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氧化物半導體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特性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透明氧化物半導體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特性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磁控濺射 ZnO:Ga靶材 NiO:Cu靶材 ZnO:Ga薄膜NiO:Cu薄膜 pn結 Ⅰ-Ⅴ曲線 光電特性
【摘要】:以ZnO、Ga_2O_3、NiO、CuO等粉末為原料,采用固相反應法制備了ZnO:Ga和NiO:Cu陶瓷靶材。研究了不同燒結溫度對ZnO:Ga和NiO:C u陶瓷靶材的致密度和摻雜比的影響。采用射頻磁控濺射鍍膜機在玻璃襯底上沉積了具有高度c軸擇優(yōu)取向的ZnO:Ga和NiO:Cu透明半導體薄膜。探索了濺射功率、氬氣流量、濺射壓強、襯底溫度和氧氣流量等工藝對ZnO:Ga和NiO:Cu薄膜的微結構、光學性能和電學性能的影響。在最佳的成膜工藝下,在ITO玻璃襯底上沉積了ZnO:Ga和NiO:Cu膜,測試了ZnO:Ga和N iO:Cu膜的I-V特性曲線。主要實驗結果如下:(1)經1500℃,4小時燒結的ZnO:Ga陶瓷靶材,其鎵鋅原子摻雜比為4.34%,其致密度高達98.84%。(2)經1300℃,4小時燒結的NiO:Cu陶瓷靶材,其銅鎳原子摻雜比為9.96%,其致密度高達98.02%。(3)ZnO:Ga陶瓷靶材的燒結溫度超過1550℃時,靶材致密度下降到96%;而鎵鋅原子摻雜比上升到18.67%,且鎵鋅原子摻雜比隨著燒結時間的增長而升高。(4)在燒結過程中,當燒結溫度高于1100℃時,如升溫速率超過1℃/min,會導致NiO:Cu陶瓷靶材開裂、彎曲。(5)霍耳效應實驗結果顯示,本文所制備的ZnO:Ga薄膜均為n型半導體。XRD測試結果顯示,在ZnO:Ga薄膜的XRD圖譜中,只含ZnO (002)的特征衍射峰。(6)ZnO:Ga薄膜的晶粒尺寸大小、載流子遷移率在濺射功率加大時上升;電阻率和光學透過率在濺射功率增加時候下降。實驗結果顯示,ZnO:Ga薄膜的光學透過率均大于80%。(7) ZnO:Ga薄膜的晶粒尺寸、載流子遷移率和電阻率隨沉積過程中氬氣流量、濺射壓強、襯底溫度和氧氬比的變化而變化。當氬氣流量為60SCCM時,ZnO:Ga薄膜的晶粒尺寸較大,載流子遷移率較高,而電阻率較低。當氬氣流量為80SCCM時,ZnO:Ga薄膜的光學透過率較高。當濺射壓強為0.35Pa時,ZnO:Ga薄膜晶粒尺寸和載流子遷移率較大,而其電阻率較小。當濺射壓強為2Pa時,ZnO:Ga薄膜的光學透過率較高。當襯底溫度為450℃時,ZnO:Ga薄膜晶粒尺寸和載流子遷移率較大,而其電阻率較小。當襯底溫度為350℃時,ZnO:Ga薄膜的光學透過率較高。當氧氬比為1:1時,ZnO:Ga薄膜晶粒尺寸較小,其光學透過率較大。(8)霍耳效應實驗結果顯示,本文所制備的NiO:Cu薄膜均呈現(xiàn)為p型半導體。(9)NiO:Cu薄膜的載流子遷移率、電阻率和光學透射率隨沉積過程中濺射功率、濺射壓強、襯底溫度和氧氬比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濺射功率的增加,NiO:Cu薄膜的電阻率和載流子遷移率逐漸增大,光學透射率逐漸降低。XRD圖譜顯示,當襯底溫度為350℃時NiO(111)衍射峰較強,隨著襯底溫度的增加,NiO(111)衍射峰強度降低。提高襯底溫度導致電阻率和載流子遷移率先增高而后降低。薄膜的光學透過率隨襯底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當氧氬比為1:1時,NiO (111)衍射峰較強;隨著氧氬比的升高,NiO薄膜樣品的電阻率先減小而后增大,載流子遷移率先增加后減小,薄膜的光學透過率隨氧氬比的升高而升高。(10)在n型ZnO:Ga薄膜上沉積p型NiO:Cu薄膜制成pn結,并采用霍耳效應裝置測量其I-V曲線,顯示出典型的pn結的I-V曲線。
【關鍵詞】:磁控濺射 ZnO:Ga靶材 NiO:Cu靶材 ZnO:Ga薄膜NiO:Cu薄膜 pn結 Ⅰ-Ⅴ曲線 光電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304.055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緒論15-22
- 1.1 引言15-16
- 1.2 n型透明氧化物半導體薄膜16-19
- 1.3 p型透明氧化物半導體薄膜19-21
- 1.4 選題意義21-22
- 第二章 薄膜制備方法及其表征22-33
- 2.1 薄膜的不同制備方法分類22-27
- 2.1.1 磁控濺射法22
- 2.1.2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法22-23
- 2.1.3 分子束外延23-24
- 2.1.4 溶膠凝膠法24
- 2.1.5 脈沖激光沉積法24-26
- 2.1.6 噴霧熱解法26
- 2.1.7 真空蒸鍍26-27
- 2.1.8 離子鍍27
- 2.2 磁控濺射原理和制備薄膜的實驗過程27-29
- 2.2.1 磁控濺射原理27-28
- 2.2.2 薄膜制備的實驗過程28-29
- 2.3 薄膜樣品的表征方法29-33
- 第三章 摻鎵氧化鋅和摻銅氧化鎳靶材的制備和性能分析33-52
- 3.1 靶材的研究現(xiàn)狀33-35
- 3.1.1 靶材的類型和當前的問題33-34
- 3.1.2 靶材的制備方法34-35
- 3.2 靶材制備實驗過程35-37
- 3.3 ZnO:Ga靶材制備及性能分析37-45
- 3.3.0 燒結工藝37-39
- 3.3.1 不同燒結溫度ZnO:Ga靶材的物相分析39-40
- 3.3.2 不同燒結溫度對鎵鋅原子摻雜比影響的分析40-42
- 3.3.3 不同燒結溫度對靶材致密度的影響分析42-45
- 3.4 NiO:Cu靶材制備和性能分析45-51
- 3.4.1 燒結工藝45-47
- 3.4.2 不同燒結溫度NiO:Cu靶材的物相分析47-48
- 3.4.3 不同燒結溫度對銅鎳原子摻雜比的影響分析48-49
- 3.4.4 不同燒結溫度對靶材致密度的影響分析49-51
- 3.5 本章小結51-52
- 第四章 摻鎵氧化鋅薄膜制備及光電特性分析52-79
- 4.1 濺射功率對薄膜的影響52-65
- 4.1.1 濺射功率對ZnO:Ga薄膜微結構的影響52-59
- 4.1.2 濺射功率對ZnO:Ga薄膜電學性能的影響59-64
- 4.1.3 濺射功率對ZnO:Ga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64-65
- 4.2 濺射氣體流量對于薄膜的影響65-68
- 4.2.1 濺射氣體流量與ZnO:Ga薄膜微結構的關系65-66
- 4.2.2 濺射氣體流量與ZnO:Ga薄膜電學性能的關系66-67
- 4.2.3 濺射氣體流量與ZnO:Ga薄膜光學性能的關系67-68
- 4.3 濺射壓強68-71
- 4.3.1 濺射壓強對ZnO:Ga薄膜微結構的影響68-69
- 4.3.2 濺射壓強對ZnO:Ga薄膜電學性能的影響69-70
- 4.3.3 濺射壓強對ZnO:Ga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70-71
- 4.4 襯底溫度71-74
- 4.4.1 襯底溫度對ZnO:Ga薄膜微結構的影響71-73
- 4.4.2 襯底溫度對ZnO:Ga薄膜電學性能的影響73
- 4.4.3 襯底溫度對ZnO:Ga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73-74
- 4.5 氧氬比對薄膜的影響74-77
- 4.6 本章小結77-79
- 第五章 摻銅氧化鎳薄膜制備及光電特性分析79-99
- 5.1 濺射功率對薄膜的影響79-86
- 5.1.1 濺射功率對NiO:Cu薄膜微結構的影響79-81
- 5.1.2 濺射功率對NiO:Cu薄膜電學性能的影響81-83
- 5.1.3 濺射功率對NiO:Cu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83-86
- 5.2 襯底溫度86-89
- 5.2.1 襯底溫度對NiO:Cu薄膜微結構的影響86-87
- 5.2.2 襯底溫度對NiO:Cu薄膜電學性能的影響87-88
- 5.2.3 襯底溫度對NiO:Cu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88-89
- 5.3 氧氬比對薄膜的影響89-92
- 5.3.1 氧氬比對NiO:Cu薄膜微結構的影響89-90
- 5.3.2 氧氬比對NiO:Cu薄膜電學性能的影響90-91
- 5.3.3 氧氬比對NiO:Cu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91-92
- 5.4 多層膜的制備92-98
- 5.4.1 多層膜的微觀結構93-95
- 5.4.2 多層膜的Ⅰ-Ⅴ曲線95-98
- 5.5 本章小結98-99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99-101
- 6.1 總結99-100
- 6.2 展望100-101
- 參考文獻101-110
- 致謝110-11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11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南展;;激光技術在測量薄膜光學參數(shù)中的應用[J];光電子.激光;1984年03期
2 ;聲表面波器件和薄膜光學器件的制造工藝(一)[J];壓電與聲光;1977年01期
3 ;薄膜光學性質的測定[J];激光與紅外;1977年02期
4 唐晉發(fā);;薄膜光學鍍層[J];激光與紅外;1983年09期
5 肖柳平;楊華軍;嚴一民;張海濤;劉小靜;;用薄膜光學理論研究布拉格光纖的傳輸特性[J];激光與紅外;2008年11期
6 尹樹百;;薄膜光學發(fā)展概況[J];光學工程;1978年04期
7 徐靜江,唐晉發(fā);極薄薄膜光學特性與微結構的研究(Ⅱ)——微粒金屬膜光吸收及微結構[J];激光與紅外;1990年05期
8 周明;周九林;;弱吸收薄膜光學參數(shù)的測量[J];兵器激光;1986年04期
9 岳楨干;;美國正在研制可提供地球全覆蓋實時影像的新型間諜衛(wèi)星[J];紅外;2012年01期
10 張苑;周九林;;非均勻薄膜的一些基本性質[J];兵器激光;198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孜;肖琦;姚德武;;薄膜光學監(jiān)控信號的數(shù)字信號處理[A];2004年光學儀器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為權;;雙軸晶體薄膜光學隧道效應[A];'99十一。ㄊ校┕鈱W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何文彥;程鑫彬;馬彬;丁濤;葉曉雯;張錦龍;張艷云;焦宏飛;;界面連續(xù)性對薄膜節(jié)瘤損傷特性的影響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4 胡小鋒;薛亦渝;郭愛云;;離子輔助蒸發(fā)TixOy制備氧化鈦薄膜及特性[A];2005'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王賀權;沈輝;巴德純;汪保衛(wèi);聞立時;;溫度對直流反應磁控濺射制備TiO2薄膜的光學性質的影響[A];2005'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凱;崔明啟;鄭雷;趙屹東;;遺傳算法在軟X射線薄膜反射率多參數(shù)擬合中的應用[A];第13屆全國計算機、網絡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領域的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尚林;趙君芙;張華;梁建;許并社;;不同摻雜元素對GaN薄膜影響的研究進展[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彭曉峰;宋力昕;樂軍;胡行方;;硅碳氮薄膜的納米硬度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張海芳;杜丕一;翁文劍;韓高榮;;Fe~(3+)離子敏感Ge-Sb-Se-Fe(Ni)系薄膜的摻雜性能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魏啟珂;肖波;葉龍強;江波;;Sol-Gel法制備納米二氧化鈦功能性薄膜[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5分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劉其丕 李曉飛;天津薄膜光學重點實驗室成立[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蕾;Si基納米薄膜光伏材料的制備、結構表征與光電特性[D];河北大學;2014年
2 李萬俊;N-X共摻ZnO薄膜p型導電的形成機制與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3 曾勇;ZnO薄膜光電性能調控技術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賀利軍;電子束蒸發(fā)傾斜沉積氧化鋁薄膜結構與性質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孫喜桂;硒化鉛薄膜的磁控濺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6 張浩;基于原子層沉積的光電薄膜工藝與器件研究[D];上海大學;2015年
7 金磊;多晶BiFeO_3薄膜的阻變行為與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張玉杰;Sn摻雜In_2O_3和In_2O_3薄膜的電子輸運性質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9 王朝勇;減反射和自清潔功能薄膜的制備與表征[D];鄭州大學;2016年
10 王藝程;GHz波段軟磁薄膜的性能調控及器件集成技術[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偉超;α-NbZnSnO薄膜的制備與表征及其在薄膜場效應晶體管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5年
2 王新巧;LPCVD技術沉積的ZnO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3 熊玉寶;超親水TiO_2透明薄膜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4 柳林杰;Al、N摻雜ZnO薄膜的制備及其ZnO第一性原理計算[D];燕山大學;2015年
5 崔麗;低溫溶劑熱法制備ZnO薄膜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6 魏穎娜;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還原氮化技術制備TiN薄膜[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7 張帆;溫度相關的二氧化鈦及鋯鈦酸鉛薄膜的橢圓偏振光譜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8 張清清;能量過濾磁控濺射技術ITO薄膜的制備及性能優(yōu)化[D];鄭州大學;2015年
9 冀亞欣;In_2S_3薄膜的磁控濺射法制備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10 劉倩;Cu-Zn-Sn硫族化物薄膜吸收層的共濺射制備工藝及性能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202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2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