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輸運通量剩余量對環(huán)流的影響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2-12 07:08
本文關鍵詞:波浪輸運通量剩余量對環(huán)流的影響分析
【摘要】:對于海洋波動來說,中尺度渦旋和大尺度環(huán)流對其有平流輸運和剪切生成的作用,而它對后兩者則以輸運通量剩余量的方式起著作用。本文基于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開發(fā)的第三代MASNUM海浪模式以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POM海流模式,將波浪輸運通量剩余量對環(huán)流溫度的垂向作用BSMT作為一個驅動源項添加到POM海流模式的溫度控制方程中,對波浪輸運通量剩余量的作用機制進行初步的探討研究。本文對MASNUM海浪模式和POM海流模式進行了簡單介紹,并驗證了MASNUM海浪模式和POM海流模式較好的模擬能力。對于海表波動來說,將波動運動分解為重力波項與較大尺度運動剪切生成項的非線性疊加形式。將波動輸運通量剩余量的各分解項解析為實用波譜參數(shù)化形式,并將其應用到POM海流模式中。BSMT與背景溫度場的梯度以及波浪強度均密切相關。BSMT隨著有效波高的變化而起伏,其正負值主要由背景溫度場的梯度來確定,在該西北太平洋海流模式中,其量級約在10-7·°C·m·s-1。BSMT對上層海溫有重要的影響,其作用效果在強流區(qū)附近以及渦旋附件等區(qū)域較顯著。BSMT的影響深度可達100m,在部分渦旋附近引起的氣候態(tài)月平均改變量可達0.5°C以上。BSMT可使淺水區(qū)和黑潮附近區(qū)域的上50m層升溫約0.1-0.3°C,且升溫幅度與背景溫度場的梯度及海浪過程密切相關。初步研究結果表明,BSMT作為溫度控制方程驅動源項可以影響海洋上層結構,為進一步海浪-海流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731.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書文,袁業(yè)立;海浪破碎統(tǒng)計及其在海-氣通量估計中的應用——Ⅰ.理論模型[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3年07期
2 鄭金海,嚴以新;波浪輻射應力張量的垂向變化[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1年02期
,本文編號:12815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2815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