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潮汐通道水流輸運示蹤模擬
本文關(guān)鍵詞: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潮汐通道水流輸運示蹤模擬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輻射沙脊群 潮汐通道 MIKE 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示蹤
【摘要】:將三維水動力模型MIKE3耦合粒子追蹤模型,模擬輻射沙脊群海域西洋、陳家塢槽、苦水洋、黃沙洋四個主要潮汐通道和沙脊群頂點處的粒子運動軌跡,探討潮汐通道間的水流運動、物質(zhì)輸運及交換特性。結(jié)果表明:潮汐通道內(nèi)漲潮期表層粒子凈位移大于落潮期;小潮期間,表、底層粒子運動軌跡相似,主要為潮汐通道內(nèi)的往復運動;大潮期間,各通道粒子軌跡主要為往復運動和順時針螺旋狀橫向運動兩種形式,不同通道或同一通道的表、底層軌跡均不同,且不同的釋放時刻粒子越出通道的程度也不同,表層粒子的運動范圍更大,而底層相對集中。粒子運動軌跡由西洋通道的往復流和其余區(qū)域不同程度的旋轉(zhuǎn)流所控制。與小潮相比,大潮期間潮汐通道的水體垂向環(huán)流及水體交換更為明顯。通道內(nèi)的水流橫向輸運能力主要取決于橫向環(huán)流流速與縱向主流流速的相對強弱,同時也受局部地形影響。輻射沙脊群頂點處粒子大多數(shù)向岸,少量向南、北沿岸運動,表明近岸水流和物質(zhì)遷移的主要向岸趨勢。本研究結(jié)果可為輻射沙脊群海域水環(huán)境的管理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流域地理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09093)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31057,BK20150818)
【分類號】:P731.2
【正文快照】: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分布于江蘇北部海岸帶北側(cè)、黃海南部陸架海域,南北長約200 km,東西寬約140 km。大體上以_6港與洋口港之間的黃沙洋為主軸,向北、東北、東和東南方向呈褶扇狀向海輻射,由70余條大小、形狀不等的沙脊和潮流通道組成,水深介于0~25 m之間[1]。水深超過10 m的大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應秩甫;水東潮汐通道和沿岸泥沙輸移[J];熱帶海洋;1988年04期
2 李春初;渤海灣西南岸大口河的海岸與潮汐通道體系[J];海洋通報;1993年04期
3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海南島小海沙壩-瀉湖-潮汐通道體系自動調(diào)整及惡化[J];臺灣海峽;2003年02期
4 王文介,李紹寧;清瀾o_湖-沙壩-潮汐通道體系的沉積環(huán)境和沉積作用[J];熱帶海洋;1988年03期
5 應秩甫,王鴻壽,陳志永;粵東汕尾港o_湖-潮汐通道體系的演變及泥沙運動[J];海洋學報(中文版);1990年01期
6 田向平;;潮汐通道外泄水流噴射擴散對攔門沙形成的作用[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3期
7 蔡明理;馬仲荃;;江蘇輻射沙洲潮汐通道建港可行性初探——以黃沙洋為例[J];海岸工程;1992年03期
8 葉龍飛,馮高義,蘇子良;清瀾港潮汐通道的研究[J];熱帶海洋;1987年02期
9 來向華,葉銀燦,謝欽春;浙江東部潮汐通道地區(qū)水下滑坡的類型及特征[J];東海海洋;2000年04期
10 來向華,葉銀燦,謝欽春;浙北近海潮汐通道地區(qū)水下滑坡分布及成因機制研究[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0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邊淑華;基巖海灣潮汐通道動力地貌及其發(fā)育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朋飛;潮汐通道地貌特征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2993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29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