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準噶爾盆地腹部石南21井油藏再認識

發(fā)布時間:2018-05-09 07:13

  本文選題:準噶爾盆地 + 石南井。 參考:《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7年06期


【摘要】:繼準噶爾盆地腹部石南21井中侏羅統(tǒng)頭屯河組獲得規(guī)模發(fā)現(xiàn)之后,后續(xù)勘探未獲重大突破。通過對石南21井頭屯河組油藏的重新分析后認為,輸導斷裂和巖性是制約油氣勘探是否有重大發(fā)現(xiàn)的2大關鍵因素。通過對新部署高精度三維地震資料的精細解釋,對輸導斷裂和巖性目標開展精細研究,基本落實了2期2組輸導斷裂的展布,沿基東凸起兩翼發(fā)現(xiàn)多期坡折帶,坡折帶上傾方向泥巖整體遮擋,側向分支河道分隔成藏,其中東翼受3期坡折帶控制,發(fā)育多期超覆砂體,與斷裂形成良好匹配,后續(xù)勘探規(guī)模較大,在此基礎上開展巖性目標精細刻畫,為下步鉆探目標的落實提供依據(jù)。
[Abstract]:After the discovery of scale of Middle Jurassic Toutunhe formation in Shinan 21 well in the abdomen of Junggar Basin, no major breakthrough was made in subsequent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reanalysis of Toutunhe formation reservoir in well 21,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ault and lithology are the two key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iscovery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fin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ly deployed high precision 3D seismic data and the fine study of the transport faults and lithologic targets, the distribution of 2 groups of transmissive faults was basically carried out, and the multi-stage slope break zone was found along the two wings of the eastern uplift. The sloping direction of slope break zone is covered by mudstone as a whole, and the lateral branch channel is separated to form reservoir. The middle east wing is controlled by the third stage slope break zone, and the multi-stage overlying sand body is developed, which matches well with the fault, and the scale of subsequent exploration is large. On this basis, the fine lithologic target characterization is carried out,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xt drilling target.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7ZX05001) 中國石油科技重大專項(2017E-0411)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新和,伊海生,王成善;準噶爾盆地石南油田油氣藏地球化學特征[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12期

2 陳揚,石星,李林,張繼武;地震儲層預測在石南油田河道砂體識別中應用[J];新疆地質(zhì);2004年04期

3 饒政;姚鵬翔;張春光;劉靜;安志淵;高振中;;準噶爾盆地石南31井區(qū)下白堊統(tǒng)清水河組一段辮狀河三角洲相及沉積演化[J];古地理學報;2008年01期

4 邵光強;裴柏林;祁大晟;;石南31井區(qū)復雜巖性油藏數(shù)值模擬研究[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9期

5 徐亞楠;冀冬生;;準噶爾盆地石南44地區(qū)白堊系沉積相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8期

6 凌云;祝嗣全;黃國榮;劉得光;常秋生;;石南地區(qū)頭屯河組油藏關系探討[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05年04期

7 趙霞;于興河;黃興文;石新樸;馬麗;;準噶爾盆地石南地區(qū)清水河組一段層序地層特征[J];沉積學報;2007年05期

8 唐勇;周文泉;趙克斌;徐常勝;王凌;吳寶成;韓永強;;準噶爾盆地石南31井區(qū)含油氣層位歸屬與劃分[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07年01期

9 Arne Henriksen;Dag O.Hessen;李杭;;流域內(nèi)的氮循環(huán)研究——從山地到峽灣[J];AMBIO-人類環(huán)境雜志;1997年05期

10 朱明;潘龍;鄒玉萍;張仲祜;張靜;;準噶爾盆地石南31井區(qū)AVO多屬性儲層及流體預測[J];新疆地質(zhì);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明;鄒玉萍;潘龍;;石南31井區(qū)AVO多屬性儲層及流體預測[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樓軍;何辛;李天明;;準噶爾盆地腹部石南地區(qū)侏羅系頭屯河組河道砂體識別技術探討及應用效果[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李維鋒;劉辰生;顏琳娜;;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紀沉積演化[A];中國西部復雜油氣藏地質(zhì)與勘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蔚遠江;胡素云;董大忠;楊濤;李峰;;準噶爾盆地腹部斷裂構造活動的沉積響應及油氣成藏效應[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5 王咸彬;;準噶爾盆地腹部隱蔽圈閉識別與描述技術[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曹劍;王緒龍;張越遷;楊夢云;王斌;藍文芳;吳明;孫平安;;準噶爾盆地腹部深層油氣地球化學與運聚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孟閑龍;;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系巖性油氣藏成藏特征及勘探難點[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俠 通訊員 桑圣江 李增;準噶爾盆地腹部勘探傳捷報[N];中國石油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岳云雷;準噶爾盆地石南地區(qū)三工河組—清水河組層序沉積充填特征及巖性地層圈閉識別[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2 王居峰;準噶爾盆地腹部中部Ⅰ區(qū)塊侏羅系層序地層與巖性油氣藏識別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3 李勁松;準噶爾盆地腹部層序約束河流相儲層地震預測[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4 于景維;準噶爾盆地阜東斜坡帶頭屯河組層序分析與地震沉積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馮動軍;準噶爾盆地石南地區(qū)侏羅紀—早白堊世沉積體系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2 何寅;石南21井區(qū)J_2t_2油藏開發(fā)動態(tài)分析及方案調(diào)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3 吳明;準噶爾盆地腹部深層油氣成藏地球化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4 王強珠;時頻分析方法在石南斜坡區(qū)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趙才順;準噶爾盆地腹部及周緣地區(qū)石炭系構造特征[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6 彭舒琪;準噶爾盆地阜東及西泉地區(qū)侏羅系頭屯河組沉積演化特征[D];新疆大學;2017年

7 季敏;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區(qū)頭屯河組隱蔽油氣藏成藏機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650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8650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1d2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