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能量收集器的研究綜述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06:43
聲能是環(huán)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能量形式,如何收集并應用這一能量成為當下研究熱點。介紹了亥姆霍茲諧振腔、聲晶體諧振腔、四分之一波長諧振腔以及其他非腔體結構聲能收集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優(yōu)化方案。實驗結果表明,與亥姆霍茲諧振腔相比,使用同等尺寸的聲晶體諧振腔能獲得更高的能量收集效率,而四分之一波長諧振腔能以更小的體積收集同樣的聲能。另外,結構優(yōu)化和耦合設計可以極大地提升能量收集效率。許多非腔體結構的設計也有著不錯的應用前景。
【文章來源】:微電子學. 2020,50(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亥姆霍茲諧振腔
為了改善亥姆霍茲諧振器的能量收集效率,F. Khan等人從腔體結構出發(fā),設計了一種錐形腔體結構,具體如圖2所示[16]。經(jīng)過試驗測試,在同等條件下,相比于傳統(tǒng)的圓形亥姆霍茲諧振腔,錐形亥姆霍茲諧振腔可以更好地對聲壓進行放大,獲得的電壓和輸出功率分別提高了33.33%和76.26%[16]。X. Peng等人設計了一種采用雙亥姆霍茲諧振腔的聲能收集器,極大地提高了聲能收集效率,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17]。采用一對空腔和柔性穿孔板的機械耦合,以增強空腔與柔性穿孔板之間的聲耦合。工作狀態(tài)下,當外加聲場作用于能量收集器的第一個孔口時,聲壓的很大一部分被第一個腔放大并作用于黃銅板和第二個腔口,同時使壓電薄膜振動,從而在薄膜表面產(chǎn)生電壓;钊稍诘诙䝼腔內(nèi)平穩(wěn)運動,通過改變第二個腔的體積來控制輸出。在最佳體積下,相比于傳統(tǒng)的亥姆霍茲諧振腔,該結構產(chǎn)生的電壓提高了400%,輸出功率為原來的16倍。
X. Peng等人設計了一種采用雙亥姆霍茲諧振腔的聲能收集器,極大地提高了聲能收集效率,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17]。采用一對空腔和柔性穿孔板的機械耦合,以增強空腔與柔性穿孔板之間的聲耦合。工作狀態(tài)下,當外加聲場作用于能量收集器的第一個孔口時,聲壓的很大一部分被第一個腔放大并作用于黃銅板和第二個腔口,同時使壓電薄膜振動,從而在薄膜表面產(chǎn)生電壓;钊稍诘诙䝼腔內(nèi)平穩(wěn)運動,通過改變第二個腔的體積來控制輸出。在最佳體積下,相比于傳統(tǒng)的亥姆霍茲諧振腔,該結構產(chǎn)生的電壓提高了400%,輸出功率為原來的16倍。1.2 聲晶體諧振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振動能量收集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劉成龍,孟愛華,陳文藝,李厚福,宋紅曉. 裝備制造技術. 2013(12)
本文編號:3547994
【文章來源】:微電子學. 2020,50(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亥姆霍茲諧振腔
為了改善亥姆霍茲諧振器的能量收集效率,F. Khan等人從腔體結構出發(fā),設計了一種錐形腔體結構,具體如圖2所示[16]。經(jīng)過試驗測試,在同等條件下,相比于傳統(tǒng)的圓形亥姆霍茲諧振腔,錐形亥姆霍茲諧振腔可以更好地對聲壓進行放大,獲得的電壓和輸出功率分別提高了33.33%和76.26%[16]。X. Peng等人設計了一種采用雙亥姆霍茲諧振腔的聲能收集器,極大地提高了聲能收集效率,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17]。采用一對空腔和柔性穿孔板的機械耦合,以增強空腔與柔性穿孔板之間的聲耦合。工作狀態(tài)下,當外加聲場作用于能量收集器的第一個孔口時,聲壓的很大一部分被第一個腔放大并作用于黃銅板和第二個腔口,同時使壓電薄膜振動,從而在薄膜表面產(chǎn)生電壓;钊稍诘诙䝼腔內(nèi)平穩(wěn)運動,通過改變第二個腔的體積來控制輸出。在最佳體積下,相比于傳統(tǒng)的亥姆霍茲諧振腔,該結構產(chǎn)生的電壓提高了400%,輸出功率為原來的16倍。
X. Peng等人設計了一種采用雙亥姆霍茲諧振腔的聲能收集器,極大地提高了聲能收集效率,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17]。采用一對空腔和柔性穿孔板的機械耦合,以增強空腔與柔性穿孔板之間的聲耦合。工作狀態(tài)下,當外加聲場作用于能量收集器的第一個孔口時,聲壓的很大一部分被第一個腔放大并作用于黃銅板和第二個腔口,同時使壓電薄膜振動,從而在薄膜表面產(chǎn)生電壓;钊稍诘诙䝼腔內(nèi)平穩(wěn)運動,通過改變第二個腔的體積來控制輸出。在最佳體積下,相比于傳統(tǒng)的亥姆霍茲諧振腔,該結構產(chǎn)生的電壓提高了400%,輸出功率為原來的16倍。1.2 聲晶體諧振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振動能量收集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劉成龍,孟愛華,陳文藝,李厚福,宋紅曉. 裝備制造技術. 2013(12)
本文編號:35479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54799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