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東部橫山—富縣地區(qū)鈾成礦條件及成礦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2-01-01 10:41
橫山—富縣地區(qū)位于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區(qū)內鈾礦找礦工作程度較低,尤其對深部鈾成礦情況掌握的較少。本區(qū)與店頭和東勝地區(qū)具有相似的地層、構造、巖性巖相和后生蝕變條件,具有形成古層間氧化帶砂巖型鈾礦的條件。通過開展野外路線地質調查、鉆探查證、樣品分析測試、綜合研究等工作,并對比店頭和東勝鈾礦床成礦條件及礦化特征,大致查明區(qū)內目的層構造、鈾源、巖性—巖相、水文地質、層間氧化帶等特征,預測鈾成礦有利地段。本文全面分析了工作區(qū)的鈾成礦條件、礦化特征及成礦潛力。認識到工作區(qū)晚侏羅世和晚白堊世期間的構造抬升,有利于紫紅色古層間氧化帶、灰綠色蝕變帶鈾礦化的形成。盆地周邊的古老變質巖系及花崗巖體可為盆內沉積提供鈾源。區(qū)內直羅組埋深適中,具有砂泥互層結構,砂體巖性以灰色、灰綠色中細粒砂巖為主,主體為曲流河河床亞相和漫灘亞相沉積,具備鈾成礦的有利地層結構、巖相巖性及砂體條件。工作區(qū)直羅組和延安組承壓水水質類型和礦化度有利于鈾成礦。店頭北部的胡家塔地段發(fā)育一定規(guī)模的紫紅色古層間氧化帶,分帶性好,在氧化還原過渡部位形成了鈾礦化和異常,具有鈾成礦的有利條件。綜合評價預測出胡家塔地段古層間氧化帶型鈾成礦Ⅲ級遠景區(qū)和富縣...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斷裂構造略圖(據(jù)文獻28)
9圖 2 鄂爾多斯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及研究區(qū)位置圖(據(jù)長慶油田,1992)1-構造分區(qū)線;2-延 6 底等高線(m);3-斷層北斜坡構成了鄂爾多斯盆地的主體,現(xiàn)今表現(xiàn)為東部及北部翹起、向西部的大型單斜構造,產狀平緩穩(wěn)定(1°~5°),斜坡帶東西寬大于 480km1200km。根據(jù)盆地構造演化特征,該構造單元在加里東晚期到燕山早期表、北高南低的古地貌背景,造就了中生界沉積相帶從北西及西部向南東及其在燕山早期該構造單元總體呈平緩的斜坡向南東傾斜,這一穩(wěn)定的單斜地層的發(fā)育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構造條件,而現(xiàn)今東高西低的構造格局只是
2.1.3 構造演化特征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構造演化發(fā)展主要受古特提斯構造域與環(huán)太平洋構造作用影響,早、中三疊世繼承了二疊紀陸相沉積特征,至晚三疊世特提斯構造的影響開始加強在盆地西緣形成類前淵凹陷(為天環(huán)向斜雛形),盆地具有西斷東超箕狀盆地特征,并影響整個盆地下沉;三疊紀末期,特提斯構造運動仍起主導作用,地殼上升,三疊紀地層廣泛遭受侵蝕,并造就了鄂爾多斯盆地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的古構造特征(圖 3),中侏羅統(tǒng)在此背景上開始沉積。富縣期主要在古地形低洼處接受沉積,具有“填平補齊”的特點;延安期在環(huán)太平洋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本區(qū)緩慢下降,沉積一套內陸湖泊沼澤相含煤碎屑巖建造;到直羅期地殼緩慢抬升,以河流相沉積為主,早期河流下切作用強烈形成多條辮狀河道(圖 4),中期沉積環(huán)境漸趨穩(wěn)定,以河流三角洲相為主,晚期地殼緩慢抬升,古氣候完全轉為半干旱型,以洪泛沉積為主,此時氧化淋濾作用發(fā)育,并一直延續(xù)到安定期,有利于蝕源區(qū)含氧含鈾水的滲入,并形成鈾的再富集[2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南部雙龍地區(qū)鈾成礦特征分析[J]. 彭小華,曹惠鋒,劉厚寧. 世界核地質科學. 2018(01)
[2]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直羅組古層間氧化帶形成機制探討[J]. 李西得,易超,高賀偉,陳心路,張康,王明太. 現(xiàn)代地質. 2016(04)
[3]鄂爾多斯盆地南部砂巖型鈾礦成礦預測[J]. 李曉翠,劉武生,賈立城,張成偉. 鈾礦地質. 2014(06)
[4]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構造特征[J]. 李明,閆磊,韓紹陽.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S3)
[5]中國北方中新生代沉積盆地鈾礦勘查進展和展望[J]. 張金帶. 鈾礦地質. 2012(04)
[6]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砂巖型鈾礦地球化學研究進展[J]. 劉漢彬,李子穎,秦明寬,孫曄,韓娟,金貴善,李軍杰. 地學前緣. 2012(03)
[7]中國北方6種新的砂巖型鈾礦對鈾資源潛力的提示[J]. 張金帶,徐高中,林錦榮,彭云彪,王果. 中國地質. 2010(05)
[8]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氣成藏與構造運動的關系[J]. 李士祥,鄧秀芹,龐錦蓮,呂劍文,劉鑫. 沉積學報. 2010(04)
[9]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qū)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模型[J]. 楊曉勇,凌明星,賴小東. 地學前緣. 2009(02)
[10]砂巖型鈾礦床硫化物還原富集鈾的機制[J]. 陳祖伊,郭慶銀. 鈾礦地質. 2007(06)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構造演化與砂巖型鈾礦成礦作用[D]. 郭慶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碩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南部侏羅系直羅組—安定組沉積體系研究[D]. 何衛(wèi)軍.西北大學 2007
[2]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古物源分析與沉積環(huán)境格局恢復[D]. 閆小雄.西北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62206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斷裂構造略圖(據(jù)文獻28)
9圖 2 鄂爾多斯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及研究區(qū)位置圖(據(jù)長慶油田,1992)1-構造分區(qū)線;2-延 6 底等高線(m);3-斷層北斜坡構成了鄂爾多斯盆地的主體,現(xiàn)今表現(xiàn)為東部及北部翹起、向西部的大型單斜構造,產狀平緩穩(wěn)定(1°~5°),斜坡帶東西寬大于 480km1200km。根據(jù)盆地構造演化特征,該構造單元在加里東晚期到燕山早期表、北高南低的古地貌背景,造就了中生界沉積相帶從北西及西部向南東及其在燕山早期該構造單元總體呈平緩的斜坡向南東傾斜,這一穩(wěn)定的單斜地層的發(fā)育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構造條件,而現(xiàn)今東高西低的構造格局只是
2.1.3 構造演化特征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構造演化發(fā)展主要受古特提斯構造域與環(huán)太平洋構造作用影響,早、中三疊世繼承了二疊紀陸相沉積特征,至晚三疊世特提斯構造的影響開始加強在盆地西緣形成類前淵凹陷(為天環(huán)向斜雛形),盆地具有西斷東超箕狀盆地特征,并影響整個盆地下沉;三疊紀末期,特提斯構造運動仍起主導作用,地殼上升,三疊紀地層廣泛遭受侵蝕,并造就了鄂爾多斯盆地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的古構造特征(圖 3),中侏羅統(tǒng)在此背景上開始沉積。富縣期主要在古地形低洼處接受沉積,具有“填平補齊”的特點;延安期在環(huán)太平洋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本區(qū)緩慢下降,沉積一套內陸湖泊沼澤相含煤碎屑巖建造;到直羅期地殼緩慢抬升,以河流相沉積為主,早期河流下切作用強烈形成多條辮狀河道(圖 4),中期沉積環(huán)境漸趨穩(wěn)定,以河流三角洲相為主,晚期地殼緩慢抬升,古氣候完全轉為半干旱型,以洪泛沉積為主,此時氧化淋濾作用發(fā)育,并一直延續(xù)到安定期,有利于蝕源區(qū)含氧含鈾水的滲入,并形成鈾的再富集[2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南部雙龍地區(qū)鈾成礦特征分析[J]. 彭小華,曹惠鋒,劉厚寧. 世界核地質科學. 2018(01)
[2]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直羅組古層間氧化帶形成機制探討[J]. 李西得,易超,高賀偉,陳心路,張康,王明太. 現(xiàn)代地質. 2016(04)
[3]鄂爾多斯盆地南部砂巖型鈾礦成礦預測[J]. 李曉翠,劉武生,賈立城,張成偉. 鈾礦地質. 2014(06)
[4]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構造特征[J]. 李明,閆磊,韓紹陽.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S3)
[5]中國北方中新生代沉積盆地鈾礦勘查進展和展望[J]. 張金帶. 鈾礦地質. 2012(04)
[6]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砂巖型鈾礦地球化學研究進展[J]. 劉漢彬,李子穎,秦明寬,孫曄,韓娟,金貴善,李軍杰. 地學前緣. 2012(03)
[7]中國北方6種新的砂巖型鈾礦對鈾資源潛力的提示[J]. 張金帶,徐高中,林錦榮,彭云彪,王果. 中國地質. 2010(05)
[8]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氣成藏與構造運動的關系[J]. 李士祥,鄧秀芹,龐錦蓮,呂劍文,劉鑫. 沉積學報. 2010(04)
[9]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qū)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模型[J]. 楊曉勇,凌明星,賴小東. 地學前緣. 2009(02)
[10]砂巖型鈾礦床硫化物還原富集鈾的機制[J]. 陳祖伊,郭慶銀. 鈾礦地質. 2007(06)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構造演化與砂巖型鈾礦成礦作用[D]. 郭慶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碩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南部侏羅系直羅組—安定組沉積體系研究[D]. 何衛(wèi)軍.西北大學 2007
[2]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古物源分析與沉積環(huán)境格局恢復[D]. 閆小雄.西北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622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56220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