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理認知的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研究
本文關鍵詞:面向地理認知的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地理認知 基巖蓄水構造 組成實體 空間關系 識別算法
【摘要】:通過國內(nèi)外相關學者與專家的研究,地理信息科學領域的空間關系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研究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對自然界中各種類型的基巖蓄水構造缺乏空間數(shù)據(jù)描述,制約了基巖蓄水構造三維建模與基巖地質(zhì)圖自動識別蓄水構造技術的發(fā)展。作為認知科學與地理科學的交叉學科,地理空間認知是認知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地理空間相關問題的特化研究,地理空間認知理論與地理空間關系模型之間關系的認識比較模糊,缺少對地理空間實體和語義關系的描述,對地理認知理論與建模關系缺乏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導致空間實體關系研究中缺乏對客觀對象地理認知的知識與規(guī)則及其語義描述。鑒于上述的不足,本文以水文地質(zhì)學、計算機科學為基礎,從地理認知的角度分析研究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的識別與判定。論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成果如下文:(1)基巖蓄水構造地理認知知識研究。基于自然界與基巖地質(zhì)圖兩個層面上研究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的地理認知知識與規(guī)則,分別建立自然界與基巖地質(zhì)圖上基巖蓄水構造的概念模型。(2)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類型研究。針對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對象實體,研究基巖地質(zhì)圖中十一種單式蓄水構造與五種復式蓄水構造組成對象之間的空間關系,歸納出各組成對象實體之間空間關系類型包括點實體與面實體三種空間關系,線實體與線實體一種空間關系,線實體與面實體六種空間關系,面實體與面實體十種空間關系。(3)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算法研究與驗證;鶐r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算法研究與基于地理認知的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算法驗證,選擇沂蒙山缺水地區(qū)為驗證區(qū),研發(fā)原型系統(tǒng),采用原型系統(tǒng)與人工判讀方法驗證面向地理認知的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判定方法的正確性與可行性。
【關鍵詞】:地理認知 基巖蓄水構造 組成實體 空間關系 識別算法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641;P20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1章 緒論13-21
-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13-14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4-18
- 1.2.1 基巖蓄水構造研究現(xiàn)狀14-15
- 1.2.2 空間關系研究現(xiàn)狀15-18
- 1.3 研究目標與內(nèi)容18
- 1.3.1 研究目標18
- 1.3.2 研究內(nèi)容18
- 1.4 研究技術路線18-20
- 1.4.1 研究總體技術路線19-20
- 1.5 本章小結20-21
- 第2章 基巖蓄水構造地理認知知識21-32
- 2.1 自然界中基巖蓄水構造地理認知知識21-29
- 2.1.1 自然界中基巖蓄水構造的類型21-23
- 2.1.2 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類型與認知知識23-27
- 2.1.3 基巖蓄水構造約束條件認知知識27-28
- 2.1.4 自然界中基巖蓄水構造概念模型28-29
- 2.2 基巖地質(zhì)圖中蓄水構造識別知識29-31
- 2.2.1 基巖地質(zhì)圖中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特征識別29-30
- 2.2.2 基巖地質(zhì)圖中蓄水構造概念模型30-31
- 2.3 本章小結31-32
- 第3章 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研究32-52
- 3.1 GIS中幾何對象實體之間的空間關系研究32-37
- 3.2 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37-51
- 3.2.1 單式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37-46
- 3.2.1.1 大型巖體阻水蓄水構造37-38
- 3.2.1.2 斷層阻水蓄水構造38
- 3.2.1.3 巖層阻水蓄水構造38-39
- 3.2.1.4 巖墻阻水蓄水構造39-40
- 3.2.1.5 斷層蓄水構造40-41
- 3.2.1.6 斷塊蓄水構造41-42
- 3.2.1.7 侵入接觸帶蓄水構造42
- 3.2.1.8 巖脈蓄水構造42-43
- 3.2.1.9 單斜蓄水構造43
- 3.2.1.10 向斜蓄水構造43-44
- 3.2.1.11 背斜蓄水構造44-46
- 3.2.2 復式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46-51
- 3.2.2.1 單斜-斷裂復式蓄水構造46-47
- 3.2.2.2 單斜-侵入接觸帶復式蓄水構造47-48
- 3.2.2.3 斷層-侵入接觸帶復式蓄水構造48-49
- 3.2.2.4 向斜-斷裂復式蓄水構造49-50
- 3.2.2.5 背斜-斷裂復式蓄水構造50-51
- 3.3 本章小結51-52
- 第4章 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算法研究52-66
- 4.1 組成實體對象數(shù)據(jù)存儲結構52-54
- 4.2 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算法54-65
- 4.2.1 點實體與面實體空間關系類型識別54-57
- 4.2.2 線實體與線實體空間關系類型識別57
- 4.2.3 線實體與面實體空間關系類型識別57-61
- 4.2.4 面實體與面實體空間關系類型識別61-65
- 4.3 本章小結65-66
- 第5章 基巖蓄水構造組成實體空間關系識別驗證66-76
- 5.1 系統(tǒng)設計方案66-67
- 5.1.1 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66
- 5.1.2 系統(tǒng)結構設計與功能模塊66-67
- 5.2 驗證樣區(qū)與識別結果67-75
- 5.2.1 驗證樣區(qū)67-70
- 5.2.2 識別結果驗證70-75
- 5.3 本章小結75-76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76-78
- 6.1 結論76-77
- 6.2 問題與展望77-78
- 參考文獻78-83
- 攻讀碩士期間的科研成果83-84
- 致謝8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浩文,郭仁忠;空間方向關系形式化描述模型研究[J];測繪學報;2003年01期
2 付煒;地理專家知識表示的框架網(wǎng)絡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3 鄧敏;李成名;劉曉麗;;論GIS空間關系描述中存在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國工程科學;2013年05期
4 劉光亞;;基巖蓄水構造的理論與實踐[J];河北地質(zhì)學院學報;1981年04期
5 盧玉邦,郎景波,付志剛,張喜峰;基巖山區(qū)尋找構造裂隙水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4年04期
6 譚澤瓊;;三維GIS空間數(shù)據(jù)模型發(fā)展現(xiàn)狀[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1年20期
7 趙仁亮,陳軍,李志林,張學莊;基于V9I的空間關系映射與操作[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8 閆浩文,郭仁忠;用Voronoi圖描述空間方向關系的理論依據(jù)[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2年03期
9 喬曉英,王文科,陳英,王杰,韓錦萍,梁煦楓;天山北麓蓄水構造模式與水循環(huán)特征[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05年03期
10 肖樂斌,鐘耳順,劉紀遠,宋關福;三維GIS的基本問題探討[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1年09期
,本文編號:11045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10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