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嶺勉略構造帶張兒溝新元古代變安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鋯石LA-ICP-MSU-Pb年齡——Rodinia超大陸聚合事件的
本文關鍵詞:南秦嶺勉略構造帶張兒溝新元古代變安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鋯石LA-ICP-MSU-Pb年齡——Rodinia超大陸聚合事件的記錄
更多相關文章: 新元古代 變安山巖 張兒溝 勉略構造帶 南秦嶺南緣 Rodinia 聚合
【摘要】:本文報道了新獲得的南秦嶺南緣勉略構造帶張兒溝新元古代變安山巖鋯石U-Pb年代學、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成果,并討論了秦嶺板塊和揚子板塊西北緣新元古代構造演化歷程。張兒溝變安山巖LA-ICP-MS鋯石U-Pb測年結果為840±5.4 Ma(MSWD=0.44,n=20)和847±5.7Ma(MSWD=0.45,n=19)。張兒溝變安山巖屬準鋁質鈣堿性系列,具富硅(Si_2O=58.42%~63.57%)、富鈉(Na_2O/K_2O=2.02~14.94)、富鋁(Al_2O_3=16.80%~17.64%)和低鎂(Mg O=1.87%~2.11%)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強烈富集Sr(541.42×10~(-6)~674.80×10~(-6)),虧損重稀土元素Y(9.25×10~(-6)~10.11×10~(-6))和Yb(1.10×10~(-6)~1.16×10~(-6)),具有較高的Sr/Y值(56.22~67.17),表現(xiàn)出弱的正銪異常(δEu=1.02~1.07),符合Adakite(高鍶低釔中酸性巖,亦譯埃達克巖)特征,為俯沖洋殼部分熔融的產物,熔融源區(qū)殘留相可能為含10%~25%石榴子石角閃巖。張兒溝變安山巖是新元古代勉略洋盆北向俯沖階段的產物,為Rodinia超大陸聚合事件在該地區(qū)的巖漿響應。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國土資源部巖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關鍵詞】: 新元古代 變安山巖 張兒溝 勉略構造帶 南秦嶺南緣 Rodinia 聚合
【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編號:121201112016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41472191、41172186、40972136、40572121)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10205110004)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專項基金項目(編號:CHD2011TD020、2013G1271092、2013G1271091)的成果~~
【分類號】:P588.144;P597.3
【正文快照】: Adakite( 高鍶低釔中酸性巖,亦譯“埃達克巖”,但有學者認為后者不符合漢語巖石命名及譯名習慣) 是一種與俯沖大洋巖石圈有關并具有獨特巖石地球化學性質的中酸性火成巖,為早期俯沖消減的洋殼板片部分熔融及其演化的產物( Defant and Drummond, 1990; Kay and Kay, 1993; Cast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建平;平先權;夏冰;余淳梅;;華北深部巖石圈存在弱的新元古代熱活動的同位素年代學信息:證據及意義[J];巖石學報;2013年07期
2 丁海峰;馬東升;姚春彥;藺啟忠;;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新元古代冰成沉積地球化學研究[J];地球化學;2014年03期
3 劉貽燦;劉理湘;古曉鋒;李曙光;劉佳;宋彪;;大別山北淮陽帶西段新元古代淺變質花崗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大地構造意義[J];科學通報;2010年24期
4 于海峰,陸松年,修群業(yè),李銓;甘肅北山西部新元古代陸塊匯聚與裂解事件的巖石記錄[J];前寒武紀研究進展;2000年02期
5 錢邁平,袁訓來,徐學思,厲建華;江蘇徐州及其鄰區(qū)新元古代魏集組疊層石礁[J];江蘇地質;2001年02期
6 周金城 ,王孝磊 ,邱檢生 ,高劍鋒;桂北中-新元古代鎂鐵質-超鎂鐵質巖的巖石地球化學[J];巖石學報;2003年01期
7 王孝磊 ,周金城 ,邱檢生 ,高劍峰;湖南中-新元古代火山-侵入巖地球化學及成因意義[J];巖石學報;2003年01期
8 唐烽,尹崇玉,王自強,陳孟莪,高林志;華北地臺東緣新元古代地層對比和宏體化石研究的進展和發(fā)展趨勢[J];地質通報;2005年07期
9 李美俊;王鐵冠;王春江;;新元古代”雪球”假說與生命演化的環(huán)境[J];沉積學報;2006年01期
10 馮東;陳多福;劉芊;;新元古代晚期蓋帽碳酸鹽巖的成因與“雪球地球”的終結機制[J];沉積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儲雪蕾;黃晶;;晚新元古代帽碳酸鹽巖成因初探[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家生;;華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后古海洋“冷泉”地質記錄[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鄭永飛;;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與地幔超柱活動[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張同鋼;儲雪蕾;陳孟莪;張啟銳;馮連君;;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事件對早期生物演化的影響[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5 鄭永飛;;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與地幔超柱活動[A];第三屆安徽科技論壇地質古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學術研討會報告(摘要)匯編[C];2004年
6 高林志;耿樹方;;亞洲中部及鄰區(qū)中-新元古代地層序列及成礦沉積環(huán)境的探討[A];亞洲大陸深部地質作用與淺部地質—成礦響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8年
7 唐烽;;新元古代底棲宏體藻類的分異及其環(huán)境響應[A];中國古生物學會微體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中國古生物學會化石藻類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8 黃晶;儲雪蕾;張啟銳;馮連君;;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C];2008年
9 陸松年;李懷坤;王惠初;郝國杰;相振群;;從超大陸旋回研究中-北亞地區(qū)中-新元古代地質演化特征[A];亞洲大陸深部地質作用與淺部地質—成礦響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8年
10 邢智峰;齊永安;袁余洋;鄭偉;;河南焦作地區(qū)新元古代碎屑巖中微生物形成的沉積構造[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5屆學術年會——紀念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80周年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第九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簡介[N];江蘇科技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沖;秦祁昆地區(qū)新元古代構造—巖相古地理[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2 敖文昊;揚子地塊北緣大漢山地區(qū)新元古代花崗巖巖石學、地球化學、鋯石年代學及其地質意義[D];西北大學;2015年
3 劉澤瑞;揚子西北緣新元古代漢南酸性雜巖礦物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年
4 郭輝;豫西地區(qū)新元古代地層沉積特征及沉積古地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5 李婷;揚子陸塊北緣碑壩—西鄉(xiāng)地區(qū)新元古代構造—巖漿作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6 黃博濤;東天山新元古代花崗片麻巖的成因及其地殼演化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7 程佳孝;滇東北新元古代花崗質巖漿作用及其構造意義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8 楊釗;南秦嶺中段中—新元古代基底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D];西北大學;2008年
9 秦切;新疆庫魯克塔格興地河新元古代鎂鐵—超鎂鐵巖體研Rodinia超大陸裂解事件的制約[D];新疆大學;2012年
10 王麗娟;徐淮地區(qū)新元古代地層劃分、對比及沉積環(huán)境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529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85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