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積物中低頻聲學參數(shù)測量及聲速頻散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16:30
海底沉積物作為水下聲場的重要邊界,其中低頻聲學參數(shù)對淺海復雜環(huán)境下聲波傳播規(guī)律和聲場結構具有重要影響,在海洋地球物理探測,海洋聲場測量與預報、海底埋藏物聲學探測、水聲通訊等領域均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本文選取膠州灣平坦潮灘作為大尺度中低頻實驗場地,利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中低頻測量設備、中高頻原位測量系統(tǒng)對膠州灣海底淺表層沉積物進行原位聲速測量,利用信號發(fā)生器、示波器等聲學設備對膠州灣海底淺表層柱狀沉積物樣品進行室內聲速測量,利用彎曲元剪切波測量設備對黃海海底柱狀沉積物樣品進行剪切波速測量,并測定了細粒沉積物(膠州灣柱狀沉積物樣品和黃海柱狀沉積物樣品)的孔隙度、密度、粒徑等物理力學參數(shù)。將實驗得到的沉積物聲速與頻率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頻率越高,沉積物聲速越大。頻率小于1 kHz時,聲速變化范圍較。曀僭龇鶠3.2%);頻率介于120 kHz之間時,聲速變化范圍較大(聲速增幅為7.0%);頻率大于20 kHz時,聲速變化范圍較小且趨于定值(聲速增幅為3.0%)。實測數(shù)據與指數(shù)擬合曲線符合度最好,其次是對數(shù)擬合曲線。結合Biot理論和Buckingham...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信號發(fā)生器與L6功放
圖2.2聲源支架Fig. 2.2 Sound Source Bracket能器聲源(圖 2.3)共有 3 個,發(fā)射主頻分別有 510時,950 Hz 圓餅狀換能器共發(fā)射 5 種頻率,分別為 8 Hz、1050 Hz;680 Hz 圓餅換能器共發(fā)射 6 種頻率,z、740 Hz、800 Hz、850 Hz;510 Hz 圓餅換能器共z、350 Hz、400 Hz、450 Hz、510 Hz、550 Hz、600
圖2.4鑲拼換能器Fig. 2.4 The energy-inserting transducer器聲源有 3 個(圖 2.5),主頻分別為 8 kHz、15 kH形換能器共發(fā)射 7 種頻率,分別為 6 kHz、7 kHz、z、12 kHz;15 kHz 球形換能器共發(fā)射 7 種頻率,分z、16 kHz、17 kHz、18 kHz、19 kHz;22 kHz 球形別為 17 kHz、18 kHz、19 kHz、20 kHz、21 kHz、22z。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底沉積物聲速與物理性質的理論關系[J]. 龍建軍,李趕先. 聲學學報. 2015(03)
[2]南黃海中部海底沉積物剪切波速度測量及其與物理力學性質參數(shù)的關系[J]. 闞光明,張一凡,蘇遠峰,李官保,孟祥梅. 海洋科學進展. 2014(03)
[3]南沙海域深水區(qū)表層沉積物聲速與孔隙度相關關系[J]. 侯正瑜,郭常升,王景強. 海洋科學. 2013(07)
[4]南黃海中部海底沉積物原位聲速與物理性質相關關系[J]. 闞光明,蘇元峰,李官保,劉保華,孟祥梅.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3(03)
[5]海底沉積物聲學物理力學性質聚類分析研究[J]. 鄒大鵬,吳百海,盧博,張文凡,陳飛燕. 熱帶海洋學報. 2008(05)
[6]南黃海中西部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J]. 張憲軍,藍先洪,趙廣濤,張志珣. 海洋地質動態(tài). 2007(07)
[7]海底沉積物孔隙度計算方法與聲速反演的誤差分析研究[J]. 鄒大鵬,吳百海,盧博. 熱帶海洋學報. 2007(04)
[8]海南島東南外海海底沉積物特征及其聲學物理性質研究[J]. 盧博,李趕先,劉強,黃韶健,張福生.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7(04)
[9]海底沉積物聲速經驗方程的分析和研究[J]. 鄒大鵬,吳百海,盧博.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7(04)
[10]海底沉積物聲速測量方法及其比較[J]. 王琪,劉雁春,暴景陽,唐少魁. 海洋技術. 2006(03)
博士論文
[1]南黃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來沉積特征及其物源環(huán)境意義[D]. 盧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2]南海北部海底淺部沉積物聲學特性研究[D]. 潘國富.同濟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南黃海中部泥質區(qū)沉積物聲學物理特性研究[D]. 程凈凈.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1
[2]海底散射系數(shù)測量方法研究[D]. 宋磊.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2926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信號發(fā)生器與L6功放
圖2.2聲源支架Fig. 2.2 Sound Source Bracket能器聲源(圖 2.3)共有 3 個,發(fā)射主頻分別有 510時,950 Hz 圓餅狀換能器共發(fā)射 5 種頻率,分別為 8 Hz、1050 Hz;680 Hz 圓餅換能器共發(fā)射 6 種頻率,z、740 Hz、800 Hz、850 Hz;510 Hz 圓餅換能器共z、350 Hz、400 Hz、450 Hz、510 Hz、550 Hz、600
圖2.4鑲拼換能器Fig. 2.4 The energy-inserting transducer器聲源有 3 個(圖 2.5),主頻分別為 8 kHz、15 kH形換能器共發(fā)射 7 種頻率,分別為 6 kHz、7 kHz、z、12 kHz;15 kHz 球形換能器共發(fā)射 7 種頻率,分z、16 kHz、17 kHz、18 kHz、19 kHz;22 kHz 球形別為 17 kHz、18 kHz、19 kHz、20 kHz、21 kHz、22z。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底沉積物聲速與物理性質的理論關系[J]. 龍建軍,李趕先. 聲學學報. 2015(03)
[2]南黃海中部海底沉積物剪切波速度測量及其與物理力學性質參數(shù)的關系[J]. 闞光明,張一凡,蘇遠峰,李官保,孟祥梅. 海洋科學進展. 2014(03)
[3]南沙海域深水區(qū)表層沉積物聲速與孔隙度相關關系[J]. 侯正瑜,郭常升,王景強. 海洋科學. 2013(07)
[4]南黃海中部海底沉積物原位聲速與物理性質相關關系[J]. 闞光明,蘇元峰,李官保,劉保華,孟祥梅.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3(03)
[5]海底沉積物聲學物理力學性質聚類分析研究[J]. 鄒大鵬,吳百海,盧博,張文凡,陳飛燕. 熱帶海洋學報. 2008(05)
[6]南黃海中西部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J]. 張憲軍,藍先洪,趙廣濤,張志珣. 海洋地質動態(tài). 2007(07)
[7]海底沉積物孔隙度計算方法與聲速反演的誤差分析研究[J]. 鄒大鵬,吳百海,盧博. 熱帶海洋學報. 2007(04)
[8]海南島東南外海海底沉積物特征及其聲學物理性質研究[J]. 盧博,李趕先,劉強,黃韶健,張福生.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7(04)
[9]海底沉積物聲速經驗方程的分析和研究[J]. 鄒大鵬,吳百海,盧博.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7(04)
[10]海底沉積物聲速測量方法及其比較[J]. 王琪,劉雁春,暴景陽,唐少魁. 海洋技術. 2006(03)
博士論文
[1]南黃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來沉積特征及其物源環(huán)境意義[D]. 盧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2]南海北部海底淺部沉積物聲學特性研究[D]. 潘國富.同濟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南黃海中部泥質區(qū)沉積物聲學物理特性研究[D]. 程凈凈.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1
[2]海底散射系數(shù)測量方法研究[D]. 宋磊.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29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43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