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近場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學位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N015
【部分圖文】:
圖1-1 Provison 毫米波成像儀安檢成像系統(tǒng)o公司研發(fā)出一種基于毫米波成像圖1-2所示,Eqo成像系統(tǒng)的外觀與是通過平面天線陣列對被測目標率為4*4mm,具備實時成像能力。圖1-2 Eqo毫米波成像安全檢查門
圖1-1 Provison 毫米波成像儀于平面陣的安檢成像系統(tǒng)iths Detectio公司研發(fā)出一種基于毫米波成像的安檢系統(tǒng)查門[19]。如圖1-2所示,Eqo成像系統(tǒng)的外觀與常規(guī)安檢門機械掃描,而是通過平面天線陣列對被測目標掃描進行實為1m,分辨率為4*4mm,具備實時成像能力。
數量對波束形成的影響。2.1 主動式毫米波成像系統(tǒng)結構設計主動式毫米波成像系統(tǒng)結構模型如圖2-1所示。圖中左側是由天線陣列的發(fā)射端和接收端組成的天線掃描平面,在掃面平面的右側距離為 0的位置是安檢對象,其與天線掃面陣列平面是平行的。假設天線陣元均勻的分布在x軸上,掃描的最大范圍是[-x,x],毫米波安檢系統(tǒng)是通過發(fā)射端定向的發(fā)射出毫米波,該毫米波信號會照射到被檢測對象上,經過安檢對象的散射會接收端,接收端會探測到回波信號。在接受到回波信號之后,對接受信號進行優(yōu)化處理進行成像。根據安檢毫米波成像系統(tǒng)的接收端和發(fā)射端天線的工作方式,可以將其分為單站和雙站模式。其中,當左側天線線陣中的陣元既發(fā)射信號也接收信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長印;雷遠;江帆;謝永斌;;虛擬小區(qū)干擾均衡的波束形成算法[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2 鄭恩明;陳新華;孫長瑜;余華兵;魏明磊;;改進的高分辨逆波束形成算法在圓陣中應用[J];應用聲學;2013年06期
3 鄭均杰;;一種穩(wěn)健接收波束形成算法[J];艦船電子對抗;2013年04期
4 丁靜;;穩(wěn)健數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2012年06期
5 A·E·盧菲 ,康桂花 ,王朔忠;雷達數字波束形成技術[J];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學報;1988年S1期
6 谷新禹;李秀坤;;一種基于中心矩的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學報;2014年07期
7 陳華;王安國;冷文;趙振新;;一種改進的去相干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2012年04期
8 韓雙林;陳建春;;基于OFDM系統(tǒng)的時-頻域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科技;2011年05期
9 梁亦慧;數字波束形成算法仿真實現[J];應用光學;2003年03期
10 侯發(fā)林;張召奎;彭成;朱春雷;;混響環(huán)境中的廣義線性約束最小幾何功率波束形成算法[J];水雷戰(zhàn)與艦船防護;201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靜然;彭啟琮;邵懷宗;居太亮;;基于自適應對角加載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A];無線傳感器網及網絡信息處理技術——2006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陳超賢;;約束最小二乘的穩(wěn)健白噪聲增益波束形成算法[A];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學分會2015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5年
3 徐海林;;一種改進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A];2009年全國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陳超賢;;一種穩(wěn)健的最低旁瓣波束形成算法[A];2013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C];2013年
5 李曉敏;侯朝煥;鄢社鋒;楊力;;一種加速波束形成算法的仿真系統(tǒng)[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陳超賢;;最差性能最優(yōu)的波束形成算法與敏度分析[A];2016’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年
7 楊龍;楊益新;;迭代穩(wěn)健處理的超指向性波束形成算法研究[A];2014年中國聲學學會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陳超賢;;近似最優(yōu)對角加載量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A];2009年全國水聲學學術交流暨水聲學分會換屆改選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李婧;;改進的特征空間波束形成算法[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海丹丹;孫海信;齊潔;;基于迭代估計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A];2016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東陽;基于非圓系數估計的寬線性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2 畢楊;寬帶信號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宋昕;復雜環(huán)境下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4 賀寓東;遙測系統(tǒng)中的數字波束形成算法及其實現技術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5 王建;基于數據重構的稀布陣數字波束形成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6 袁曉壘;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7 陳朋;相控陣三維成像聲納系統(tǒng)的稀疏陣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李關防;模態(tài)域信號處理在水聲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9 韓業(yè)強;實時相控陣三維成像聲納的波束形成及陣列稀疏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沈曉峰;分布式信號的相位處理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杰;毫米波近場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9年
2 潘臣;基于頻控陣雷達的干擾信號檢測及抑制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3 謝雨軒;船舶動力設備噪聲定位及成像技術[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4 金桐之;陣列天線波束形成算法及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5 單李慶;空時干擾抑制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9年
6 莊濤;基于FPGA數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及實現[D];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2019年
7 楊航;快速穩(wěn)健的自適應天線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9年
8 渠暢;基于圓柱陣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及FPGA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8年
9 西繼東;基于波束形成算法風速風向的測量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10 王婷;寬帶頻率不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143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1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