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直流輸電對大柏舍臺地電場觀測干擾的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16:53
在分析高壓直流輸電對地電場觀測產(chǎn)生干擾原因的基礎上,應用大柏舍臺近年來受高壓直流輸電干擾的地電場數(shù)據(jù)分析受高壓直流干擾時的地電場變化、入地電流、換流站接地極與臺址關系,計算了高壓直流輸電干擾時臺址巖體裂隙優(yōu)勢方位。結果表明:地電場變化形態(tài)僅在高壓輸電入地電流開始注入和停止注入時產(chǎn)生大幅度的躍變;高壓直流輸電干擾時電場強度與入地電流大小成正比,與臺址到換流站接地極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應用地電場潮汐變化前10階諧波振幅計算臺址巖體裂隙優(yōu)勢方位的方法有甄別高壓直流輸電干擾的效果。
【文章來源】:地震. 2020,40(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大柏舍地震臺地電場布極
大柏舍地震臺始建于1966年邢臺地震后, 當時由蘭州地震大隊建立和管理, 屬于國家基本臺, 位于河北省南部邢臺市隆堯縣, 地電場觀測采用三角形布極方式, 敷設方式為地埋, 布設北南、 東西、 北西3個測向(圖1), 是全國建臺較早的地電臺站。 海拔高度30 m, 地處隆堯斷裂和新河斷裂交會部位西北約20 km(圖2)。 臺站位置偏離城鎮(zhèn), 周圍干擾源較少, 具備良好的觀測環(huán)境。 目前有地電場觀測、 地電阻率觀測、 井下地電阻率觀測、 氣象三要素輔助觀測等前兆觀測手段。 近年來, 大柏舍臺地電場觀測資料在全國地震系統(tǒng)和省地震局的各項評比中都名列前茅, 觀測資料連續(xù)可靠, 具有很高的應用和科研價值。2 地電場日變化特征
中國大陸地電場變化呈峰—谷型、 近直線型、 無序變化型和混合型[4], 峰—谷型地電場又與潮汐相對應, 潮汐地電場一般有以下三種類型: 與固體潮對應時, 近正弦形態(tài)連續(xù)的雙峰雙谷TGF-A型、 與空間Sq電流變化對應時當?shù)匚?2時前后6小時出現(xiàn)近正弦變化, 波谷時間點相對穩(wěn)定, 早晚相對平靜呈近直線狀雙峰單谷TGF-B型、 無日變型[4]。 大柏舍臺地電場正常日變化形態(tài)為雙峰單谷TGF-B型(圖3)。圖3為大柏舍臺地電場2018年6月10日3個測向長、 短極距正常記錄曲線形態(tài)。 如圖3所示, 地電場日變化具有典型的變化形態(tài), 表現(xiàn)為兩峰一谷的日變形態(tài):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為地電場極小值, 上午7時至8時, 17時至18時為地電場極大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工源地電場空間變化區(qū)域性特征[J]. 馬欽忠,李偉,趙文舟,周江南,龔耀. 地震學報. 2017(04)
[2]哈密—鄭州高直流輸電對地磁場觀測的影響分析[J]. 董海龍,蔣延林,張秀霞,陳俊. 甘肅科技. 2015(24)
[3]自然電場的區(qū)域性變化特征[J]. 譚大誠,趙家騮,劉小鳳,范瑩瑩,劉君,陳軍營. 地球物理學報. 2014(05)
[4]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與接地極對地電場觀測的干擾[J]. 唐波,張小武,葛光祖,張建功,劉興發(fā),瞿子航. 高電壓技術. 2013(12)
[5]地電場水文地質因素及裂隙水主體滲流方向逐日計算[J]. 譚大誠,席繼樓,張慧,王蘭煒,范瑩瑩,安海靜. 地震學報. 2013(01)
[6]青藏高原中強地震前的地電場變異及構成解析[J]. 譚大誠,趙家騮,席繼樓,劉大鵬,安張輝. 地球物理學報. 2012(03)
[7]潮汐地電場諧波和各向波形的影響要素[J]. 譚大誠,王蘭煒,趙家騮,席繼樓,劉大鵬,于華,陳軍營. 地球物理學報. 2011(07)
[8]高壓直流輸電對地電場觀測的影響[J]. 方煒,張國強,邵輝成. 地震地質. 2010(03)
[9]潮汐地電場特征及機理研究[J]. 譚大誠,趙家騮,席繼樓,杜學彬,徐建明. 地球物理學報. 2010(03)
本文編號:3340800
【文章來源】:地震. 2020,40(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大柏舍地震臺地電場布極
大柏舍地震臺始建于1966年邢臺地震后, 當時由蘭州地震大隊建立和管理, 屬于國家基本臺, 位于河北省南部邢臺市隆堯縣, 地電場觀測采用三角形布極方式, 敷設方式為地埋, 布設北南、 東西、 北西3個測向(圖1), 是全國建臺較早的地電臺站。 海拔高度30 m, 地處隆堯斷裂和新河斷裂交會部位西北約20 km(圖2)。 臺站位置偏離城鎮(zhèn), 周圍干擾源較少, 具備良好的觀測環(huán)境。 目前有地電場觀測、 地電阻率觀測、 井下地電阻率觀測、 氣象三要素輔助觀測等前兆觀測手段。 近年來, 大柏舍臺地電場觀測資料在全國地震系統(tǒng)和省地震局的各項評比中都名列前茅, 觀測資料連續(xù)可靠, 具有很高的應用和科研價值。2 地電場日變化特征
中國大陸地電場變化呈峰—谷型、 近直線型、 無序變化型和混合型[4], 峰—谷型地電場又與潮汐相對應, 潮汐地電場一般有以下三種類型: 與固體潮對應時, 近正弦形態(tài)連續(xù)的雙峰雙谷TGF-A型、 與空間Sq電流變化對應時當?shù)匚?2時前后6小時出現(xiàn)近正弦變化, 波谷時間點相對穩(wěn)定, 早晚相對平靜呈近直線狀雙峰單谷TGF-B型、 無日變型[4]。 大柏舍臺地電場正常日變化形態(tài)為雙峰單谷TGF-B型(圖3)。圖3為大柏舍臺地電場2018年6月10日3個測向長、 短極距正常記錄曲線形態(tài)。 如圖3所示, 地電場日變化具有典型的變化形態(tài), 表現(xiàn)為兩峰一谷的日變形態(tài):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為地電場極小值, 上午7時至8時, 17時至18時為地電場極大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工源地電場空間變化區(qū)域性特征[J]. 馬欽忠,李偉,趙文舟,周江南,龔耀. 地震學報. 2017(04)
[2]哈密—鄭州高直流輸電對地磁場觀測的影響分析[J]. 董海龍,蔣延林,張秀霞,陳俊. 甘肅科技. 2015(24)
[3]自然電場的區(qū)域性變化特征[J]. 譚大誠,趙家騮,劉小鳳,范瑩瑩,劉君,陳軍營. 地球物理學報. 2014(05)
[4]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與接地極對地電場觀測的干擾[J]. 唐波,張小武,葛光祖,張建功,劉興發(fā),瞿子航. 高電壓技術. 2013(12)
[5]地電場水文地質因素及裂隙水主體滲流方向逐日計算[J]. 譚大誠,席繼樓,張慧,王蘭煒,范瑩瑩,安海靜. 地震學報. 2013(01)
[6]青藏高原中強地震前的地電場變異及構成解析[J]. 譚大誠,趙家騮,席繼樓,劉大鵬,安張輝. 地球物理學報. 2012(03)
[7]潮汐地電場諧波和各向波形的影響要素[J]. 譚大誠,王蘭煒,趙家騮,席繼樓,劉大鵬,于華,陳軍營. 地球物理學報. 2011(07)
[8]高壓直流輸電對地電場觀測的影響[J]. 方煒,張國強,邵輝成. 地震地質. 2010(03)
[9]潮汐地電場特征及機理研究[J]. 譚大誠,趙家騮,席繼樓,杜學彬,徐建明. 地球物理學報. 2010(03)
本文編號:33408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34080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