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疊紀大火成巖省的環(huán)境與生物效應:進展與前瞻
[Abstract]:The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scale volcanic activity and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aleoenvironment and biodiversity during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have become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arth science. Focusing on Permia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ree major igneous provinces of Permian (Tarim, Emei Mountain, Siberi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aleo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events.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Permian great igneous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CB808900) 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XDB18000000)
【分類號】:P534.46;P58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沈樹忠,張華,李文忠;古生物多樣性統(tǒng)計中的偏差及其校正[J];古生物學報;2004年03期
2 朱志誠;全新世中期以來黃土高原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J];地理科學;1996年04期
3 陳清;樊雋軒;Melchin M J;;古生物多樣性統(tǒng)計方法及其適用性分析[J];古生物學報;2012年04期
4 沈樹忠;周忠和;;專題:地史時期海陸生物多樣性演變[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0年09期
5 薛達元;論《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履行策略[J];中國環(huán)境科學;1996年05期
6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叢培允;楊群;;生物多樣性的演變[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二十三次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陳清;樊雋軒;;古生物多樣性統(tǒng)計方法介紹和適用性分析[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5屆學術年會——紀念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80周年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袁訓來;;新元古代生物多樣性[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4 袁訓來;;新元古代生物多樣性[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1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5 楊鴻連;劉增利;張進來;;圣蓮山的固態(tài)流變構造群落及新生代洞穴沉積與白草畔的生物多樣性[A];中國地質(zhì)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zhì)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zhì)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本文編號:21542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15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