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07年東北地區(qū)負積溫時空演變
本文選題:負積溫 + 凍土 ; 參考:《冰川凍土》2016年06期
【摘要】:作為冬季寒冷程度的指標之一,負積溫的變動在理論上可能與凍土發(fā)育程度有一定的關(guān)系.選用EOF分解、連續(xù)小波變換等方法對東北地區(qū)81個氣象站點1957-2007年的負積溫進行分析,以探究其變化的時間序列及空間分異規(guī)律,及其與凍土退化、平均溫變化間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東北地區(qū)負積溫呈全區(qū)一致性上升趨勢,且增溫率由西南向東北遞增.全區(qū)經(jīng)歷明顯的降溫-增溫-降溫階段,大興安嶺地區(qū)、小興安嶺北部及以北地區(qū)高溫期短、振幅較大,年際變差更明顯.除黑龍江北部、內(nèi)蒙古東部以外,全區(qū)負積溫最低、最高及突變年份一致,表現(xiàn)出全球氣候變化下負積溫變動的區(qū)域同步性.負積溫增溫與凍土退化及年平均溫度的上升具有較良好的一致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8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in 1957 - 2007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 China is increase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 China is increase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zhì)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蘭州大學干旱區(qū)水循環(huán)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基礎(chǔ)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J1210065)資助
【分類號】:P642.14;P42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紀瑞鵬,張玉書,馮銳,陳鵬獅,張淑杰;遼寧省負積溫地理分布特征與模擬[J];氣象科技;2005年04期
2 王毅榮;;1961—2005年黃土高原地區(qū)積溫演變[J];冰川凍土;2007年01期
3 桑建人;劉玉蘭;韓世濤;邱旺;;寧夏冬季負積溫變化特征[J];氣象科學;2007年02期
4 高慶九;張榮;管兆勇;;近50a來華北地區(qū)負積溫變化特征[J];大氣科學學報;2012年04期
5 陳建文,劉耀武,徐小紅,符昱;陜北、渭北負積溫變化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02年03期
6 陳建文,劉耀武,徐小紅,符昱,李美榮;陜北、渭北冬季負積溫變化特征及趨勢預測[J];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2003年02期
7 李彥杰;閆勇;馬琳;王建鋒;;烏蘇負積溫特征及變化分析[J];新疆農(nóng)業(yè)科技;2010年02期
8 王拓;賈青;;有雪覆蓋的淡水冰厚度增長與負積溫關(guān)系的探究[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9 王海巖;金燕平;;青河1957—2008年積溫變化特征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1年03期
10 周雪英;吉春容;李曉川;;庫爾勒1959-2008年冬季氣溫及負積溫變化特征[J];沙漠與綠洲氣象;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小利;;甘肅省冬季負積溫異常的時空特征分析及預測[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候變化及其機理和模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榮;近50年我國華北地區(qū)負積溫時空變化特征及環(huán)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876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88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