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流域河流表層沉積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本文關鍵詞:錢塘江流域河流表層沉積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錢塘江流域 粒度 環(huán)境磁學 元素 物源 成因
【摘要】:本文以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特征為研究對象,對研究區(qū)域的沉積環(huán)境和物源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對干流(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杭州灣)、支流(蘭江、分水江、壺源江、淥渚江、浦陽江、曹娥江)以及鄰近河流(甬江、長江口)的系統(tǒng)采樣,運用粒度、環(huán)境磁學、環(huán)境地球化學等指標,分析了干流不同河段以及主要支流沉積物的特征及差異,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錢塘江河流沉積動力環(huán)境、物質來源以及沉積物特征的影響因素。具體結論如下:(1)錢塘江河流邊灘表層沉積物類型主要為粘土質粉砂(YT)、粉砂(T),還有少量的砂·粘土質粉砂(S·YT)、粘土·砂質粉砂(Y·ST)、砂質粉砂(ST)、粉砂質砂(TS)、粉砂·粘土質砂(T·YS)。沉積物平均粒徑(Mz)在4.07~7.73‘φ之間,平均值為6.20φ,總體顆粒較細;分選系數(δi)在1.21-3.24之間,分選性為較差和差;偏態(tài)系數(Ski)在-0.14~0.58之間,富春江及支流多正對稱,錢塘江多為極正偏,杭州灣多正偏;峰態(tài)系數(KG)范圍在0.63~2.67之間,富春江及支流峰態(tài)較寬,而且均是多個峰,錢塘江沉積物峰態(tài)為極窄峰,杭州灣地區(qū)沉積物主要是中等峰和窄峰。粒度概率累積曲線分析證明,錢塘江、甬江口、長江口、曹娥江口受強潮影響,水動力作用強,富春江及其支流、浦陽江和曹娥江上游河段徑流暴漲暴跌,杭州灣地區(qū)水動力作用相對較弱,Pejrup三角圖反映出相同的水動力特征。(2)壺源江、曹娥江河流沉積物和表土磁性礦物含量極高,磁性受母質影響較大。錢塘江、杭州灣沉積物中亞鐵磁性礦物含量相對少,與長江口沉積物相似,富春江河流沉積物磁性礦物相對豐富。x與SIRM相關性、退磁參數表明,研究區(qū)沉積物中亞鐵磁性礦物主導了其磁性特征。此外,新安江、淥渚江河流沉積物以及上游表土中不完整反鐵磁性礦物也有較大貢獻。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磁性顆粒以粗粒穩(wěn)定單疇(SSD)為主,超順磁(SP)晶粒含量較低,表土磁性顆粒以粗粒穩(wěn)定單疇(SSD)晶粒為主,超順磁(SP)顆粒含量較高。磁性參數與粒度參數的相關性表明磁性礦物主要富集于161μm粒級中。(3)錢塘江河流沉積物中,Na、Ca、Mg、Sr、Cr、Ni呈現相對于UCC虧損,Si、Al、K、Cu、Zn、Pb、Zr相對富集,Fe、Mn、Ti、P與UCC含量相當。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繼承了一定源巖和源區(qū)沉積物的元素特征,并以陸源沉積物為主。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的CIA值在62.25~93.17之間,平均值為79.85,顯示出流域中等偏強的化學風化作用。上游河流沉積物風化程度比河口區(qū)高。水動力分選和長江來源物質是錢塘江和杭州灣沉積物化學組成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化學風化作用和物源是富春江及其支流、錢塘江支流沉積物化學組成的主要影響因素。(4)通過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粒度、環(huán)境磁學、元素地球化學的“親源性”,建立起了錢塘江干支流的源匯關系,其中富春江河流沉積物主要來源于蘭江和分水江,新安江、淥渚江、壺源江的貢獻較。诲X塘江、杭州灣河流沉積物主要來源于長江,富春江、浦陽江和曹娥江的匯入貢獻相對較小。(5)通過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粒度、環(huán)境磁學、元素地球化學的26個變量進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沉積動力環(huán)境、流域風化作用和物源共同控制了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的特征。磁性礦物含量是磁性參數的控制因素,磁性礦物類型和晶粒特征也有較大影響。
【關鍵詞】:錢塘江流域 粒度 環(huán)境磁學 元素 物源 成因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12.2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緒論14-24
-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14-15
-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15-22
- 1.2.1 錢塘江流域河流沉積物研究現狀15-20
- 1.2.2 沉積物物源追蹤研究現狀分析20-22
- 1.3 本文研究內容22-23
- 1.4 技術路線23-24
-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及方法24-34
- 2.1 錢塘江流域概況24-29
- 2.2 樣品信息29-30
- 2.3 研究方法30-34
- 2.3.1 粒度分析30-31
- 2.3.2 環(huán)境磁學參數測量31-32
- 2.3.3 化學元素分析32-34
- 第三章 粒度分析34-42
- 3.1 結果與分析34-36
- 3.2 粒度特征的水動力環(huán)境響應36-40
- 3.3 沉積動力環(huán)境分區(qū)40-41
- 3.4 本章小結41-42
- 第四章 環(huán)境磁學42-52
- 4.1 結果及分析42-47
- 4.1.1 錢塘江流域沉積物磁性物質富集程度42-44
- 4.1.2 錢塘江表層沉積物磁性礦物類型及含量44-46
- 4.1.3 錢塘江表層沉積物磁性礦物晶粒特征46-47
- 4.2 磁性參數與粒度參數的關系47-49
- 4.3 不同河段沉積物及表土磁性差異分析49-51
- 4.4 本章小結51-52
-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學52-68
- 5.1 實驗結果52-59
- 5.1.1 錢塘江河流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空間分布特征52-58
- 5.1.2 研究區(qū)沉積物常微量元素富集/虧損情況58-59
- 5.2 沉積物元素比值分布特征59-60
- 5.3 元素相關性特征60-65
- 5.4 流域化學風化作用分析65-67
- 5.4.1 元素地球化學指示流域化學風化65-66
- 5.4.2 流域化學風化對沉積物組成的影響66-67
- 5.5 本章小結67-68
- 第六章 物源分析68-79
- 6.1 環(huán)境磁學與沉積物物源68-73
- 6.1.1 親源性分析68-71
- 6.1.2 聚類分析71-73
- 6.2 元素地球化學與沉積物物源73-78
- 6.2.1 親源性分析73-75
- 6.2.2 判別函數DF分析75-76
- 6.2.3 聚類分析76-78
- 6.3 本章小結78-79
- 第七章 錢塘江河流沉積物成因分析79-83
- 7.1 變量選擇79
- 7.2 因子分析檢測79
- 7.3 主成分分析過程79-83
- 7.3.1 主成分提取79-80
- 7.3.2 公因子方差80
- 7.3.3 影響錢塘江河流沉積物特征的因素80-83
- 第八章 結論與不足83-85
- 8.1 主要結論83-84
- 8.2 不足之處84-85
- 參考文獻85-96
- 致謝96-9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利華;;錢塘江流域的水文規(guī)律[J];地理科學;1990年02期
2 程軍蕊;曹飛鳳;樓章華;李佳;;錢塘江流域水資源承載力指標體系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6年04期
3 Yue-ping XU;Chong MA;Su-li PAN;Qian ZHU;Qi-hua RAN;;多站天氣發(fā)生器在中國東部錢塘江流域降雨模擬的評估(英文)[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4年03期
4 俞超鋒;樓章華;劉德地;;浙江省錢塘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需水量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09年06期
5 胡斌;王飛兒;俞潔;;論錢塘江流域水環(huán)境生態(tài)補償機制[J];科技通報;2009年04期
6 過仲陽,陳中原,潘黎帆,陸衍;厄爾尼諾事件對錢塘江流域降水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7 馮利華;錢塘江流域洪澇年的綜合預測分析[J];地理科學;1998年06期
8 林盛吉;許月萍;田燁;樓章華;;基于Z指數和SPI指數的錢塘江流域干旱時空分析[J];水力發(fā)電學報;2012年02期
9 李悅;錢塘江流域的地球化學質量平衡研究[J];地球化學;1994年04期
10 房仲甫;;哥倫布之前的中國航海之四 一切為了統(tǒng)一[J];海洋世界;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萍萍;張建英;;冬季錢塘江流域HAAs的分析研究[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4年
2 錢水苗;范莉;;錢塘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機制構想[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林盛吉;張徐杰;徐曉;田燁;許月萍;;氣候變化對錢塘江流域水資源調度的影響[A];中國原水論壇專輯[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沈陽紅 記者 陳瑋;錢塘江流域環(huán);顒訂覽N];杭州日報;2006年
2 記者 吳妙麗 通訊員 黃渭;錢塘江流域經濟格局將更“生態(tài)”[N];浙江日報;2006年
3 記者 丁莉婭;世行貸款助力錢塘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N];中國財經報;2011年
4 記者 李曉鵬;還母親河往日的清澈[N];浙江日報;2006年
5 吳妙麗 黃渭;錢江流域經濟格局注重“生態(tài)”[N];中國改革報;2006年
6 記者 王孝弟;巨化獲評省“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yè)”[N];中國化工報;2007年
7 衢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府辦主任 徐延山;健全錢塘江源頭生態(tài)共建共享機制的對策建議[N];浙江日報;2010年
8 記者 金波;錢塘江流域遭遇梅季第四次強降水[N];浙江日報;2011年
9 記者 李稹;克服麻痹思想 加強巡查值班 全力做好錢塘江流域防洪工作[N];杭州日報;2011年
10 吳海洋;錢塘江,需要更好的呵護[N];中國審計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方曉波;錢塘江流域水環(huán)境承載能力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潔;錢塘江流域沉積物中重金屬總量空間分布及其成因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劉朝;錢塘江流域河流表層沉積物特征及物源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劉蕾蕾;錢塘江流域經濟空間分異及優(yōu)化對策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
4 陳曉琳;地方政府合作機制與錢塘江流域水污染的治理[D];浙江大學;2007年
5 鄭俊華;錢塘江流域的木業(yè)與地方社會(1368-1949)[D];復旦大學;2013年
6 黃斐;錢塘江流域杭州段居民水幸福指數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5年
7 江藍;錢塘江流域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污染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8 于海燕;錢塘江流域生態(tài)功能區(qū)劃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夏康炎;錢塘江流域城市飲用水水源公共安全對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4年
10 孫燕;兩宋前錢塘江流域城市起源與演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327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53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