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哈拉河鉛多金屬礦綜合找礦信息提取及找礦方向
發(fā)布時間:2021-01-13 10:02
哈拉河礦區(qū)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伊其罕林場,經過核工業(yè)二〇八大隊多年的地質工作,現(xiàn)暫定為中小型銀銅鉛鋅多金屬礦床。研究區(qū)位于大興安嶺中生代火山巖區(qū)中部,以及燕山早期第三階段第三次侵入的花崗斑巖體。發(fā)育北東向的F13號斷裂以及北西向的F1斷裂。哈拉河鉛多金屬礦床共圈定大小17個礦體,5個主要礦體。礦體控制長度4001200m,控制斜深14.00279.70m,厚度1.011.80m。礦體走向18°56°,呈透鏡狀、脈狀分布。為銀-銅-鉛-鋅礦體,含礦巖性為斜長花崗斑巖、碎裂蝕變安山。礦床黃鐵礦化、硅化、綠泥石化、綠簾石、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等中低溫蝕變普遍發(fā)育。在前人的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結合野外工作總結、普查工作成果,通過對哈拉河鉛多金屬礦區(qū)域地質背景、礦區(qū)地質背景及礦床地質特征的綜合研究。認為礦床賦存于斜長花崗斑巖體上盤的內外接觸帶,受F13斷裂控制明顯,同時也F13斷裂作為其導礦、容礦構造,礦體具有一系列中低溫熱液成礦的特點。認為哈拉河鉛多金屬礦床成因為淺成中低溫熱液脈型銀銅鉛鋅礦床。在...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交通位置圖
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地構造位置區(qū)位于興安地槽褶皺區(qū),斜跨大興安嶺中華力西褶皺帶與內蒙晚華力二級構造單元,處于三級構造單元阿爾山復背斜南東翼與烏蘭浩特復。按地質力學觀點為新華夏系構造第三隆起帶上;按板塊構造則屬西大陸邊緣向南增生部分。
興安地層區(qū);中、新生界侏羅系及第四系,地層分區(qū)屬大興安嶺—燕山地層分區(qū)(圖2.2、表 2.1)。圖 2.2 區(qū)域地質圖(據(jù) 25 萬資料縮編)1-第四系;2-瑪尼吐組;3-滿克頭鄂博組;4-塔木蘭溝組上段;5-孫家墳組Ⅱ段;6-侏羅紀花崗巖;7-侏羅紀花崗斑巖;8-侏羅紀二長花崗斑巖;9-侏羅紀石英二長閃長巖;10-侏羅紀石英閃長玢巖;11-二疊紀花崗巖;12-二疊紀黑云母花崗巖;13-地質體界線;14-地層不整合界線;15-實測斷層及編號;16-推測斷層及編號;17-實測逆斷層及編號;18-研究區(qū)上二疊統(tǒng)孫家墳組(P2sn):分布于干溝子、伊其罕林場、根頭河上游等地,出露零星,面積約 68.3km2,厚度大于 1743.9m。根據(jù)巖石組合特征分為Ⅰ、Ⅱ兩段:Ⅰ段巖性為灰黑色板巖、灰綠色粉砂巖及酸性火山碎屑巖,為細碎屑沉積巖夾火山巖組合;Ⅱ段為黃綠色變質砂礫巖、變質粉砂巖互層。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興安嶺北東段森林覆蓋區(qū)岔路口巨型斑巖鉬多金屬礦床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及意義[J]. 孟昭君,闞學勝,李憲臣,王建平,張瑞忠,呂克鵬,孫振江,石耀軍,張佳南,王宏燕,韓龍,張國玉. 中國地質. 2011(06)
[2]斑巖銅礦-淺成低溫熱液銀鉛鋅-遠接觸帶熱液金礦礦床模型:一個新的礦床模型——以德興地區(qū)為例[J]. 毛景文,張建東,郭春麗.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0(01)
[3]江西冷水坑斑巖型鉛鋅銀礦床地質特征、熱液蝕變與成礦時限[J]. 孟祥金,侯增謙,董光裕,劉建光,左力艷,楊竹森,肖茂章. 地質學報. 2009(12)
[4]江西德興銀山鉛鋅礦床深部找礦潛力分析[J]. 陳興海,戴猶芳. 江西有色金屬. 2007(01)
[5]大興安嶺西坡及鄰區(qū)銀鉛鋅礦床成礦作用若干問題的討論[J]. 向偉東,胡紹康,閻鴻銓,連長云. 鈾礦地質. 1998(06)
[6]江西銀山銅金鉛鋅銀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異常模式初探[J]. 萬大理. 地質與勘探. 1990(01)
本文編號:2974685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交通位置圖
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地構造位置區(qū)位于興安地槽褶皺區(qū),斜跨大興安嶺中華力西褶皺帶與內蒙晚華力二級構造單元,處于三級構造單元阿爾山復背斜南東翼與烏蘭浩特復。按地質力學觀點為新華夏系構造第三隆起帶上;按板塊構造則屬西大陸邊緣向南增生部分。
興安地層區(qū);中、新生界侏羅系及第四系,地層分區(qū)屬大興安嶺—燕山地層分區(qū)(圖2.2、表 2.1)。圖 2.2 區(qū)域地質圖(據(jù) 25 萬資料縮編)1-第四系;2-瑪尼吐組;3-滿克頭鄂博組;4-塔木蘭溝組上段;5-孫家墳組Ⅱ段;6-侏羅紀花崗巖;7-侏羅紀花崗斑巖;8-侏羅紀二長花崗斑巖;9-侏羅紀石英二長閃長巖;10-侏羅紀石英閃長玢巖;11-二疊紀花崗巖;12-二疊紀黑云母花崗巖;13-地質體界線;14-地層不整合界線;15-實測斷層及編號;16-推測斷層及編號;17-實測逆斷層及編號;18-研究區(qū)上二疊統(tǒng)孫家墳組(P2sn):分布于干溝子、伊其罕林場、根頭河上游等地,出露零星,面積約 68.3km2,厚度大于 1743.9m。根據(jù)巖石組合特征分為Ⅰ、Ⅱ兩段:Ⅰ段巖性為灰黑色板巖、灰綠色粉砂巖及酸性火山碎屑巖,為細碎屑沉積巖夾火山巖組合;Ⅱ段為黃綠色變質砂礫巖、變質粉砂巖互層。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興安嶺北東段森林覆蓋區(qū)岔路口巨型斑巖鉬多金屬礦床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及意義[J]. 孟昭君,闞學勝,李憲臣,王建平,張瑞忠,呂克鵬,孫振江,石耀軍,張佳南,王宏燕,韓龍,張國玉. 中國地質. 2011(06)
[2]斑巖銅礦-淺成低溫熱液銀鉛鋅-遠接觸帶熱液金礦礦床模型:一個新的礦床模型——以德興地區(qū)為例[J]. 毛景文,張建東,郭春麗.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0(01)
[3]江西冷水坑斑巖型鉛鋅銀礦床地質特征、熱液蝕變與成礦時限[J]. 孟祥金,侯增謙,董光裕,劉建光,左力艷,楊竹森,肖茂章. 地質學報. 2009(12)
[4]江西德興銀山鉛鋅礦床深部找礦潛力分析[J]. 陳興海,戴猶芳. 江西有色金屬. 2007(01)
[5]大興安嶺西坡及鄰區(qū)銀鉛鋅礦床成礦作用若干問題的討論[J]. 向偉東,胡紹康,閻鴻銓,連長云. 鈾礦地質. 1998(06)
[6]江西銀山銅金鉛鋅銀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異常模式初探[J]. 萬大理. 地質與勘探. 1990(01)
本文編號:29746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97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