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變形鏡的碟片激光器熱焦距測量和基模諧振腔的動態(tài)補償
【圖文】:
圖 1-1 碟片激光器的基本結構雖然碟片激光器優(yōu)異的結構設計使其熱效應有了進一步改善,但是在高功況下,其熱效應仍然是不能忽略的[16-17],是限制碟片激光器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原因。為了方便研究碟片激光器的熱效應,可將其視為一個包含熱透鏡光諧振腔[18-20],其熱效應也稱為熱透鏡效應,并可以用動態(tài)穩(wěn)定腔的方法來熱透鏡效應。通過測量碟片晶體不同泵浦功率下的光焦度,有助于設計合適態(tài)穩(wěn)定腔;通過補償熱透鏡效應帶來的熱畸變,能夠進一步擴展激光器的輸率,提高光束質量。使用合適的光學元件,,如可變形反射鏡來補償?shù)す鉄峄儯菍崿F(xiàn)激光器性能進一步優(yōu)化的比較好的辦法。課題組對 Yb:YAG 碟片激光器中的熱透鏡效應問題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研23],通過建立碟片熱傳導模型,對碟片晶體中溫度分布、應力分布、光程差
圖 1-4 直接液冷板條固體激光器的 MOPA 結構及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不僅放大了激光器的輸出功率,還通過液冷和變形鏡的雙重補償進一步改善了輸出功率和光束質量,而自適應系統(tǒng)則能夠實時地提高激光器的性能。如圖 1-5 所示為波前傳感器在不同條件下測得的遠場強度分布,該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數(shù)千瓦的 1064nm 激光器的光束質量控制,峰值強度提高了 10 倍以上。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N2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光春;;“變形鏡”“糊涂經(jīng)”[J];家庭(育兒);2003年09期
2 余浩;黃林海;黃利新;蔡冬梅;饒長輝;姜文漢;;雙變形鏡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全場補償實驗驗證[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1年08期
3 饒伏波,喬大勇,苑偉政,姜澄宇;幾種分立式微變形鏡的性能模擬與比較[J];光學儀器;2005年05期
4 李有寬,陳棟泉,杜祥琬;雙變形鏡自適應光學全場補償模擬[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0年06期
5 馬劍強;劉瑩;陳俊杰;李保慶;褚家如;;200單元硅基單壓電變形鏡的設計與測試[J];光學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6 喬瑞杰;陳名松;;自適應光學中變形鏡的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0年03期
7 喬大勇;劉耀波;王松潔;程步青;苑偉政;;基于微機電系統(tǒng)技術的分立式微變形鏡[J];航空精密制造技術;2010年04期
8 胡詩杰;許冰;吳健;姜文漢;;雙變形鏡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像差解耦研究[J];光學學報;2005年12期
9 東立劍;趙磊;張德福;于新峰;倪明陽;李顯凌;;光刻物鏡主動變形鏡像差補償分析[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5年07期
10 李正東;周志強;袁學文;劉章文;;變形鏡驅動器驅動電路的設計[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7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順;;不同結構變形鏡波前校正性能研究[A];中國天文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7年
2 陳新東;鄭立功;張學軍;;一種新型的變形鏡促動器排布方式-設計與分析[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3 饒伏波;喬大勇;苑偉政;姜澄宇;;分立式微變形鏡的單元排列方式對其性能的影響[A];人才、創(chuàng)新與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封斐;劉文廣;姜宗福;解昆;周瓊;;新型四臂邊緣驅動變形鏡設計與有限元分析[A];第二屆全國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5 馬劍強;劉瑩;李保慶;褚家如;;新型單壓電片變形鏡的設計與表征[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靳冬歡;王三宏;;關于新型MEMS變形鏡的研究及其發(fā)展趨勢的展望[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順;;Bessel-Fourier正交函數(shù)及其在變形鏡數(shù)值模擬中的應用[A];中國天文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8 曹芬;劉李輝;劉文智;楊超;;單驅動器邊緣驅動變形鏡校正低階像差的能力仿真[A];第二屆全國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9 曹芬;劉李輝;劉文智;楊超;;單驅動器邊緣驅動變形鏡 校正低階像差的能力仿真[A];第二屆全國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10 李常偉;;基于薄膜變形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及其性能研究[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見習記者 劉耕;投資1億推動 激光變形鏡產(chǎn)業(yè)化[N];東莞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劉耕;激光“變形鏡”將在莞量產(chǎn)[N];東莞日報;2012年
3 陰慧娟;新型變形鏡可揪出早期眼病[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俊杰;基于天文應用的大口徑壓電變形鏡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2 劉瑩;壓電變形鏡控制方法及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3 肖飛;雙變形鏡人眼視網(wǎng)膜高分辨率顯微成像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5年
4 何崇文;硅基多孔不變形鏡的研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5 李邦明;基于微機械薄膜變形鏡的像差校正技術及其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6 孫全;基于PolyMUMPs技術的微機電變形鏡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汪為民;表面工藝靜電驅動MEMS變形鏡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楊華峰;用于提高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空間校正能力的組合變形鏡波前校正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9 何杰鈴;基于自適應光學的激光束整形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6年
10 胡詩杰;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適應光學技術和雙變形鏡自適應光學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浩;基于變形鏡的碟片激光器熱焦距測量和基模諧振腔的動態(tài)補償[D];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
2 付天洋;低階大行程像差補償器件設計與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3 封斐;用于低階像差補償?shù)倪吘夠寗幼冃午R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4 邵健;基于AlN的MEMS變形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
5 章家連;基于澤尼克多項式的壓電變形鏡控制技術研究[D];寧波大學;2018年
6 朱正雄;水冷壓電變形鏡的設計與制備[D];寧波大學;2018年
7 劉娟;變形鏡驅動器排布對低頻位相擬合能力的影響[D];湖南大學;2012年
8 魏斌斌;高熱流密度負載下連續(xù)面形分立驅動變形鏡對畸變波前的補償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9 劉浩;基于雙變形鏡的人眼像差校正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10 何洋;MEMS微變形鏡的系統(tǒng)級建模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454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4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