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滑塌重力流沉積類型及構型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9-17 17:27
論文通過對博興洼陷的樊154區(qū)及鄰區(qū)沙三中亞段二砂組重力流儲層開展研究,著重分析了重力流沉積的成因類型及沉積微相特征,重力流儲層構型要素及構型樣式與分布,為研究重力流致密儲層的地質甜點分布提供支持。通過高精度層序地層劃分對比,建立了地層格架,將目的層劃歸為高位體系域內部的1個準層序,包括2個巖層組和7個巖層。根據(jù)巖心觀察描述所識別的巖性和層理特征,明確樊154區(qū)目的層由三角洲前緣沿斜坡滑塌重力流沉積形成,主要發(fā)育滑塌沉積、砂質碎屑流沉積和濁流沉積三種重力流成因類型,其動力學機制、發(fā)育部位以及沉積構造特征各不相同。建立了滑塌型重力流沉積體系,根據(jù)是否發(fā)育水道分為非水道沉積體亞相、重力流水道亞相和前端復合體亞相,并結合樊154區(qū)實際情況,主要劃分了滑塌、重力流水道、碎屑流舌狀體、溝道化朵葉體和濁積席狀砂五種沉積微相,各沉積微相均有獨特的巖心相標志和測井相標志,在剖面和平面上有不同的分布,其中前端復合體分布范圍最廣。確定了重力流儲層構型級次劃分方案,由0級至8級,并對2、3、4級構型要素進行重點分析研究。4級構型研究中統(tǒng)計泥巖隔層以及單砂體厚度;3級構型研究中結合測井曲線建立解釋圖版識別夾層...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重力流沉積類型及巖相特征
1.2.2 重力流儲層構型劃分及構型樣式
1.3 研究區(qū)概況
1.3.1 區(qū)域地質背景
1.3.2 油藏地質特征
1.3.3 研究區(qū)資料錄取情況
1.3.4 勘探開發(fā)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主要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5 論文工作量
第2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高精度層序地層劃分與對比
2.1 高精度層序地層單元劃分與對比方法
2.1.1 高精度地層劃分對比方法
2.1.2 高精度地層劃分對比基本原則
2.2 沉積單元界面類型及其特征
2.2.1 不整合面
2.2.2 湖泛面
2.2.3 巖相差異界面
2.3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亞段高精度層序地層劃分方案
2.3.1 準層序單元(砂層組)
2.3.2 巖層組單元(小層)
2.3.3 巖層單元(單層)
2.4 沙三中亞段2砂組層序地層分布規(guī)律
2.4.1 井間層序地層對比
2.4.2 沙三中亞段二砂組地層展布規(guī)律
第3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重力流成因類型及沉積特征
3.1 重力流成因動力學機制類型及特征
3.1.1 重力流成因動力學機制
3.1.2 不同重力流成因類型及特征
3.2 重力流沉積相成因類型及特征
3.2.1 重力流沉積相成因分析
3.2.2 重力流沉積相標志
3.2.3 重力流沉積相類型及特征
3.3 重力流沉積微相分布規(guī)律
3.3.1 沉積微相單井垂向分布特征及演化規(guī)律
3.3.2 沉積微相連井剖面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
3.3.3 沉積微相平面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
第4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重力流儲層構型表征
4.1 重力流儲層構型級次及劃分方案
4.2 重力流儲層構型表征方法
4.2.1 露頭-巖心識別方法
4.2.2 測井識別方法
4.2.3 地震識別方法
第5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重力流儲層構型樣式及分布
5.1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亞段儲層構型要素特征
5.1.1 4級構型要素類型及特征
5.1.2 3級構型要素類型及特征
5.1.3 2級構型要素類型及特征
5.2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亞段儲層構型分布規(guī)律
5.2.1 重力流儲層構型垂向疊置模式
5.2.2 重力流儲層構型剖面分布規(guī)律
5.2.3 重力流儲層構型平面分布規(guī)律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水重力流類型、沉積特征及成因機制——以濟陽坳陷沙河街組三段中亞段為例[J]. 楊田,操應長,王艷忠,張少敏. 石油學報. 2015(09)
[2]沙三中亞期東營三角洲—滑塌濁積體系預測模型研究[J]. 陳世悅,畢明威,劉惠民,高永進,張鵬飛. 沉積學報. 2014(05)
[3]塊體搬運沉積體系地震地貌及沉積構型: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爾三角洲盆地為例[J]. 李磊,李彬,王英民,李冬.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6)
[4]北部灣盆地不整合面特征及構造演化[J]. 馬云,李三忠,張丙坤,龔淑云,劉鑫,余珊,王霄飛,趙淑娟.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3(02)
[5]基于測井資料的W13東塊高分辨率層序劃分及對比研究[J]. 陸詩文,張道勇,任瑞峰,趙艷麗,周振乾,蔣文才. 國外測井技術. 2013 (02)
[6]碎屑沉積地質體構型分級方案探討[J]. 吳勝和,紀友亮,岳大力,印森林. 高校地質學報. 2013(01)
[7]西非陸坡區(qū)深水復合水道沉積構型模式[J]. 趙曉明,吳勝和,劉麗.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6)
[8]被動陸緣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及沉積體系——以尼日爾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區(qū)為例[J]. 李磊,王英民,徐強,黃志超. 地質論評. 2012(05)
[9]重力流沉積:理論研究與野外識別[J]. 李林,曲永強,孟慶任,武國利. 沉積學報. 2011(04)
[10]淺析深水沉積理論[J]. 王亞輝,趙鵬肖,左倩媚,鐘澤紅,李俊良. 四川地質學報. 2010(02)
碩士論文
[1]東營凹陷沙三段中亞段深水層序地層與巖性圈閉預測[D]. 劉建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本文編號:3679645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重力流沉積類型及巖相特征
1.2.2 重力流儲層構型劃分及構型樣式
1.3 研究區(qū)概況
1.3.1 區(qū)域地質背景
1.3.2 油藏地質特征
1.3.3 研究區(qū)資料錄取情況
1.3.4 勘探開發(fā)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主要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5 論文工作量
第2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高精度層序地層劃分與對比
2.1 高精度層序地層單元劃分與對比方法
2.1.1 高精度地層劃分對比方法
2.1.2 高精度地層劃分對比基本原則
2.2 沉積單元界面類型及其特征
2.2.1 不整合面
2.2.2 湖泛面
2.2.3 巖相差異界面
2.3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亞段高精度層序地層劃分方案
2.3.1 準層序單元(砂層組)
2.3.2 巖層組單元(小層)
2.3.3 巖層單元(單層)
2.4 沙三中亞段2砂組層序地層分布規(guī)律
2.4.1 井間層序地層對比
2.4.2 沙三中亞段二砂組地層展布規(guī)律
第3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重力流成因類型及沉積特征
3.1 重力流成因動力學機制類型及特征
3.1.1 重力流成因動力學機制
3.1.2 不同重力流成因類型及特征
3.2 重力流沉積相成因類型及特征
3.2.1 重力流沉積相成因分析
3.2.2 重力流沉積相標志
3.2.3 重力流沉積相類型及特征
3.3 重力流沉積微相分布規(guī)律
3.3.1 沉積微相單井垂向分布特征及演化規(guī)律
3.3.2 沉積微相連井剖面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
3.3.3 沉積微相平面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
第4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重力流儲層構型表征
4.1 重力流儲層構型級次及劃分方案
4.2 重力流儲層構型表征方法
4.2.1 露頭-巖心識別方法
4.2.2 測井識別方法
4.2.3 地震識別方法
第5章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段重力流儲層構型樣式及分布
5.1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亞段儲層構型要素特征
5.1.1 4級構型要素類型及特征
5.1.2 3級構型要素類型及特征
5.1.3 2級構型要素類型及特征
5.2 樊154區(qū)塊沙三中亞段儲層構型分布規(guī)律
5.2.1 重力流儲層構型垂向疊置模式
5.2.2 重力流儲層構型剖面分布規(guī)律
5.2.3 重力流儲層構型平面分布規(guī)律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水重力流類型、沉積特征及成因機制——以濟陽坳陷沙河街組三段中亞段為例[J]. 楊田,操應長,王艷忠,張少敏. 石油學報. 2015(09)
[2]沙三中亞期東營三角洲—滑塌濁積體系預測模型研究[J]. 陳世悅,畢明威,劉惠民,高永進,張鵬飛. 沉積學報. 2014(05)
[3]塊體搬運沉積體系地震地貌及沉積構型: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爾三角洲盆地為例[J]. 李磊,李彬,王英民,李冬.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6)
[4]北部灣盆地不整合面特征及構造演化[J]. 馬云,李三忠,張丙坤,龔淑云,劉鑫,余珊,王霄飛,趙淑娟.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3(02)
[5]基于測井資料的W13東塊高分辨率層序劃分及對比研究[J]. 陸詩文,張道勇,任瑞峰,趙艷麗,周振乾,蔣文才. 國外測井技術. 2013 (02)
[6]碎屑沉積地質體構型分級方案探討[J]. 吳勝和,紀友亮,岳大力,印森林. 高校地質學報. 2013(01)
[7]西非陸坡區(qū)深水復合水道沉積構型模式[J]. 趙曉明,吳勝和,劉麗.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6)
[8]被動陸緣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及沉積體系——以尼日爾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區(qū)為例[J]. 李磊,王英民,徐強,黃志超. 地質論評. 2012(05)
[9]重力流沉積:理論研究與野外識別[J]. 李林,曲永強,孟慶任,武國利. 沉積學報. 2011(04)
[10]淺析深水沉積理論[J]. 王亞輝,趙鵬肖,左倩媚,鐘澤紅,李俊良. 四川地質學報. 2010(02)
碩士論文
[1]東營凹陷沙三段中亞段深水層序地層與巖性圈閉預測[D]. 劉建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本文編號:36796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6796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