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對流層天頂延遲估計方法
本文關鍵詞:改進的對流層天頂延遲估計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對流層天頂延遲 Hopfield模型 Saastamoinen模型 Black模型 折射率
【摘要】:針對傳統(tǒng)對流層延遲模型在估計天頂濕延遲方面存在精度不高和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提出了基于改進Hopfield模型的對流層天頂延遲估計方法。該方法利用中緯度大氣模式中的氣象參數(shù)公式,重新推導了Hopfield模型中靜力項和濕項延遲表達式,并利用全球對流層延遲氣象參數(shù)格網(wǎng)值進行內(nèi)插獲取溫度變化率和水汽壓系數(shù)。選取亞洲地區(qū)不同經(jīng)緯度的八個國際GPS服務(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站的氣象數(shù)據(jù),分別采用傳統(tǒng)模型和改進模型進行對流層天頂延遲估計,計算結果表明改進模型的精度優(yōu)于傳統(tǒng)模型,尤其是濕項延遲方面,估算精度提高了一個數(shù)量級。
【作者單位】: 空軍工程大學防空反導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61571459)
【分類號】:P228.4
【正文快照】: 0引言無線電信號的對流層延遲是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導航定位中的重要誤差源之一,在天頂方向時影響約為2m,而隨著高度角的降低延遲將增大至20 m[1-4]。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對流層天頂延遲模型有Hopfield[5]、Saastamoinen[6]、Black[7]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中新;朱麗強;;區(qū)域氣象特征對流層延遲模型的建設研究[J];城市勘測;2010年04期
2 戴吾蛟;陳招華;匡翠林;蔡昌盛;;區(qū)域精密對流層延遲建模[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年04期
3 朱爽;姚宜斌;張瑞;;天頂對流層延遲計算方法研究[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1年03期
4 任婷;曲國慶;張華榮;袁興明;;基于小波相關性的對流層延遲改正數(shù)據(jù)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5 趙慶志;張書畢;;基于反投影方法的對流層延遲三維層析研究[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3年04期
6 周淼;劉立龍;張騰旭;張朋飛;黃良珂;;綜合時間序列與高程的天頂對流層延遲模型研究[J];城市勘測;2014年02期
7 徐杰;孟黎;任超;徐軍;;對流層延遲改正中投影函數(shù)的研究[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8年05期
8 孫曉;張立輝;王勇;楊晶;;利用多元回歸方法改正對流層延遲插值誤差[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2年S1期
9 鄭作亞,盧秀山,韓曉冬,宮維坤;利用多參數(shù)估計法解算對流層延遲[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趙佩銘;陳義;于松松;樓立志;;長三角區(qū)域對流層延遲簡易模型的建立[J];全球定位系統(tǒng);201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志強;劉巖;饒才杰;呂達;;一種對流層延遲模型誤差改正的實現(xiàn)方法[A];第四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論文集-S8衛(wèi)星導航模型與方法[C];2013年
2 王苗苗;李博峰;沈云中;樓立志;;全球對流層延遲產(chǎn)品評估及其在北斗導航中應用[A];第五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論文集-S1 北斗/GNSS導航應用[C];2014年
3 駱金超;楊粉花;;淺談對流層對GPS定位的影響[A];江蘇省測繪學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汪登輝;高成發(fā);潘樹國;;基于網(wǎng)絡RTK的對流層延遲分析與建模[A];第三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S08衛(wèi)星導航模型與方法[C];2012年
5 鐘萍;黃丁發(fā);袁林果;丁曉利;;超高層建筑物GPS動態(tài)變形監(jiān)測中對流層效應影響研究[A];第一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0年
6 張偉;許愛華;蘇睿;;運載火箭GPS彈道確定中的區(qū)域對流層延遲修正模型[A];第五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論文集-S8 衛(wèi)星導航模型與方法[C];2014年
7 宋淑麗;朱文耀;陳欽明;趙靜e,
本文編號:12967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9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