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霍山M S 4.3地震前地下流體典型異常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27 02:51
通過對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 3地震前地下流體異常進行回溯性分析,總結(jié)了流體異常特征。結(jié)果顯示,在時間上,流體異常具有配套性、階段性特征,震前11個月異常月頻次逐漸增加;震前3個月異常月頻次加速上升,進入臨震階段,震前1. 5個月,部分異常結(jié)束,異常月頻次轉(zhuǎn)折下降;在空間上,流體異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km范圍內(nèi),且外圍流體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趨勢上升或低值,震中附近流體異常表現(xiàn)為突升。震前流體異常還與測項有關(guān),水溫、水化測項映震效果較好,水氡、氫氣突升異常短臨意義明顯。
【文章來源】:中國地震.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霍山地震前地下流體中期趨勢背景異常
本次梳理分析霍山地震前流體異常時,所選取的流體資料,特別是一些水位、水化學資料,可能會受到干擾,因此,在選取異常測項資料時,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無人為或環(huán)境干擾(如觀測儀器更換、環(huán)境改造、外界抽注水等);(2)具有年動態(tài)變化特征;(3)測項效能評估為A、B類。流體異常的判定標準為:(1)基于以往震例,若以往震例中出現(xiàn)類似形態(tài)變化,可作為判定的依據(jù)之一;(2)氫氣的異常標準為超出正常背景的5~10倍;水氡的異常判定標準為超出觀測異常的2倍均方差;水溫異常標準為水溫變化≥0.002℃;水位異常判定標準為打破年變規(guī)律、異常的變化速率、異常幅度等(國家地震局科技監(jiān)測司,1995)。據(jù)此整理出了震前10項信度較高的異常,分述如下。2.1 中期異常特征分析
定遠皖04井深683.48m,套管下至10m處(0~6m為第四系松散層,6m以下為基巖),觀測含水層在460m以下,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承壓水。構(gòu)造上位于郯廬斷裂帶西側(cè)。自2002年改造后,實行模擬水位觀測,該測項在2012年預報效能中被評為B類。自觀測以來,定遠皖04井水位呈趨勢上升變化,但在該井周邊中等地震前,水位上升速率減小,如2006年定遠MS4.2、2011年安慶MS4.8地震(王俊等,2018)。2012年4月28日,該井水位上升速率再次減小(圖2),震后上升速率逐漸恢復。(2)馬鞍山皖27井水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1年安徽安慶M4.8地震前蘇、皖典型前兆異常特征分析[J]. 王俊,繆阿麗,李軍輝,何康,鄭海剛,洪德全,徐如剛,楊源源. 地震研究. 2018(04)
[2]2011年安慶MS4.8地震前地下流體典型異常特征及機理研究[J]. 繆阿麗,王俊,葉碧文,王維,沈紅會,張藝. 地震. 2017(03)
[3]地震前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特征的研究[J]. 周安聘,張環(huán)曦,董博,李鳳,牛淑瑜,劉靜,劉檀. 高原地震. 2017(02)
[4]高郵-寶應M4.9級地震前周圍水位的群體特征[J]. 王維,葉碧文,沈紅會,繆阿麗. 震災防御技術(shù). 2016(04)
[5]云南盈江MS6.1地震前兆異常特征分析[J]. 李瓊,付虹,錢曉東. 地震研究. 2016(02)
[6]綜合研究2014年霍山M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機制變化過程[J]. 倪紅玉,劉澤民,洪德全,汪小厲,趙朋. 地震地質(zhì). 2015(04)
[7]2014年霍山MS4.3地震發(fā)震斷層參數(shù)測定[J]. 倪紅玉,洪德全,趙朋. 國際地震動態(tài). 2015(09)
[8]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發(fā)震構(gòu)造研究[J]. 劉澤民,黃顯良,倪紅玉,張炳,駱佳驥,王瑣琛. 地震學報. 2015(03)
[9]魯?shù)?.5級地震地下流體典型異常與前兆機理分析[J]. 劉耀煒,任宏微,張磊,付虹,孫小龍,何德強,余懷忠,周志華,張國盟. 地震地質(zhì). 2015(01)
[10]川西溫泉水溫觀測及其在蘆山MS7.0地震前的異,F(xiàn)象[J]. 晏銳,官致君,劉耀煒. 地震學報. 2015(02)
本文編號:3304917
【文章來源】:中國地震.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霍山地震前地下流體中期趨勢背景異常
本次梳理分析霍山地震前流體異常時,所選取的流體資料,特別是一些水位、水化學資料,可能會受到干擾,因此,在選取異常測項資料時,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無人為或環(huán)境干擾(如觀測儀器更換、環(huán)境改造、外界抽注水等);(2)具有年動態(tài)變化特征;(3)測項效能評估為A、B類。流體異常的判定標準為:(1)基于以往震例,若以往震例中出現(xiàn)類似形態(tài)變化,可作為判定的依據(jù)之一;(2)氫氣的異常標準為超出正常背景的5~10倍;水氡的異常判定標準為超出觀測異常的2倍均方差;水溫異常標準為水溫變化≥0.002℃;水位異常判定標準為打破年變規(guī)律、異常的變化速率、異常幅度等(國家地震局科技監(jiān)測司,1995)。據(jù)此整理出了震前10項信度較高的異常,分述如下。2.1 中期異常特征分析
定遠皖04井深683.48m,套管下至10m處(0~6m為第四系松散層,6m以下為基巖),觀測含水層在460m以下,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承壓水。構(gòu)造上位于郯廬斷裂帶西側(cè)。自2002年改造后,實行模擬水位觀測,該測項在2012年預報效能中被評為B類。自觀測以來,定遠皖04井水位呈趨勢上升變化,但在該井周邊中等地震前,水位上升速率減小,如2006年定遠MS4.2、2011年安慶MS4.8地震(王俊等,2018)。2012年4月28日,該井水位上升速率再次減小(圖2),震后上升速率逐漸恢復。(2)馬鞍山皖27井水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1年安徽安慶M4.8地震前蘇、皖典型前兆異常特征分析[J]. 王俊,繆阿麗,李軍輝,何康,鄭海剛,洪德全,徐如剛,楊源源. 地震研究. 2018(04)
[2]2011年安慶MS4.8地震前地下流體典型異常特征及機理研究[J]. 繆阿麗,王俊,葉碧文,王維,沈紅會,張藝. 地震. 2017(03)
[3]地震前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特征的研究[J]. 周安聘,張環(huán)曦,董博,李鳳,牛淑瑜,劉靜,劉檀. 高原地震. 2017(02)
[4]高郵-寶應M4.9級地震前周圍水位的群體特征[J]. 王維,葉碧文,沈紅會,繆阿麗. 震災防御技術(shù). 2016(04)
[5]云南盈江MS6.1地震前兆異常特征分析[J]. 李瓊,付虹,錢曉東. 地震研究. 2016(02)
[6]綜合研究2014年霍山M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機制變化過程[J]. 倪紅玉,劉澤民,洪德全,汪小厲,趙朋. 地震地質(zhì). 2015(04)
[7]2014年霍山MS4.3地震發(fā)震斷層參數(shù)測定[J]. 倪紅玉,洪德全,趙朋. 國際地震動態(tài). 2015(09)
[8]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發(fā)震構(gòu)造研究[J]. 劉澤民,黃顯良,倪紅玉,張炳,駱佳驥,王瑣琛. 地震學報. 2015(03)
[9]魯?shù)?.5級地震地下流體典型異常與前兆機理分析[J]. 劉耀煒,任宏微,張磊,付虹,孫小龍,何德強,余懷忠,周志華,張國盟. 地震地質(zhì). 2015(01)
[10]川西溫泉水溫觀測及其在蘆山MS7.0地震前的異,F(xiàn)象[J]. 晏銳,官致君,劉耀煒. 地震學報. 2015(02)
本文編號:33049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304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