河流及近海表層沉積物及其孔隙水的毒性特征及機理[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shù)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高志友;南海表層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物源指示[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2 王翠蘋;墨西哥灣—南海海底表層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組成與分布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萍;渤海表層沉積物的空間分布及其與物源和沉積動力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尚婷;南海和北極海域海洋表層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王蘊;白令海、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表層沉積物中多氯聯(lián)苯和重金屬的含量與分布[D];廈門大學;2009年
4 王惠艷;渤海灣表層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14年
5 徐琳;長江口及鄰近海域表層沉積物組成和來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6 曹芳;青島近海表層沉積物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分布及來源解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馬海青;渤海灣和膠州灣表層沉積物中甾醇的分布和來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李孟芳;黃、東海表層沉積物中鄰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9 劉加飛;東海島潮間帶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形態(tài)分布及其潛在生態(tài)風險評價[D];廣東海洋大學;2013年
10 陳燕萍;海南博鰲海灘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及其對風暴過程的響應(yīng)[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514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05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