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表層海水碳酸鹽體系的季節(jié)變化
本文選題:膠州灣 + 無機碳體系。 參考:《海洋與湖沼》2016年01期
【摘要】:根據(jù)2007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08年1月(冬季)和2010年4月(春季)在膠州灣海域測得的p H、溶解無機碳(DIC)、總堿度(Alk),以及通過以上參數(shù)計算得到的二氧化碳分壓(p CO2)的數(shù)據(jù),結(jié)合現(xiàn)場的化學、水文、生物等參數(shù),探討和分析了該海域的二氧化碳各參數(shù)的分布特征、季節(jié)變化和影響因素。結(jié)果表明:膠州灣p H、DIC、Alk和p CO2的年變化范圍分別為:7.77—8.30,1949.2—2201.8μmol/kg,2033.9—2382.5μmol/kg和89.9—745.3μatm,均呈現(xiàn)明顯的時空變化。溫度是影響膠州灣碳酸鹽體系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同時陸地徑流和降水會降低海水碳酸鹽體系中各參數(shù)的含量,但是人類活動和生物活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DIC、Alk和p CO2的含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August 2007 (summer, November (autumn, January (winter) and April 2010 (spring) measured in Jiaozhou Bay,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total alkalinity (Alki), and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 CO _ 2) calculated by the above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hemical, hydrolog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fiel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easonal vari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dioxide parameters in the sea area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variation ranges of PHS DICK and PCO2 in Jiaozhou Bay are respectively: 1 77-8.30 渭 mol 路kg ~ (-1) 1949.2-2201.8 渭 mol 路kg ~ (-1) 2033.9-2382.5 渭 mol/kg and 89.9-745.3 渭 atm, respectively.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ate system in Jiaozhou Bay, and land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will reduce the content of various parameters in seawater carbonate system. However, huma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also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DICN Alk and p CO 2 to some extent.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海洋化學理論與工程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76062號,40706040號
【分類號】:P7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向英;李秋芬;遲曉;高偉;矯國本;;膠州灣北部水域揮發(fā)性酚的分布及年際變化[J];海洋水產(chǎn)研究;2006年06期
2 楊衛(wèi)華;;膠州灣物質(zhì)輸運模型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1期
3 于寧;郭佩芳;呂忻;李立立;;膠州灣海岸線的演變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10年04期
4 王艷玲;安文超;劉偉;;膠州灣海域富營養(yǎng)化水平與浮游植物多樣性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2年10期
5 楊東方;陳豫;常彥祥;劉春秀;翁怡嬋;;膠州灣水體鎘的分布及來源[J];海岸工程;2013年03期
6 顧宏堪,劉明星;青島膠州灣沿岸夏季暴雨大量死魚原因[J];海洋湖沼通報;1979年01期
7 鄭繼民,沈渭銓;膠州灣沉積物工程特性及其開發(fā)利用[J];山東海洋學院學報;1983年03期
8 牛承章;;《膠州灣自然環(huán)境》一書即將出版[J];海岸工程;1983年01期
9 朱蘭部,張啟龍;應用模糊聚類法對夏季膠州灣海水類型的初步劃分[J];海洋科學;1986年05期
10 張方儉;;膠州灣的海冰與區(qū)域開發(fā)[J];海岸工程;198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東方;高振會;孫培艷;秦潔;郭軍輝;;膠州灣西南水域重金屬砷的分布[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林曉紅;王偉;林森;;水環(huán)境容量分析及保護對策研究——以膠州灣為例[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9.城市生態(tài)規(guī)劃)[C];2012年
3 楊東方;朱四喜;王鳳友;楊秀琴;吳云杰;;汞對膠州灣水域的影響——水域遷移過程[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五章)[C];2014年
4 陳聚法;陳碧鵑;李秋芬;過鋒;崔毅;馬紹賽;;膠州灣北部海域水環(huán)境質(zhì)量現(xiàn)狀及其動態(tài)變化[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文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及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05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顏天;譚志軍;李鈞;張永山;于仁誠;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評價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一次膠州灣赤潮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海洋湖沼青年學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6 王凌;黎先春;殷月芬;徐曉琴;周文輝;王小如;;膠州灣水體中有機磷農(nóng)藥的污染現(xiàn)狀與風險影響評價[A];有毒化學污染物監(jiān)測與風險管理技術(shù)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徐艷東;魏瀟;;膠州灣及其鄰近海域溢油應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對策[A];遼寧省氣象局、丹東市氣象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11年聯(lián)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丁海兵;劉宗麗;楊桂朋;;膠州灣表層水低分子量有機酸的時空變化特征[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張學慶;伊希剛;傅營;;基于NPZD生態(tài)動力學模型的膠州灣水質(zhì)數(shù)值模擬實驗[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高振會;楊東方;孫培艷;秦潔;曹海榮;;膠州灣水域有機農(nóng)藥六六六殘留及分布特征[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06暨第一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陸波;“膠州灣的生態(tài)會大有改觀”[N];青島日報;2013年
2 姜言明;青島投資千萬元“克隆”膠州灣[N];中國海洋報;2006年
3 魯文;山東青島:膠州灣禁建制革等工業(yè)項目[N];消費日報;2010年
4 記者 代桂云 通訊員 鄒立明;膠州灣,祝你健康![N];人民政協(xié)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楊曉星;認真清理環(huán)膠州灣用海項目 未經(jīng)政府批準一律視為違規(guī)[N];青島日報;2012年
6 陳之煥;膠州灣年內(nèi)劃定生態(tài)紅線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N];中國海洋報;2014年
7 本報記者 楊曉星;膠州灣實行最嚴格保護[N];青島日報;2013年
8 記者 孫英利 特約記者 馬桂山 通訊員 賈國富;膠州灣海域溢油得到有效控制[N];中國交通報;2013年
9 趙祥兵;飛越膠州灣[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5年
10 山東省青島市政協(xié)委員 武建平;廢水排海切莫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破壞[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史經(jīng)昊;膠州灣演變對人類活動的響應[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劉哲;膠州灣水體交換與營養(yǎng)鹽收支過程數(shù)值模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3 趙淑江;膠州灣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生態(tài)因子的長期變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鄒濤;夏季膠州灣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5 張燕;海灣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法與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6 薛明;膠州灣!獨釩O_2通量及其控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7 李玉;膠州灣主要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分布及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8 李寧;長江口與膠州灣海水有機碳的分布、來源及與氮、磷的耦合關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9 汪亞平;膠州灣及鄰近海區(qū)沉積動力學[D];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瑾;環(huán)膠州灣河流對膠州灣水沙輸送的數(shù)值模擬[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2 徐曉達;膠州灣東部和青島前海地質(zhì)環(huán)境及污染狀況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3 牟森;膠州灣岸線變化對動力環(huán)境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紀朝彬;膠州灣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狀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董兆選;膠州灣海水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及污染防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劉宗麗;膠州灣水體低分子量有機酸的特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呂志峰;膠州灣排污優(yōu)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8 張燕;膠州灣非保守物質(zhì)水質(zhì)模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9 王震勇;膠州灣浮游生態(tài)系統(tǒng)四十年變化的模擬與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10 高元鵬;膠州灣營養(yǎng)鹽與浮游植物粒級結(jié)構(gòu)時空變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204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02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