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散射理論及應用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地震波散射理論及應用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單次弱散射 多次強散射 散射場模擬 尾波 近地表散射
【摘要】:本文詳細地綜述了地震波散射的發(fā)展歷程及近幾年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單次、弱散射和多次、強散射理論的適用條件,并討論了散射波場模擬和散射波應用中的主要技術及其存在的不足.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的強散射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近似條件下,如何建立一個精確的、綜合考慮強散射及弱散射的全波理論體系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此外,在實際應用中的各項技術大多是基于弱散射的假設,對于地球內(nèi)部高度復雜的強非均勻介質,這一假設也存在著限制.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關鍵詞】: 單次弱散射 多次強散射 散射場模擬 尾波 近地表散射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06-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74123;41504097)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3DQ020)共同資助
【分類號】:P631.4
【正文快照】: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青島266580College of Geosciences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Qingdao 266580,Chinadoi:10.6038/pg201601390引言隨著地震勘探方法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反射波勘探技術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尤其當?shù)叵碌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茹蕙;張秋紅;;地震波散射問題研究進展[J];低溫建筑技術;2006年01期
2 高修建,江彪;河谷形狀對地震波散射的影響[J];低溫建筑技術;2004年03期
3 吳如山;謝小碧;;地震學百科知識(十二)——地震波散射[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4年06期
4 賈豫葛;李小凡;張美根;王童奎;李信富;;地震波散射研究的若干重要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年04期
5 吳如山;地震波散射:理論與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1989年04期
6 楊曉春;李小凡;張美根;;地震波散射非線性反演的不動點方法(英文)[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7 尹軍杰,劉學偉,李文慧;地震波散射理論及應用研究綜述[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年01期
8 吳如山;地震波散射研究的新進展——第25屆IASPEI大會S13專題報告會“地震波散射與衰減”簡介[J];地球物理學報;1990年03期
9 楊彩紅;張郁山;;圓弧狀凹陷地形對平面SH波散射問題閉合形式的解析解[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08年11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雷蕾;印興耀;;基于格林函數(shù)積分法的非均質地層地震波散射波場模擬[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吳如山;;斷層面的自仿維數(shù)和由地震波散射所揭示的巖石圈非均譜[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3 安蕓敬一;吳如山;R.Nowack;;地震波散射和巖石圈的非均勻性[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4 周兵;曹家敏;朱介壽;米曉利;;無震源影響的地震波散射層析成象方法[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5 吳如山;;關于“地層濾波理論:平行層狀構造和隨機非均勻體的聯(lián)合效應”(I.Lerche)的討論[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6 張中杰;滕吉文;魏計春;王愛武;;非均勻、非線性及各向異性誘導的地震波散射研究[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田麗花;地震波散射場正演數(shù)值模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本文編號:8290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82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