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2000年
本文關鍵詞:CO_2地質封存工程的潛在地質環(huán)境災害風險及防范措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2000年
長江三峽水庫誘發(fā)地震形變預測方法研究
朱思林 劉鼎文 甘家思 申重陽
【摘要】:正本研究在已有水庫誘發(fā)地震和地殼形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顧及庫區(qū)蓄水及水位變化產生的應力和非應力作用及其在地殼形變上的映射關系,認為它們與庫區(qū)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巖性、斷裂、水文地質、地溫等)和現(xiàn)代構造應力場的作用緊密相連且互有派生效應,共同構成了一個非線性的動力學系統(tǒng)的整體。圖1概略地表示了各種因素間的作用關系。
【作者單位】:
【分類號】:P315
【正文快照】:
本研究在已有水庫誘發(fā)地震和地殼形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顧及庫區(qū)蓄水及水位變化產生的應力和非應力作用及其在地殼形變卜的映射關系,認為它們與庫區(qū)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巖性、斷裂、水文地質、地溫等)和現(xiàn)代構造應力場的作用緊密相連吐互有派生效應,共同構成了一個非線性的動力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景保;張照慶;歐朝敏;黎昔春;余果;廖小紅;;三峽水庫不同調度方式運行期洞庭湖區(qū)的水情響應[J];地理學報;2011年09期
2 童瓊;童迎世;童敏;;論永順M_L3.2級地震與高家壩水庫的關系[J];華南地震;2011年02期
3 賈丁尼;;地熱能源的地震風險[J];飛碟探索;2011年05期
4 崔振東;劉大安;曾榮樹;牛晶蕊;;CO_2地質封存工程的潛在地質環(huán)境災害風險及防范措施[J];地質論評;2011年05期
5 劉傳正;;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1年03期
6 王紀寶;遲永久;;水利工程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思林;劉鼎文;甘家思;申重陽;;長江三峽水庫誘發(fā)地震形變預測方法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2 杜瑞林;胡騰;何嬋軍;喬學軍;王偉;;長江三峽水庫蓄水后地殼形變觀測與模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杜樂天;;水庫蓄水誘發(fā)地震[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寶紅;;注水誘發(fā)地震事件實例綜述[A];第五屆全國構造物理、第三屆全國高溫高壓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1992年
5 高士鈞;姚運生;王清云;袁金榮;;丹江口水庫誘發(fā)地震分析[A];中國地震學會第九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紀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誕辰[C];2002年
6 趙根模;楊港生;;注水誘發(fā)地震的尾波衰減和震源物理特征[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慶論文集[C];1990年
7 李方全;張伯崇;;三峽工程壩址附近原地應力測量及水庫蓄水誘發(fā)地震可能性探討[A];第五屆全國構造物理、第三屆全國高溫高壓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1992年
8 劉廣潤;徐開祥;;長江三峽水庫移民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會[A];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葉安洪;;水庫誘發(fā)地震監(jiān)測分析[A];全國大壩安全監(jiān)測技術信息網2008年度技術信息交流會暨全國大壩安全監(jiān)測技術應用和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運平;王思敬;王恩志;劉曉麗;西繞甲措;楊剛;樊赟赟;;銅街子水電站誘發(fā)地震特征及其地圈動力學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馮國棟 吳植;[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記者 商宇 張雪峰;[N];重慶日報;2009年
3 張猛;[N];昆明日報;2008年
4 記者 李宣良 王玉山;[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5 中國工程院院士 盧耀如;[N];社會科學報;2008年
6 國家能源局 史立山;[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7 陳宏偉;[N];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李富永;[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9 記者 劉艷飛 謝群;[N];中國水利報;2008年
10 章軻;[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代志宏;城市建設的附加應力與地質極限問題[D];廣西大學;2003年
2 杜新強;大慶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區(qū)水資源人工調蓄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魏玉虎;長江三峽水庫奉節(jié)新城區(qū)庫岸斜坡穩(wěn)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2 鐘國華;大崗山電站水庫誘發(fā)地震的水文地質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3 劉素梅;丹江口水庫誘發(fā)地震應力場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4 陳孝兵;其宗水電站壩址及近場區(qū)地質構造發(fā)育特征及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5 蔡輝騰;重慶主城區(qū)地震危險性分析[D];重慶大學;2006年
6 趙凌云;平涼地區(qū)地震活動特征及其發(fā)震機理研究[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7 徐長朋;長江三峽庫區(qū)水庫誘發(fā)地震定位與震源機制解特征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0年
8 劉素彥;基于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的水庫誘發(fā)地震危險性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CO_2地質封存工程的潛在地質環(huán)境災害風險及防范措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80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0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