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海洋環(huán)境和海洋工程的光纖傳感技術
本文選題:光纖傳感技術 + 光纖水聽器。 參考:《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隨著海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加強海洋國防安全、提高海洋資源開發(fā)能力和保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相輔相成的三個方面日益受到重視。有效的傳感檢測技術是保證海洋安全、高效資源開發(fā)、防止污染、維持生態(tài)平衡、實時監(jiān)測等方面至關重要的技術,也成為當前海洋領域內(nèi)研究的熱點;诠饫w傳感器相比較于傳統(tǒng)電傳感器的獨特優(yōu)勢,本文從海防及民生安全、海底自然災害預測、海洋能源有效勘探、海洋工程安全監(jiān)控,及海洋環(huán)境在線監(jiān)測等幾個方面闡述適用于海洋環(huán)境的光纖傳感技術原理、系統(tǒng)及特點,為光纖傳感技術在海洋中的大力推廣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y of marine defense,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ng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 sensing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ensure marine safety, develop high efficiency resources, prevent pollution,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It has also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marine research. Based on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optical fiber senso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lectric sens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astal defense and livelihood safety, submarine natural disaster prediction, effective ocean energy exploration, and marine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The principle,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marine environment a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ocean.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基金】:中國海洋局項目(201405026-01)~~
【分類號】:TP212;P71;P7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東雷;李婷婷;高夢薇;錢寧;張高瑞洋;董雙石;;基于響應面的可見光催化材料制備與優(yōu)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5年06期
2 張可可;齊勇;付曉;苗斌;白雪嬌;;基于TDLAS一次諧波的甲烷濃度檢測系統(tǒng)及其溫度補償研究[J];山東科學;2014年01期
3 張曉峻;康崇;孫晶華;;3×3光纖耦合器解調(diào)方法[J];發(fā)光學報;2013年05期
4 楊黎鵬;;基于光纖布里淵散射的分布式傳感海底電纜在線監(jiān)測技術研究[J];船海工程;2009年03期
5 江懷友;鐘太賢;宋新民;齊仁理;;世界天然氣資源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能源;2009年03期
6 范玉揚;車繼勇;楊洪慶;;海上平臺火/氣探測報警設備類型與性能分析[J];中國修船;2008年S1期
7 于梅;;低頻超低頻振動計量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振動與沖擊;2007年11期
8 唐恂;張琳;蘇欣;張鵬;李輝;;長輸管道泄漏檢測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油氣儲運;2007年07期
9 洪新華;郎士寧;鄭黎;;光纖水聽器特性及研究現(xiàn)狀[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李冬梅;黃元慶;張佳平;張鑫;辜克兢;;幾種常見氣體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傳感器世界;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許海燕;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器及其定位技術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常天英;基于布里淵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tǒng)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張恩勇;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基礎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任艷;超長距離布里淵分布式光纖傳感關鍵技術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2 任廣;干涉型分布式光纖周界及其定位技術研究[D];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2014年
3 張淑芳;光纖光柵傳感器解調(diào)技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4 金重九;布里淵高精度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tǒng)優(yōu)化與實現(xiàn)[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5 羅小東;光纖光柵振動傳感關鍵技術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欣;黃俊斌;顧宏燦;;采用3×3耦合器的分布反饋式光纖激光傳感器解調(diào)技術[J];發(fā)光學報;2017年03期
2 崔洪亮;于淼;常天英;陳建冬;趙恩才;鄭妍;劉野;周天水;;應用于海洋環(huán)境和海洋工程的光纖傳感技術[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7年01期
3 匙慶磊;楊學山;尚帥錕;;無源伺服反饋多輸出低頻振動傳感器[J];儀器儀表學報;2017年01期
4 何祥林;潘勇剛;;TDLAS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應用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5 翟曉華;喬守全;潘銘志;;嵌入式瓦斯和氧氣濃度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J];煤炭技術;2016年12期
6 張暢生;郭旭敏;劉龍春;劉賀晨;許自強;劉云鵬;;高壓直流海纜綜合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6年22期
7 牛海霞;王栓巧;周亞琴;關玉琴;;基于運動控制器的自動割草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6年20期
8 王明達;韋永健;王建軍;陳國明;許志倩;吳昌;李玉鑫;;長輸管道啟泵正壓水擊持續(xù)時間規(guī)律研究[J];石油機械;2016年10期
9 尤佳駿;耿欣;吳雨晴;張超;;氧化鎢基室溫氣敏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16年10期
10 李華杰;;基于T-S模糊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算法的管道泄漏定位研究與分析[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珂;光纖IOFDR分布溫度傳感及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楊飛;斜裂紋管道超聲導波的混沌振子檢測方法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3 張翠;基于光纖布喇格光柵智能周界安防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4 崔磊;深水半潛式平臺疲勞分析及關鍵節(jié)點的疲勞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5 李楚瑞;基于分布式全光纖振動傳感技術的井下事故后救援監(jiān)測系統(tǒng)[D];復旦大學;2012年
6 吳鈺驊;海底管道—流體—海床相互作用機理和監(jiān)測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邵劍文;海底管道的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與評估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王國興;海底管線管跨結構渦致耦合振動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鵬;Φ-OTDR的分布式光纖擾動傳感系統(tǒng)閾值設定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2 周明;基于FPGA的光纖光柵傳感解調(diào)系統(tǒng)設計[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3 余揚;基于光纖光柵的智能電網(wǎng)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余橋;多功能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5 趙子燁;定位型光纖周界傳感器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5年
6 王坤;一種V型懸臂梁結構的光纖F-P加速度傳感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5年
7 鄭健;光纖光柵傳感技術及其在橋式起重機安全評價中的應用[D];中國計量學院;2015年
8 趙恩才;海底光纖水聽聲吶光學系統(tǒng)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9 劉瑋;基于F-P濾波器的光纖光柵振動傳感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10 位立麗;應用于準分布式光纖圍欄系統(tǒng)的振動傳感器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瑩;張玉鈞;王立明;尤坤;周毅;孫曉敏;劉振民;;大尺度區(qū)域水汽濃度激光檢測方法的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3年03期
2 張建賓;王艷龍;董雙石;周丹丹;侯典訓;鄒東雷;;可見光響應負載型Er~(3+)∶YAlO_3/TiO_2-SAC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太陽能學報;2012年08期
3 王玉潔;許雙英;趙以辛;蔣引珊;;TiO_2/電氣石復合物的光催化性能[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張仕麗;王紅斌;羅利軍;劉滿紅;楊敏;劉天成;;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納米Ti0_2的制備工藝[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11年11期
5 王潺;談發(fā)堂;喬學亮;邱小林;陳建國;王維;;水熱溫度對二氧化鈦結構及光催化活性的影響[J];材料導報;2011年06期
6 曹家年;張可可;王琢;楊蕊;;可調(diào)諧激光吸收光譜光纖甲烷傳感器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陳健;孫愛東;高雪娟;潘娜;;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超聲波提取檳榔原花青素工藝[J];食品科學;2011年04期
8 王元委;欒劍;周志煒;盛健;王東偉;;LD調(diào)制技術在光學式甲烷氣體傳感器中的應用[J];傳感器世界;2011年01期
9 曹家年;張可可;王琢;;可調(diào)諧激光吸收光譜學檢測甲烷濃度的新方案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10年11期
10 曹家年;張可可;楊蕊;石建中;;基于WMS光纖氣體傳感器頻率偏差的抑制[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0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令浚;法布里—珀羅結構光纖光柵濾波器的制備與特性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2年
2 鄭德琳;光纖光柵地震檢波器解調(diào)技術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3 馬廣春;光纖光柵聲發(fā)射傳感系統(tǒng)[D];山東大學;2012年
4 曹帥帥;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信號解調(diào)及其自動標定系統(tǒng)設計[D];山東大學;2012年
5 屈麗;光纖Bragg光柵F-P腔色散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葉壯;光纖光柵的金屬化封裝及溫度解調(diào)系統(tǒng)設計[D];山東大學;2011年
7 張毅;基于相位生成載波調(diào)制技術的光纖振動傳感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孟展;光纖光柵傳感器測量技術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高卓;基于相移光纖布拉格光柵全光時間積分器的設計和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曹瑩;Bragg光纖光柵非線性特性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培根;;光纖傳感技術[J];應用光學;1985年03期
2 郭斯淦;鄭順旋;梁振斌;曾威;;測紫外輻射的光纖傳感技術[J];應用光學;1987年06期
3 廖延彪;光纖傳感技術對工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物理;2003年09期
4 關鐵j;光纖傳感技術在物理測量中的應用[J];物理;1984年08期
5 ;武漢理工大學將成立“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J];傳感器世界;2009年01期
6 莫淑華,張曉曄,高農(nóng);光纖傳感技術在力學測試中的發(fā)展與應用[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7 劉亞榮;唐朝毅;;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光纖傳感技術應用方案[J];光通信研究;2012年03期
8 董孝義;;光纖傳感技術[J];中國科學基金;1990年02期
9 衛(wèi)正統(tǒng);;光纖傳感技術簡述[J];中國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10 廖延彪;中國光纖傳感技術發(fā)展的概況[J];激光與紅外;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燕君;陳衛(wèi)東;畢衛(wèi)紅;;關于《光纖傳感技術》的教學研究[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jīng)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2 張敏;賴淑蓉;廖延彪;;光纖傳感技術在石油勘探與生產(chǎn)領域的應用[A];中國傳感器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暨東北MEMS研發(fā)聯(lián)合體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鵬宇;;光纖傳感技術及其應用[A];第二十六屆中國(天津)2012IT、網(wǎng)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chuàng)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付寶玉;邱暉曄;陳智浩;邱怡申;;一種用于痕量物質檢測的新型光纖傳感技術[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何寧;廖欣;周田華;;光纖傳感技術在膜厚測量中的應用[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程黎明;;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及其應用[A];全國第十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一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1)論文集[C];2001年
7 張巍;呂志濤;;光纖傳感技術用于橋梁監(jiān)測[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8 唐天國;鮑華;朱以文;蔡德所;劉浩吾;;光纖傳感技術在工程健康監(jiān)測中的應用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雅麗;劉雄;;光纖傳感技術在采礦工程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10 董小鵬;;光纖傳感技術在物聯(lián)網(wǎng)中的應用與展望[A];OFweek寬帶通信與物聯(lián)網(wǎng)前沿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蔚藍仕:領跑全球光纖傳感技術[N];科技日報;2014年
2 記者 馬金;南大光纖傳感技術通過專家鑒定[N];南京日報;2010年
3 本報駐武漢記者 黎江東 通訊員 程志煜 唐昌飛;光纖傳感技術的開拓者[N];中國建材報;2008年
4 記者 路平 通訊員 盧欣;共推光纖傳感技術應用[N];廣東科技報;2011年
5 駐武漢記者 黎江東 通訊員 曉甘;光纖傳感技術步入產(chǎn)業(yè)化[N];中國建材報;2000年
6 歡靜;光纖傳感技術讓地災監(jiān)測更精準[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7 邱莎 廖奕文 黎江東;光谷的新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記者 龍莉;光纖傳感技術應用研討會召開[N];中國石油報;2000年
9 揚帆邋湖北省科協(xié)、湖北省作協(xié)組稿;姜德生:站在光纖傳感技術制高點上[N];大眾科技報;2007年
10 撰稿 楊林興 葉興其 黃建元 高雪原;爭當行業(yè)領舞者[N];上?萍紙;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飚;面向物聯(lián)網(wǎng)和光纖傳感技術的橋梁安全監(jiān)測技術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胡軍;荊岳大橋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及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3 徐剛;基于光纖傳感的機械設備動態(tài)監(jiān)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天英;基于光纖傳感技術輸電線路在線監(jiān)測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2 朱新亮;一種高速高精度光纖傳感技術在橋梁監(jiān)測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2年
3 趙凌雁;光纖傳感技術在模型試驗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葉海賓;光纖傳感技術在海洋工程安全監(jiān)測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喻晨曦;光纖傳感技術在復合材料沖擊檢測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張勇東;基于光纖傳感技術的油庫罐區(qū)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7 馬s,
本文編號:19834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98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