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光纖激光相干偏振合成系統(tǒng)全光纖光程差自適應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飛秒光纖激光相干偏振合成系統(tǒng)全光纖光程差自適應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光纖光學 飛秒激光 光程差控制 相干偏振合成 爬山法
【摘要】:提出了一種全光纖光程差自適應控制方法,并成功應用于飛秒光纖激光相干偏振合成系統(tǒng)。建立的光程差自適應控制系統(tǒng)以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控制電路為硬件基礎,基于爬山法設計了有效的控制算法,成功解決了光程差自適應控制與鎖相控制相互干擾的問題。實驗結果表明,系統(tǒng)可以完全補償±60λ范圍內的光程差漂移,具有良好的連續(xù)工作穩(wěn)定性,可以滿足飛秒光纖激光相干偏振合成系統(tǒng)中光程差自適應控制的要求。
【作者單位】: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關鍵詞】: 光纖光學 飛秒激光 光程差控制 相干偏振合成 爬山法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378034,61405255)
【分類號】:TN24;TN253
【正文快照】: 飛秒光纖激光在工業(yè)生產、生物醫(yī)藥工程、慣性約束聚變以及激光粒子加速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1-2]。然而,受限于光纖嚴重的非線性效應、光學損傷以及模式不穩(wěn)定性等物理機制,單路飛秒光纖激光系統(tǒng)性能提升空間有限。近年來,飛秒光纖激光相干偏振合成技術成為國際上的研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莉;光程差計算中的近似問題[J];大學物理;2002年04期
2 劉博學;干涉中光程差的計算[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江立輝;蔡春潮;梁建波;彭廣生;張紅;鄧誠先;;差動光程差倍增法測量微小位移[J];物理實驗;2009年06期
4 廖臘梅;賀健;張慶國;;光線通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光程差分析[J];紅外;2011年12期
5 韓雁冰;羅紅雷;李慧玲;;淺談“光程”概念的引入[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09期
6 張尹馨;楊懷棟;黃戰(zhàn)華;金國藩;;離面準李特洛色散光路的光程差[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3年07期
7 森火;;雜亂光程波動對激光測距精度的影響[J];激光與紅外;1978年08期
8 朱若谷;用矩陣方法討論穩(wěn)定平凹法布里-珀羅共振腔的失調對光程差影響[J];光學學報;1982年06期
9 張武;張廣成;羅建;;應用顯微激光分析儀精密測量透明材料的光程差[J];實驗力學;1991年04期
10 馬興坤;楔形平板光程差公式的修正[J];物理實驗;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鄭國梁;李玲;陶科玉;呂雅莉;;光程概念在基礎光學教學中的重要性[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2 張記龍;陳友華;王志斌;景寧;魏海潮;趙冬娥;;高光程差彈光調制干涉具動態(tài)諧振模型建立與分析[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3 李錫善;李萍;;光學介質中的微小光程差測量——光學材料測量技術發(fā)展和展望[A];第十一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劉子健;郭俐;;OPSIS長光程儀與API點式SO_2、NO_2儀比對研究及盆地氣侯對長光程儀影響分析[A];四川省第十一次環(huán)境監(jiān)測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亮;基于游標效應和光程差放大的光纖傳感增敏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2 孟婕;多普勒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方法與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瑞;雙PEMs差頻調制型傅里葉—貝塞爾變換光譜測量技術研究[D];中北大學;2014年
2 鄭偉;基于FTIR的環(huán)境氣體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798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7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