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興富家塢斑巖型礦床成礦流體的演化過程
【圖文】:
德興礦田位于贛-杭裂陷帶北段中部西北方向約 60 公里(圖2-1)。圖 2-1 華南火山侵入巖分布簡圖(據(jù)侯增謙,2013 修改)2.1.1 江山-紹興斷裂帶江山-紹興斷裂帶地圖上東起杭州,西經(jīng)江西(圖 2-1)。華夏地塊和揚子地塊在晉寧期發(fā)生陸陸碰撞的造山運動,使華夏地塊和揚子地塊兩大地塊合并形成華南板塊。江山-紹興斷裂帶形成于晉寧期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的碰撞造山運動,江山-紹興斷裂帶的東段分布有長達約 240 公里的韌性剪切帶,,韌性剪切帶沿著江山-紹興斷裂帶的走向發(fā)育,帶內巖石為糜棱巖。古元古代的閃長巖巖體和輝長巖巖體沿著江山-紹興斷裂帶線性分布,巖體大多遭受強烈的糜棱巖化。江?
133.1 礦區(qū)地層德興礦田出露的地層主要雙橋山群淺變質巖系。淺變質巖系主要是千枚巖、板巖和變質凝灰?guī)r的巖石組合。礦區(qū)廣泛分布的雙橋山群淺變質巖系產(chǎn)狀相近,野外對雙橋山群淺變質巖產(chǎn)狀進行測量,地層走向 EW,主要向 S 傾,局部片理N 傾,傾角主要介于 40-60°。雙橋山群淺變質巖系片理發(fā)育,局部可見原碎屑巖的片理,原巖和淺變質巖系產(chǎn)狀相近。經(jīng)過對德興礦區(qū)詳細的野外踏勘,發(fā)現(xiàn)雙橋山群淺變質巖系上、下兩部分巖石的巖性有所區(qū)別。板巖-千枚巖在上部地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沖;趙元藝;水新芳;常玉虎;申維;楊永強;;斑巖型銅鉬礦床重要共(伴)生元素賦存狀態(tài)與分布規(guī)律[J];地質找礦論叢;2014年01期
2 侯增謙;鄭遠川;楊志明;楊竹森;;大陸碰撞成礦作用:Ⅰ.岡底斯新生代斑巖成礦系統(tǒng)[J];礦床地質;2012年04期
3 潘小菲;宋玉財;李振清;胡保根;朱小云;王增科;楊丹;張?zhí)旄?李巖;;德興銅廠斑巖銅(鉬金)礦床蝕變—礦化系統(tǒng)流體演化:H-O同位素制約[J];礦床地質;2012年04期
4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ing Time of the Dexing Porphyry Copper Ore Mine in Jiangxi Provi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2年03期
5 張?zhí)旄?潘小菲;楊丹;李巖;胡寶根;朱小云;趙苗;;德興朱砂紅斑巖型銅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流體演化過程[J];礦床地質;2012年S1期
6 潘小菲;宋玉財;王淑賢;李振清;楊志明;侯增謙;;德興銅廠斑巖型銅金礦床熱液演化過程[J];地質學報;2009年12期
7 楊志明;侯增謙;;西藏驅龍超大型斑巖銅礦的成因:流體包裹體及H-O同位素證據(jù)[J];地質學報;2009年12期
8 侯增謙;楊志明;;中國大陸環(huán)境斑巖型礦床:基本地質特征、巖漿熱液系統(tǒng)和成礦概念模型[J];地質學報;2009年12期
9 魯紹佐;;德興富家塢銅鉬礦特征及相關分析[J];銅業(yè)工程;2009年02期
10 楊志明;侯增謙;李振清;宋玉財;謝玉玲;;西藏驅龍斑巖銅鉬礦床中UST石英的發(fā)現(xiàn):初始巖漿流體的直接記錄[J];礦床地質;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清;德興斑巖銅礦含礦斑巖成因及成礦機制[D];南京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198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1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