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鋰鈹多金屬礦遙感示礦信息提取以及遠景區(qū)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1-09-12 18:15
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經歷復雜的地質演化歷史,具有復雜的地層/巖性、構造特點,鋰鈹?shù)鹊厍蚧瘜W元素異常顯著,稀有金屬礦藏的找礦潛力巨大,該區(qū)已經發(fā)現(xiàn)了多處鋰鈹?shù)V。但該區(qū)自然條件極其惡劣,地質調查程度很低,如何在該區(qū)高效地進行遙感鋰礦勘查工作時一個亟待解決的挑戰(zhàn)。本文以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為研究區(qū),利用多元遙感影像,參照研究區(qū)的區(qū)域地質成礦背景和鋰鈹?shù)V床(點),結合化探、構造等信息構建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偉晶巖型鋰鈹?shù)V的遙感找礦模型,并進行鋰鈹?shù)V遙感成礦預測。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對多處現(xiàn)有的鋰鈹?shù)V進行解剖,利用ASTER、Landsat 8 OLI、Sentinel-2等遙感影像提取與鋰礦化有關的蝕變信息,發(fā)現(xiàn)羥基蝕變與已知礦床礦點及化探異常呈良好對應性,通過對鐵染遙感蝕變信息提取,發(fā)現(xiàn)在鋰礦區(qū)都處于鐵染蝕變較高區(qū)域,礦點多位于區(qū)域性北西向斷裂附近,具有較好的示礦指示意義,基于此構建了研究區(qū)典型鋰礦的遙感找礦模型;2、對野外勘查中獲得的圍繞花崗巖內、外接觸帶派生出一系列花崗偉晶巖脈樣品在室內進行高光譜測試,建立了大紅柳灘地區(qū)與鋰鈹?shù)V成礦有關的典型巖石波譜庫,并對測試結果進行了分析和歸類,發(fā)...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甜水海造山帶位置圖(據(jù)許志琴等,2019修改)
第一章緒論6白龍山鋰礦、507溝鋰礦和509道班西鋰礦等區(qū)內典型礦床解剖為基礎,分析研究區(qū)的區(qū)域地質背景、礦區(qū)地質特征,運用遙感數(shù)據(jù)提取與含礦相關遙感蝕變異常,總結出有利于該區(qū)成礦的遙感蝕變異常信息、地層、構造以及巖性等特征,建立該區(qū)鋰礦遙感找礦模型并進行鋰鈹?shù)V遙感找礦預測,圈定找礦靶區(qū)(遠景區(qū))。1.5研究路線對研究區(qū)ASTER數(shù)據(jù)、Landsat8OLI數(shù)據(jù)、Sentinel-2數(shù)據(jù)、化探資料以及相關文獻等地質資料進行收集。運用Arcgis、ENVI5.3、PCI等軟件對遙感數(shù)據(jù)進行圖像預處理。對研究區(qū)進行野外樣本采集并對采集樣本進行光譜提齲將預處理之后的影像進行鐵染、羥基蝕變信息提齲以區(qū)域內地球化學高值區(qū)附近為研究重點,以典型礦床分析為基礎,對遙感找礦遠景區(qū)進行預測,并且對圈定的遠景區(qū)進行野外踏勘驗證,技術流程如圖1-2所示。圖1-2技術流程圖
第二章研究區(qū)地質概況8第二章研究區(qū)地質概況2.1地層本研究區(qū)位于新疆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地理位置為E79°00′00″-79°23′00″,N35°45′00″-35°55′00″。地形陡峻,最高海拔6260m,最低4320m。區(qū)域上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古元古代康西瓦巖群、長城紀甜水海巖群、長城紀賽圖拉巖群、早志留世溫泉溝組、二疊紀黃羊嶺群、三疊紀巴顏喀拉山群等(圖2-1)。大紅柳灘一帶鋰鈹?shù)认∮薪饘俚V主要賦存于偉晶巖脈中,礦區(qū)出露的地層為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砂巖以及二云母石英片巖,出現(xiàn)礦體最多的就是灰綠色變砂巖,含礦偉晶巖中多為石英、長石與鋰輝石共生。1、三疊紀巴顏喀拉山群(TB):為灰綠色變砂巖以及二云母石英片巖;2、二疊紀黃羊嶺群(PH):為細碎屑巖夾少量中基性火山巖及碳酸鹽巖;3、早志留世溫泉溝組(SW):為灰綠—淺灰色中厚層中粒長石石英砂巖;4、長城紀甜水海巖群(ChT):為一套淺變質細碎屑巖夾泥質巖;5、長城紀賽圖拉巖群(ChST):主要為中深變質碎屑巖夾中基性火山巖;6、古元古代康西瓦巖群(PtK):巖性主要有片麻巖、黑云石英片巖、大理巖、黑云斜長石英粒巖等。圖2-1研究區(qū)地質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阿爾金中段吐格曼地區(qū)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成礦特征與找礦預測[J]. 徐興旺,李杭,石福品,姚佛軍,陳建中,楊智全,洪濤,柯強. 巖石學報. 2019(11)
[2]新疆大紅柳灘地區(qū)偉晶巖型鋰鈹資源潛力分析[J]. 王記周,燕洲泉,徐磊,李侃,李元茂,鄭耀文,王懷濤,王玉璽. 黃金科學技術. 2019(06)
[3]高分遙感技術在西昆侖大紅柳灘—俘虜溝地區(qū)地質找礦中的應用[J]. 王輝,秦緒文,范玉海,楊金中,金謀順,張少鵬,廖友運,楊晨,崔勝,賀小龍,匡經水,郭鵬程. 中國地質. 2018(06)
[4]西昆侖大紅柳灘偉晶巖型鋰鈹?shù)V產資源潛力評價[J]. 燕洲泉,王懷濤,李元茂,王記周,李侃,王玉璽,任文秀,余超,周煜祺. 甘肅地質. 2018(Z1)
[5]川西甲基卡鋰礦基地典型巖石及礦物反射波譜特征研究[J]. 代晶晶,王登紅,代鴻章,劉麗君,令天宇. 巖礦測試. 2018(05)
[6]新疆和田縣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型鋰銣多金屬礦床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 王核,李沛,馬華東,朱炳玉,邱林,張曉宇,董瑞,周楷麟,王敏,王茜,閆慶賀,魏小鵬,何斌,盧鴻,高昊.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7(06)
[7]試論國內外大型超大型鋰輝石礦床的特殊性與找礦方向[J]. 王登紅,劉麗君,代鴻章,劉善寶,侯江龍,吳西順. 地球科學. 2017(12)
[8]遙感技術在川西甲基卡大型鋰礦基地找礦填圖中的應用[J]. 代晶晶,王登紅,代鴻章,劉麗君,吳亞楠. 中國地質. 2017(02)
[9]西昆侖大紅柳灘二云母花崗巖地球化學和地質年代學研究及其地質意義[J]. 魏小鵬,王核,胡軍,慕生祿,丘增旺,閆慶賀,李沛. 地球化學. 2017(01)
[10]基于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的高山峽谷區(qū)巖性信息提取研究——以新疆烏什縣北山1∶50000填圖試點為例[J]. 孟鵬燕,孫杰,于長春,穆超,帥爽,謝菲,孟丹. 地質力學學報. 2016(04)
博士論文
[1]地球臨邊環(huán)形成像儀性能評價及輻射定標研究[D]. 楊小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2012
[2]巖礦波譜數(shù)據(jù)分析與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 劉漢湖.成都理工大學 2008
[3]西昆侖—喀喇昆侖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構造格局[D]. 計文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
碩士論文
[1]南疆三地州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研究[D]. 袁娜.新疆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94705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甜水海造山帶位置圖(據(jù)許志琴等,2019修改)
第一章緒論6白龍山鋰礦、507溝鋰礦和509道班西鋰礦等區(qū)內典型礦床解剖為基礎,分析研究區(qū)的區(qū)域地質背景、礦區(qū)地質特征,運用遙感數(shù)據(jù)提取與含礦相關遙感蝕變異常,總結出有利于該區(qū)成礦的遙感蝕變異常信息、地層、構造以及巖性等特征,建立該區(qū)鋰礦遙感找礦模型并進行鋰鈹?shù)V遙感找礦預測,圈定找礦靶區(qū)(遠景區(qū))。1.5研究路線對研究區(qū)ASTER數(shù)據(jù)、Landsat8OLI數(shù)據(jù)、Sentinel-2數(shù)據(jù)、化探資料以及相關文獻等地質資料進行收集。運用Arcgis、ENVI5.3、PCI等軟件對遙感數(shù)據(jù)進行圖像預處理。對研究區(qū)進行野外樣本采集并對采集樣本進行光譜提齲將預處理之后的影像進行鐵染、羥基蝕變信息提齲以區(qū)域內地球化學高值區(qū)附近為研究重點,以典型礦床分析為基礎,對遙感找礦遠景區(qū)進行預測,并且對圈定的遠景區(qū)進行野外踏勘驗證,技術流程如圖1-2所示。圖1-2技術流程圖
第二章研究區(qū)地質概況8第二章研究區(qū)地質概況2.1地層本研究區(qū)位于新疆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地理位置為E79°00′00″-79°23′00″,N35°45′00″-35°55′00″。地形陡峻,最高海拔6260m,最低4320m。區(qū)域上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古元古代康西瓦巖群、長城紀甜水海巖群、長城紀賽圖拉巖群、早志留世溫泉溝組、二疊紀黃羊嶺群、三疊紀巴顏喀拉山群等(圖2-1)。大紅柳灘一帶鋰鈹?shù)认∮薪饘俚V主要賦存于偉晶巖脈中,礦區(qū)出露的地層為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砂巖以及二云母石英片巖,出現(xiàn)礦體最多的就是灰綠色變砂巖,含礦偉晶巖中多為石英、長石與鋰輝石共生。1、三疊紀巴顏喀拉山群(TB):為灰綠色變砂巖以及二云母石英片巖;2、二疊紀黃羊嶺群(PH):為細碎屑巖夾少量中基性火山巖及碳酸鹽巖;3、早志留世溫泉溝組(SW):為灰綠—淺灰色中厚層中粒長石石英砂巖;4、長城紀甜水海巖群(ChT):為一套淺變質細碎屑巖夾泥質巖;5、長城紀賽圖拉巖群(ChST):主要為中深變質碎屑巖夾中基性火山巖;6、古元古代康西瓦巖群(PtK):巖性主要有片麻巖、黑云石英片巖、大理巖、黑云斜長石英粒巖等。圖2-1研究區(qū)地質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阿爾金中段吐格曼地區(qū)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成礦特征與找礦預測[J]. 徐興旺,李杭,石福品,姚佛軍,陳建中,楊智全,洪濤,柯強. 巖石學報. 2019(11)
[2]新疆大紅柳灘地區(qū)偉晶巖型鋰鈹資源潛力分析[J]. 王記周,燕洲泉,徐磊,李侃,李元茂,鄭耀文,王懷濤,王玉璽. 黃金科學技術. 2019(06)
[3]高分遙感技術在西昆侖大紅柳灘—俘虜溝地區(qū)地質找礦中的應用[J]. 王輝,秦緒文,范玉海,楊金中,金謀順,張少鵬,廖友運,楊晨,崔勝,賀小龍,匡經水,郭鵬程. 中國地質. 2018(06)
[4]西昆侖大紅柳灘偉晶巖型鋰鈹?shù)V產資源潛力評價[J]. 燕洲泉,王懷濤,李元茂,王記周,李侃,王玉璽,任文秀,余超,周煜祺. 甘肅地質. 2018(Z1)
[5]川西甲基卡鋰礦基地典型巖石及礦物反射波譜特征研究[J]. 代晶晶,王登紅,代鴻章,劉麗君,令天宇. 巖礦測試. 2018(05)
[6]新疆和田縣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型鋰銣多金屬礦床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 王核,李沛,馬華東,朱炳玉,邱林,張曉宇,董瑞,周楷麟,王敏,王茜,閆慶賀,魏小鵬,何斌,盧鴻,高昊.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7(06)
[7]試論國內外大型超大型鋰輝石礦床的特殊性與找礦方向[J]. 王登紅,劉麗君,代鴻章,劉善寶,侯江龍,吳西順. 地球科學. 2017(12)
[8]遙感技術在川西甲基卡大型鋰礦基地找礦填圖中的應用[J]. 代晶晶,王登紅,代鴻章,劉麗君,吳亞楠. 中國地質. 2017(02)
[9]西昆侖大紅柳灘二云母花崗巖地球化學和地質年代學研究及其地質意義[J]. 魏小鵬,王核,胡軍,慕生祿,丘增旺,閆慶賀,李沛. 地球化學. 2017(01)
[10]基于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的高山峽谷區(qū)巖性信息提取研究——以新疆烏什縣北山1∶50000填圖試點為例[J]. 孟鵬燕,孫杰,于長春,穆超,帥爽,謝菲,孟丹. 地質力學學報. 2016(04)
博士論文
[1]地球臨邊環(huán)形成像儀性能評價及輻射定標研究[D]. 楊小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2012
[2]巖礦波譜數(shù)據(jù)分析與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 劉漢湖.成都理工大學 2008
[3]西昆侖—喀喇昆侖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構造格局[D]. 計文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
碩士論文
[1]南疆三地州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研究[D]. 袁娜.新疆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947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39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