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海洋學論文 >

歷史時期蘇北平原潮災的時空分布格局

發(fā)布時間:2018-03-12 19:37

  本文選題:蘇北平原 切入點:歷史時期 出處:《海洋通報》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依據(jù)史料的災害記實以及海岸變遷和人工海堤修筑記錄,采用文獻調研方法,分析歷史時期蘇北平原潮災的時空分布格局特征。研究結果表明,總體格局表現(xiàn)為:在新石器時代為弱災期;漢時為易發(fā)期;隋至唐初為多發(fā)期;盛唐至宋以易發(fā)期為主,并兼有重災期凸顯;黃河奪淮后,又復多發(fā)期。據(jù)黃河奪淮至清末的歷次潮災記錄分析結果顯示,在危害程度上,大潮災占總潮災年的30%,中小潮災各占35%。潮災在發(fā)生時間上,存在1-3月的安全期和6-8月的高發(fā)期。在空間分布上,潮災發(fā)生概率總體由南向北呈遞減趨勢。此外,旱期潮災約占潮災總數(shù)的10%。據(jù)現(xiàn)代水文氣象和地形等資料討論可知,年最高潮平均潮位與沿海陸面的高差在總體上由南向北呈遞減趨勢,臺風增水的總體增幅南大北小,以及海面的季節(jié)性變化特征為潮災時空分布格局的主要影響因素。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saster record of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records of coastal changes and artificial seawall constructi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idal disaster in northern Jiangsu plain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The overall pattern is as follows: in the Neolithic Age, in the weak disas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as the prone period, in the Sui to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s the multiple period,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as the main period, and also in the severe disaster period; after the Huanghe River seized the Huaihe River, the Yellow River seized the Huaihe Rive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previous tidal disaster records from the Huanghe River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the extent of harm, the spring tide disaster accounts for 30 percent of the total tide disaster year, and the middle tide disaster accounts for 35 percent of the total tide disaster year. The tide disaster occurs in tim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robability of tidal disaster is de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In addition, tidal disaster in drought period accounts for about 10 of the total tidal disast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modern hydrometeorology and topography,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tidal disaster is de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tidal level and the coastal land surface of the annual climax is de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total increase of typhoon water increase is small in the south and north,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a surfac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idal disaster.
【作者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CB951202)
【分類號】:P731.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凌申;;全新世以來江蘇中部地區(qū)海岸的淤進[J];臺灣海峽;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綜萬;郭炳火;;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頂端附近水域的冷水現(xiàn)象及上升流[J];黃渤海海洋;1983年01期

2 陳聚法,周詩賚,馬紹賽;丁字灣水文環(huán)境特征[J];黃渤海海洋;1997年01期

3 黎潔溪;南海北部海水透明度分布變化概況[J];海洋通報;1985年04期

4 謝會祥,周適予;東海北部海區(qū)水體中的CO_2體系[J];海洋通報;1991年05期

5 肖付民,王琪,暴景陽;溫躍層對側掃聲納測量聲圖的影響[J];海洋測繪;1997年02期

6 金亨植,白玉川,李炎保;西朝鮮灣二維潮流泥沙數(shù)值模擬與砂礦成礦分析[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5年01期

7 牛作民;長江水下三角洲沉積環(huán)境的初步研究[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3年03期

8 業(yè)治錚,何起祥,張明書,韓春瑞,李浩,鞠連軍,吳建政;西沙群島島嶼類型劃分及其特征的研究[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5年01期

9 李浩;西沙群島現(xiàn)代濱岸的風暴沉積[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1年01期

10 徐時強;蕭家儀;肖霞云;高亞瑋;韓艷;祁國翔;;古環(huán)境演變和海岸線變遷對江淮東部新石器文化的影響[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1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時強;古環(huán)境演變與海岸線變遷對江淮東部新石器文化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潘黛岱;水冷多聯(lián)機系統(tǒng)能效平衡點的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春亮;海冰離心脫鹽理論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王婧倩;青島地區(qū)海水源熱泵應用規(guī)劃的關鍵問題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5 卞紅霞;渤海浮游植物季節(jié)變化與水動力關系數(shù)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6 黃煒;浮力擺式波浪能發(fā)電裝置仿真與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楊林家;大連港大窯灣港區(qū)最優(yōu)登船點選擇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8 董麗麗;基于灰色模式識別理論的海底管道系統(tǒng)的路由定量風險評估[D];天津大學;2003年

9 周曉英;長江口海域表層水溫變化的氣候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10 王保寧;宋以降膠州灣的海岸演變[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凌申;全新世以來蘇北平原古地理環(huán)境演變[J];黃渤海海洋;1990年04期

2 凌申;全新世蘇北沿海岸線沖淤動態(tài)研究[J];黃渤海海洋;2002年02期

3 凌申;全新世以來碩項湖地區(qū)的海陸演變[J];海洋通報;2003年04期

4 勾韻嫻,唐領余,孫息春,黃寶玉,潘華璋;江蘇北部全新世海侵事件和氣候變化[J];江蘇地質;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琳,于福江;我國風暴潮災的長期變化與預測[J];海洋預報;2002年01期

2 王青顏,梁海燕;海南省臨高儋州2003年“11.26”特大潮災調查分析[J];海洋預報;2005年03期

3 曾從盛;福建省歷史上潮災的時空分布及其成因分析[J];海洋通報;1990年05期

4 李文渭;山東半島及其以北沿海歷史風暴潮災概況[J];海洋科學;1991年06期

5 周玲,高煥臣,沈佩玉;渤、黃海沿岸潮災性質分析[J];海洋預報;1993年01期

6 王文,謝志仁;中國歷史時期海面變化(Ⅱ)——潮災強弱與海面波動[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5期

7 許富祥;天津沿海三次特大風暴潮災成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海洋預報;2002年01期

8 高建國;中國潮災近五百年來活動圖象的研究[J];海洋通報;1984年02期

9 陳才俊;江蘇沿海特大風暴潮災研究[J];海洋通報;1991年06期

10 葉琳;9711號特大風暴潮災的預(警)報[J];海洋預報;199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德平;陳海亮;;引起雷州半島風暴潮災的臺風特征分析[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2 葉琳;;我國重大的風暴潮災(1949-1990)與現(xiàn)行風暴潮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A];論沿海地區(qū)減災與發(fā)展——全國沿海地區(qū)減災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謝行焱;明代沿海地區(qū)的風暴潮災與國家應對[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孫寶兵;明清時期江蘇沿海地區(qū)的風暴潮災與社會反應[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030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6030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592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