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克拉通西部砂礦型金剛石的CL和FTIR光譜分析及在金剛石生長速率研究中的意義
本文選題:金剛石 + 紅外光譜 ; 參考:《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7年06期
【摘要】:鑒于當前人們在有效重建天然金剛石的生長過程等中所遇到的困難,如果能在微觀層面上詳細分析金剛石的生長過程,高度關注金剛石的生長速度,就可以為人們探討金剛石的生長過程、分析其深部科學意義提供更為精準的科學線索。基于此,以揚子克拉通西部沅水流域砂礦型金剛石為研究對象,從微區(qū)研究的角度,采用CL光譜分析金剛石的生長環(huán)帶,界定其生長微區(qū);再利用FTIR光譜研究不同生長微區(qū)的生長時間;最后,利用生長微區(qū)的長度除以微區(qū)的生長時間,計算出不同微區(qū)的生長速度,進而分析其意義。樣品的CL和FTIR光譜研究結果表明,該金剛石既發(fā)育早期生長環(huán)帶,也發(fā)育后期再生長環(huán)帶,其中早期生長環(huán)帶為規(guī)則的平直帶,環(huán)帶總體呈階梯狀,大部分邊緣呈不規(guī)則鋸齒狀;金剛石樣品為IaAB型,氮總量介于47.88~321.89μg·g~(-1),其最低結晶溫度為1 490K,不同部位在地幔中的停留時間不盡相同,且停留的時間最大介于0.264~4.6Ga;金剛石樣品不同生長環(huán)帶之間的生長速率存在較大差異,介于9.26~5 218.18μm·Ga~(-1)。同時,樣品的生長并不是各向均勻生長,而是具有一定優(yōu)先取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natural diamond effectively , the growth process of diamond can be discussed in detail , and the growth rate of diamond can be analyzed . The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growth zones is studied by FTIR spectroscop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diamond is from 47.88 to 329.89 渭g 路 g ~ ( -1 ) . The growth rate of diamond is between 9.26 ~ 5.18渭m 路 Ga ~ ( -1 ) .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廣東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探查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3025,41073021)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S2013010012528)資助
【分類號】:P619.2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詩林;;山東金剛石[J];地質月刊;1959年05期
2 ;金剛石及其在鉆探等方面的運用[J];探工零訊;1965年06期
3 仇吉軍;金剛石紫外影像分選儀在成都地質學院研制成功[J];礦物巖石;1983年04期
4 郭文祥;;山東蒙陰發(fā)現特大金剛石[J];地質地球化學;1984年09期
5 E.Hagger ,來群;金剛石的一種多控成因模式[J];地質地球化學;1987年05期
6 張淑君;王關華;;我國某地原生金剛石形態(tài)的掃描電鏡研究[J];江蘇地質;1987年04期
7 ;金剛石砂礦的普查勘探方法[J];中國地質;1961年03期
8 范良明,楊永富,聞輅;我國某金伯利巖管中混型金剛石的紫外形貌和光譜特征[J];巖石礦物及測試;1984年04期
9 范良明,楊永富,聞輅;我國某金伯利巖管中混型金剛石的紫外形貌和光譜特征[J];巖石礦物及測試;1984年04期
10 白樺;金剛石晶體研究成果之一[J];地質科技情報;198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觀殼;汪雄武;;Ⅱ型金剛石形成的地質條件探討[A];中國地質科學院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14)[C];1989年
2 苑執(zhí)中;彭明生;蒙宇飛;;利用透射電鏡及同步輻射X光衍射圖相研究粉紅色及紅色金剛石的結構缺陷[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蔡秀成;唐榮炳;;湖南砂礦金剛石中氮的EPR研究[A];第四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海波;山東蒙陰褐色金剛石的顯微塑性變形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本文編號:20886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08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