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東固花崗巖體的年代學、成因及構(gòu)造背景研究
本文選題:贛南 + 花崗巖; 參考:《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花崗巖的形成與地殼演化是長期以來地質(zhì)學家所關(guān)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作為大陸上地殼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花崗巖的形成蘊含了大量地殼增生和再造的信息;谠敿毜囊巴獾刭|(zhì)調(diào)查和相關(guān)文獻的閱讀,本文選擇江西省東固花崗巖體作為研究對象。前人在1988年的1:5萬東固幅區(qū)調(diào)報告中對東固花崗巖體進行了最早的研究,當時的研究工作將東固巖體劃分為三個巖體單元,并對其進行了年代學研究。采用的K-Ar測年法顯示東固巖體的三個巖體單元分別形成于146±3Ma、125Ma、172.2Ma。而對于東固巖體的成因、巖漿的源區(qū)以及巖體詳細的地球化學特征并未提及。本論文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鋯石的U-Pb年代學研究和詳細的地球化學方面的工作,以精確厘定巖體的形成時代、成因及大地構(gòu)造背景。本次研究工作通過對東固地區(qū)地區(qū)的花崗巖類樣品的LA-ICP-MS年代學和LA-MC-ICPMS鋯石Hf同位素研究工作,獲得了大量精確的年代學和同位素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東固地區(qū)不同的巖體單元的年齡均在152±2Ma,屬于燕山期,而并非是前人區(qū)調(diào)報告中所提到的不同巖體單元形成于不同的時代。本次研究工作對東固花崗巖體的7個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了地球化學研究,東固巖體以較高的SiO2(73.2~75.4wt%),富K2O(4.71~5.40wt%)、Na2O(2.73~3.22wt%),較低的MnO、MgO、TiO2、P2O5為特征,在Tas侵入巖圖解上均落入的典型的花崗巖范圍。東固巖體具有輕稀土富集的特征,δEu值在0.18~0.33之間,具體明顯的銪負異常。La/Yb值變化范圍較大,從3~32之間,顯示了東固巖體成巖過程中巖漿演化導致了輕稀土的降低,可能與磷灰石和獨居石等富中-輕稀土的礦物的分離結(jié)晶作用有關(guān)。繼承鋯石是巖漿源區(qū)物質(zhì)最直接的地質(zhì)證據(jù),東固巖體中一共發(fā)現(xiàn)了6顆繼承鋯石的存在,其形成時代分別為428±4Ma、820±10Ma、196±6Ma、612±14Ma、737±7Ma和222±4Ma,說明這些時代的組分參與了花崗巖的形成,不論這些鋯石是源區(qū)殘留還是巖漿上升過程中捕獲,均說明了東固巖體源區(qū)組分并非單一。東固巖體中巖漿鋯石εHf(t)值變化范圍多在-8~-12之間,較為集中。模式年齡(TDM)可以用來估算巖漿從虧損地幔分離的年齡,但因為花崗巖源區(qū)并非單一,模式年齡通常給出的是其源區(qū)物質(zhì)的平均存留年齡。因為東固巖體的εHf(t)值為負值,其源區(qū)以成熟地殼物質(zhì)為主,所以使用兩階段模式年齡計算其源區(qū)存留年齡更為合理。其T2DM年齡大部分集中在1.7~1.9Ga,指示其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變質(zhì)基底的部分熔融。本次研究工作顯示東固巖體形成于152Ma左右,屬燕山期。燕山構(gòu)造運動以斷塊活動為主,形成了一系列北東向、北西向的斷裂,并使部分加里東構(gòu)造時期的基底斷裂再次活動。同時,伴隨著大規(guī)模的巖漿活動,巖漿主要沿北東向斷裂及基底扭曲的轉(zhuǎn)折端侵入定位,形成東固復式花崗巖體。因此,本文認為東固巖體形成于拉張的構(gòu)造背景之下,與古太平洋板塊俯沖作用密切相關(guān)。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granit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rust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geoscientists . The formation of grani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 The study on the genesis , genesis and geotectonic setting of the east - solid granite has been carried ou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rock mass units of Donggu intrusion are formed in 146 鹵 3 Ma , 125 Ma and 172.2 Ma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rock mass units in Donggu area are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146 鹵 3 Ma , 125 Ma and 172.2 Ma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rock mass units of Donggu intrusion are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146 鹵 3 Ma , 125 Ma and 172.2 Ma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rock mass units of Donggu intrusion are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146 鹵 3 Ma , 125 Ma and 172.2 Ma . The age of T2DM is more reasonable . The majority of T2DM is 1.7 - 1.9 Ga ,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may be formed i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basement .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onggu intrusion is formed at about 152Ma .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597.3;P588.1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樂;陳鄭輝;孫豐月;王家歡;孫穎超;陳振宇;;贛南珠蘭埠巖體鋯石U-Pb年代學研究及其含礦性評價[J];巖礦測試;2016年02期
2 廖圣兵;張彥杰;周效華;余明剛;蔣仁;姜楊;陳志洪;趙希林;;皖贛相鄰地區(qū)雙橋山群沉積序列及沉積環(huán)境分析[J];現(xiàn)代地質(zhì);2016年01期
3 李獻華;柳小明;劉勇勝;蘇犁;孫衛(wèi)東;HUANG HuiQing;YI Keewook;;LA-ICPMS鋯石U-Pb定年的準確度:多實驗室對比分析[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5年09期
4 王對興;李春麟;高萬里;王宗秀;朱驥;;浙中后山店花崗斑巖體的LA-ICP-MS鋯石U-Pb定年、鋯石Hf同位素及其地質(zhì)意義[J];礦物巖石;2015年01期
5 李亞楠;邢光福;周濤發(fā);陳世忠;陳志洪;段政;竇志娟;買廷成;隰彎彎;;福建政和地區(qū)銅盆庵花崗巖年代學研究及其地質(zhì)意義[J];礦物巖石;2015年01期
6 張建芳;汪隆武;陳津華;朱朝暉;劉健;章明圓;;鋯石U-Pb年代學和地球化學對浙皖馬鞍山高分異巖體成因的約束[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7 王小龍;曾鍵年;馬昌前;李小芬;吳亞飛;陸順富;;寧鎮(zhèn)地區(qū)燕山期侵入巖鋯石U-Pb定年:長江中下游新一期成巖成礦作用的年代學證據(jù)[J];地學前緣;2014年06期
8 王德恩;張元朔;高冉;李全忠;閆峻;胡順利;;下?lián)P子天目山盆地火山巖鋯石LA-ICP-MS定年及地質(zhì)意義[J];資源調(diào)查與環(huán)境;2014年03期
9 王崴平;陳毓川;王登紅;陳振宇;;贛南興國縣良村花崗巖鋯石LA-ICP-MSU-Pb年代學、巖石地球化學與成巖機制研究[J];大地構(gòu)造與成礦學;2014年02期
10 原埡斌;袁順達;陳長江;霍然;;黃沙坪礦區(qū)花崗巖類的鋯石U-Pb年齡、Hf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zhì)意義[J];巖石學報;201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國昌;閩西北與贛南地區(qū)中生代侵入巖成因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2 舒徐潔;華南南嶺地區(qū)中生代花崗巖成因與地殼演化[D];南京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邢新龍;浙閩交界地區(qū)侏羅紀—白堊紀火山活動年代學與巖石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2 彭戈;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晚中生代A型花崗巖成因和深部過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465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04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