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歐拉—拉格朗日方法的某溢油事故天然漁業(yè)資源損失評估方法案例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歐拉—拉格朗日方法的某溢油事故天然漁業(yè)資源損失評估方法案例研究 出處:《漁業(yè)科學進展》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歐拉-拉格朗日方法 溢油事故 天然漁業(yè)資源損失評估
【摘要】:本研究針對渤海中部某船舶碰撞溢油事故,基于歐拉-拉格朗日方法,對事故發(fā)生后的油膜漂移擴散和油膜消失后的溶解態(tài)分布趨勢,分別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在此基礎上,界定事故溢油對渤海天然漁業(yè)資源的影響范圍,進而估算天然漁業(yè)資源損失。結果顯示:溢油量按13 m~3計算,油膜存在期約為72 h,累加油膜掃海面積約為69.19 km~2;油膜消失后,事故溢油仍會以溶解態(tài)、乳化態(tài)或懸浮顆粒態(tài)在海水中擴散,水體中的石油烴含量符合漁業(yè)水質標準,溢油在第11天中午即可抵岸;油膜會造成漁業(yè)資源損失,油膜消失后,懸浮顆粒態(tài)和乳化態(tài)石油在岸灘等因素影響下會形成凝聚態(tài)石油,并對潮間帶生物造成影響。其影響面積結合溶解態(tài)抵岸區(qū)域內自然岸線長度予以估算,經評估,在油膜掃海區(qū)域及受影響潮間帶范圍內,事故經濟損失額合計為631.9萬元。本研究對數(shù)值模型方法在溢油事故天然漁業(yè)資源損失評估中的應用方面做了有益嘗試,為無現(xiàn)場觀測數(shù)據支撐的海洋溢油事故天然漁業(yè)資源損失評估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Euler-Lagrangian method, the oil film drift and diffusion after the accident occurred and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the dissolved oil film after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oil film are studied in this study for a ship collision oil spill accident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On this basis, the influence range of accident oil spill on natural fishery resources in Bohai Sea is defined, and the loss of natural fishery resources is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spill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13mm3. The duration of oil film is about 72 hours, and the sea sweep area of accumulative oil film is about 69.19 km / m ~ 2; After the oil film disappears, the oil spill will still be dissolved, emulsified or suspended particles will diffuse in the sea water, the conten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in the water conforms to the standard of fishery water quality, and the oil spill can reach the shore at noon on the 11th day. Oil film will cause loss of fishery resources. When oil film disappears, suspended granular and emulsified oil will form condensed oi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oal and other factors. The natural shoreline length in the intertidal zone is estimated and evaluated in the area of oil film sweeping the sea and the affected intertidal zone. The total amount of economic loss of accident is six million three hundred and nineteen thousand yuan. This study has made a useful attempt on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model method in the assessment of natural fishery resources loss in oil spill accidents. It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oss of natural fishery resources in marine oil spill accidents without the support of field observation data.
【作者單位】: 農業(yè)部海洋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漁業(yè)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基金】:農業(yè)部專項“應對溢油關鍵技術專項研究”(2012-NZ-5739)、農業(yè)部專項“渤海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評估”(13-Q52201302) 黃海水產研究所級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2060302481;2060302201516058)共同資助
【分類號】:F326.4;X55
【正文快照】: *農業(yè)部專項“應對溢油關鍵技術專項研究”(2012-NZ-5739)、農業(yè)部專項“渤海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評估”(13-Q52201302)和黃海水產研究所級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2060302481;2060302201516058)共同資助。丁東生,E-mail:dingds@ysfri.ac.cn近年來,海洋溢油事故頻發(fā),已對漁業(yè)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巴西桑托斯港發(fā)生溢油事故[J];交通環(huán)保;2001年02期
2 浦寶康;2003年國際溢油會議論文簡介[J];交通環(huán)保;2004年01期
3 郭運武;劉棟;鐘寶昌;王道增;;風對河道溢油擴展、漂移影響的實驗研究[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8年04期
4 王天霖;劉寅東;李永琛;;基于改進溢油模型的溢油浮標水動力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5 吳廷芳;南海北部海面溢油漂移可能路徑的初步研究[J];熱帶海洋;1985年03期
6 文薈;海灣溢油三周年[J];交通環(huán)保;1994年04期
7 王水田;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回收開闊海面上的溢油[J];交通環(huán)保;1995年05期
8 樂yN;1997年首次重大船舶溢油事故[J];交通環(huán)保;1997年01期
9 ;近5年世界重大溢油事故[J];交通環(huán)保;1997年03期
10 趙如箱;淺談溢油模型的發(fā)展及其應用設想[J];交通環(huán)保;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春玲;喬冰;李岱青;;溢油敏感資源保護方案綜合研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德洪;;對溢油事故的取證[A];中國航海學會船舶機電專業(yè)委員會2000年度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0年
3 李飛鵬;尹秋曉;張海平;陳玲;;感潮河流溢油事故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以黃浦江為例[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C];2008年
4 孫維維;劉敏燕;孫安森;俞沅;;溢油源快速鑒別體系研究[A];中國科協(xié)2009年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活動月——海上污染防治及應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劉春玲;喬冰;;溢油敏感資源預警系統(tǒng)初探[A];中國科協(xié)2009年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活動月——海上污染防治及應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張永寧;白春江;;大連海域船舶溢油遙感監(jiān)測分析[A];1995-2009航海技術論文選集(第2集)[C];2010年
7 曾俊備;;淺談廣西沿海溢油風險源及防治對策[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安偉;李廣茹;趙宇鵬;牛志剛;邱照宇;;海上石油設施溢油風險評估及防范對策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2011年
9 李品芳;殷佩海;;港口船舶溢油風險評價[A];大連海事大學校慶暨中國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論文集(機電分冊)[C];1999年
10 馬喜臣;;北方海區(qū)船舶溢油防治示范工程概l良胺⒄股柘隱A];海峽兩岸“海上溢油應急計劃暨集裝箱運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羅沙;調查組令康菲對溢油損害負起責任[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新華社記者 陳健 王宇 胡俊超;康菲溢油:比表態(tài)更重要的是行動[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3 實習生 黃蕾;溢油事故重創(chuàng)中國海 呼喚國內油污責任險[N];國際金融報;2004年
4 朱生鳳 張兆康 朱有慶;解讀全球溢油響應網絡的分級響應安排[N];中國海洋報;2006年
5 ;中國應加快建設溢油鑒定體系[N];中國海洋報;2008年
6 記者 范京蓉 通訊員 肖志峰 杜健;新監(jiān)測系統(tǒng)10秒內發(fā)現(xiàn)海面溢油[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7 記者 孟慶豐 特約記者 董競敏;跟蹤浮標讓溢油“有跡可循”[N];中國交通報;2010年
8 記者 張帆 通訊員 林燕 陳鷗鷗;防溢油,未雨先綢繆[N];浙江日報;2010年
9 記者 王君策;當前事故附近海面已無明顯漂油[N];中國海洋報;2011年
10 記者 張一玲;開展海洋勘探開發(fā)溢油風險排查與整改[N];中國海洋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肖景坤;船舶溢油風險評價模式與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1年
2 尹奇志;內河水面溢油在線監(jiān)測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徐進;海上固定雷達組網式溢油監(jiān)測技術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4 吳兆春;潮汐河道溢油擴展漂移的數(shù)值模擬[D];上海大學;2010年
5 劉朋;SAR海面溢油檢測與識別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6 石立堅;SAR及MODIS數(shù)據海面溢油監(jiān)測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王春艷;濃度參量熒光光譜油種鑒別技術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汪守東;基于Lagrange追蹤的海上溢油預報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9 楊柏林;溢油分散劑處理燃料油對海膽的毒性效應影響與機理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臧娜;石化碼頭溢油風險評價實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王津;海灣溢油事故損失計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3 張明亮;面向對象的SAR圖像溢油信息提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4 趙明月;激光熒光溢油監(jiān)測終端在港口布置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5 袁征;生境等價分析法在溢油生態(tài)損害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6 張至達;港區(qū)船舶溢油風險評價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7 趙冰;海面溢油微波散射模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紀帥;青島峽區(qū)油污風險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9 謝天添;紅外光譜法快速識別溢油的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10 趙冬;基于綜合安全評估的青島港船舶溢油風險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150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41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