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及區(qū)劃——以浙江省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17:28
以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理論和方法為指導,氣象數(shù)據(jù)、基礎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社會經濟數(shù)據(jù)為基礎數(shù)據(jù),構建浙江省洪澇災害評估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及綜合法建立洪澇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借助GIS技術,計算浙江省洪澇災害孕災環(huán)境敏感性、致災因子危險性、承災體暴露性、防災減災能力以及綜合風險指數(shù),并對浙江省洪澇災害進行風險區(qū)劃。采用相關性分析法將浙江省洪澇災害風險結果與浙江歷史洪澇災情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驗證,研究結果表明,浙江省洪澇風險分布與洪澇災情損失的空間分析基本吻合,東部沿海地區(qū)及西部部分地區(qū)風險性較高,西北地區(qū)風險性較低。
【文章來源】: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 言
1 研究區(qū)概況及數(shù)據(jù)來源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數(shù)據(jù)來源和預處理
2 研究方法
2.1 指標體系構建
2.2 權重確定
2.3 指標計算
2.3.1 氣象數(shù)據(jù)及土壤濕度數(shù)據(jù)計算
2.3.2 地形指數(shù)計算
(1)海拔高程影響度計算公式為:
(2)地形標準差影響度計算公式為:
2.3.3 河湖網(wǎng)絡指數(shù)計算
2.3.4 其他指標計算
2.4 指標標準化處理
2.5 災害風險評估模型
3 結果分析
3.1 孕災環(huán)境敏感性評估
3.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
3.3 承災體暴露性評估
3.4 防災減災能力評估
3.5 洪澇災害綜合風險評估
3.6 區(qū)劃研究結果驗證
4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RS和GIS的縣域洪澇災害風險評估[J]. 成陸,付梅臣,王力.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9(06)
[2]內蒙古東南部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與區(qū)劃——以通遼市為例[J]. 李思慧. 內蒙古氣象. 2019(01)
[3]縣域尺度下的陜西省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及區(qū)劃[J]. 徐玉霞,許小明,馬楠. 干旱區(qū)地理. 2018(02)
[4]中國氣候變化與水災發(fā)生頻次的時空關系研究(1961-2010)[J]. 孔鋒,劉凡,王一飛,方建,呂麗莉. 災害學. 2017(04)
[5]2015年11月浙江省降水異常成因分析[J]. 陳練,王闊,李進,李棟梁. 氣象科學. 2017(04)
[6]清代廣西洪澇災害時空特征分析[J]. 武瑋婷,畢碩本,王軍,凌德泉,蔣婷婷.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7]1961-2010年浙江省極端降水特征分析[J]. 丁楠,沙曉軍,高穎會,王婷,游志康,徐向陽.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7(02)
[8]浙江省侵蝕性降雨集中特性研究[J]. 李鋼,田剛. 科技通報. 2015(11)
[9]暴雨洪澇風險評估的GIS和空間化應用——以蕪湖市為例[J]. 石濤,謝五三,張麗,楊元建.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5)
[10]基于遙感與GIS的浙江省洪澇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研究[J]. 曹羅丹,李加林.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4)
碩士論文
[1]基于GIS和RS技術的吉林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D]. 孫建霞.東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28363
【文章來源】: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 言
1 研究區(qū)概況及數(shù)據(jù)來源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數(shù)據(jù)來源和預處理
2 研究方法
2.1 指標體系構建
2.2 權重確定
2.3 指標計算
2.3.1 氣象數(shù)據(jù)及土壤濕度數(shù)據(jù)計算
2.3.2 地形指數(shù)計算
(1)海拔高程影響度計算公式為:
(2)地形標準差影響度計算公式為:
2.3.3 河湖網(wǎng)絡指數(shù)計算
2.3.4 其他指標計算
2.4 指標標準化處理
2.5 災害風險評估模型
3 結果分析
3.1 孕災環(huán)境敏感性評估
3.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
3.3 承災體暴露性評估
3.4 防災減災能力評估
3.5 洪澇災害綜合風險評估
3.6 區(qū)劃研究結果驗證
4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RS和GIS的縣域洪澇災害風險評估[J]. 成陸,付梅臣,王力.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9(06)
[2]內蒙古東南部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與區(qū)劃——以通遼市為例[J]. 李思慧. 內蒙古氣象. 2019(01)
[3]縣域尺度下的陜西省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及區(qū)劃[J]. 徐玉霞,許小明,馬楠. 干旱區(qū)地理. 2018(02)
[4]中國氣候變化與水災發(fā)生頻次的時空關系研究(1961-2010)[J]. 孔鋒,劉凡,王一飛,方建,呂麗莉. 災害學. 2017(04)
[5]2015年11月浙江省降水異常成因分析[J]. 陳練,王闊,李進,李棟梁. 氣象科學. 2017(04)
[6]清代廣西洪澇災害時空特征分析[J]. 武瑋婷,畢碩本,王軍,凌德泉,蔣婷婷.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7]1961-2010年浙江省極端降水特征分析[J]. 丁楠,沙曉軍,高穎會,王婷,游志康,徐向陽.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7(02)
[8]浙江省侵蝕性降雨集中特性研究[J]. 李鋼,田剛. 科技通報. 2015(11)
[9]暴雨洪澇風險評估的GIS和空間化應用——以蕪湖市為例[J]. 石濤,謝五三,張麗,楊元建.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5)
[10]基于遙感與GIS的浙江省洪澇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研究[J]. 曹羅丹,李加林.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4)
碩士論文
[1]基于GIS和RS技術的吉林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D]. 孫建霞.東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283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6283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