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貼片機視覺系統(tǒng)的SIM芯片識別定位算法
【圖文】:
刺岣咝?片的正確識別率和定位精度,從而實現自動識別和精密貼裝,使產品的標準性和貼裝作業(yè)效率得到提高,同時提升SIM芯片的貼裝質量。1貼片機視覺系統(tǒng)1.1構成一般由2種相機組成貼片機的視覺系統(tǒng):在吸頭上安裝并沿著x-y方向移動的基準相機,它通過拍攝SIM卡上的基點來確定SIM卡的系統(tǒng)坐標;識別相機,,識別芯片時,用吸嘴頭吸取芯片,移動到相機的上方,對芯片進行拍攝,通過圖像處理,識別芯片并得到坐標,最后利用坐標之間的變換關系,計算出芯片與其貼裝位置之間的匹配值,來實現芯片的貼裝。相機布置方式見圖1。圖1相機布置方式Fig.1Cameraarrangementpattern芯片貼裝時,主動輪驅動同步帶運動,使SIM卡被卡料機構帶動做同步運動。步進電機的啟停,將SIM卡送達準確的工位后,利用基準攝像機建立貼片機系統(tǒng)坐標系、SIM卡和貼裝芯片坐標系之間的轉換關系,計算出貼片機貼裝的精確坐標,然后開始貼裝。貼裝開始時,通過識別相機對芯片進行識別和校準,識別出不合格芯片,并校準貼裝位置和角度。主控計算機獲取其數據,通過控制系統(tǒng)完成芯片貼裝,生產出合格的SIM芯片卡。1.2原理SIM芯片通過貼片機視覺系統(tǒng)對其進行識別定位檢測,其視覺系統(tǒng)工作流程見圖2。貼片機的視覺系統(tǒng)需要實現對SIM芯片的識別定位以及正面缺損檢測。貼片機進行貼裝時,通過相機獲取圖像信息,再進行圖像預處理,最后提取芯片的特征,檢測SIM芯片是否存在。芯片不存在時,圖2視覺算法流程Fig.2Theprocessofvisionalgorithm則電機驅動芯片元件的輸送;存在芯片時,進行位置定位,識別芯片、檢測缺損芯片后,對合格芯片的位置信息進行提娶存儲,控制吸嘴的貼裝。圖像采集是為收集SIM芯片原始信息,是機器視覺識別定位的基矗結合芯片的表面貼
meraarrangementpattern芯片貼裝時,主動輪驅動同步帶運動,使SIM卡被卡料機構帶動做同步運動。步進電機的啟停,將SIM卡送達準確的工位后,利用基準攝像機建立貼片機系統(tǒng)坐標系、SIM卡和貼裝芯片坐標系之間的轉換關系,計算出貼片機貼裝的精確坐標,然后開始貼裝。貼裝開始時,通過識別相機對芯片進行識別和校準,識別出不合格芯片,并校準貼裝位置和角度。主控計算機獲取其數據,通過控制系統(tǒng)完成芯片貼裝,生產出合格的SIM芯片卡。1.2原理SIM芯片通過貼片機視覺系統(tǒng)對其進行識別定位檢測,其視覺系統(tǒng)工作流程見圖2。貼片機的視覺系統(tǒng)需要實現對SIM芯片的識別定位以及正面缺損檢測。貼片機進行貼裝時,通過相機獲取圖像信息,再進行圖像預處理,最后提取芯片的特征,檢測SIM芯片是否存在。芯片不存在時,圖2視覺算法流程Fig.2Theprocessofvisionalgorithm則電機驅動芯片元件的輸送;存在芯片時,進行位置定位,識別芯片、檢測缺損芯片后,對合格芯片的位置信息進行提娶存儲,控制吸嘴的貼裝。圖像采集是為收集SIM芯片原始信息,是機器視覺識別定位的基矗結合芯片的表面貼裝特性,圖像采集時要求識別相機多芯片同時采集,進行識別檢測。由硬件與軟件部分組成的圖像采集系統(tǒng)完成圖像的原始采集。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電腦、相機、鏡頭、SIM芯片。實驗使用的是CMOS工業(yè)攝像機,擁有1200萬像素。軟件主要使用MicrosoftVisualC++開發(fā)環(huán)境和主流計算機視覺開發(fā)庫(OpenCV)[6 8]。2SIM芯片識別和定位算法2.1圖像預處理SIM圖像預處理的目的有2個:消除圖像采集過程中的噪聲干擾,提高信噪比,改善圖像的視覺效果;通過減少圖像額外信息,方便提取有用的信息。2.1.1閥值分割閥值分割(圖像二值化)按照灰度級進行像素集
【作者單位】: 陜西科技大學;
【分類號】:TN40;TP391.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今年我國自動貼片機需求量將達到1300臺[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0年04期
2 李莉;;貼片機使用體會[J];印制電路信息;2000年05期
3 李玉煒,鐘江生;貼片機的虛擬樣機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5年08期
4 肖永山;劉少軍;宋福民;;驅動形式對貼片機動力學性能的影響[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6年07期
5 鮮飛;;貼片機發(fā)展引人關注[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8年03期
6 劉文超;范宜燕;王選擇;;貼片機自動對準系統(tǒng)的硬件設計[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7 李西章;任博成;;貼片機拋料原因分析及處理[J];電子工藝技術;2009年04期
8 梁引花;陳裕錦;江聲堂;湯立云;唐忠輝;陸永鑫;;論貼片機研制及產業(yè)化生產的關鍵技術[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9年10期
9 ;2014年1-2月我國自動貼片機進口量同比減少11.47%[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4年04期
10 施茅云;環(huán)球儀器公司推出4797A型高速貼片機[J];電子技術;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申雄;;初探國產貼片機研制與生產的途徑[A];全國第六屆SMT/SMD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鮮飛;;貼片機視覺系統(tǒng)綜述[A];2007中國高端SMT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高精度貼片機自動對準系統(tǒng)的開發(fā)研究”通過鑒定[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與傳動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4 胡金榮;;如何做好做強,是我國SMT業(yè)界在新一輪發(fā)展階段的關鍵[A];2003中國電子制造技術論壇暨展會暨第七屆SMT、SMD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竇家驊;;貼片機機械能力因素的測量[A];全國第六屆SMT/SMD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鮮飛;;高速貼片機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A];制造業(yè)數字化技術——2006中國電子制造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鮮飛;唐業(yè)圣;;貼片機脫機編程的快捷方法[A];制造業(yè)數字化技術——2006中國電子制造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中型多功能模塊化貼片機[A];2007中國高端SMT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鮮飛;;高速貼片機優(yōu)化軟件的設計與開發(fā)[A];全國第六屆SMT/SMD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張文典;;以信息產業(yè)需求為契機加速發(fā)展我國SMT產業(yè)[A];2003中國電子制造技術論壇暨展會暨第七屆SMT、SMD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馮海波;第一臺國產貼片機在此誕生[N];廣東科技報;2007年
2 西南交通大學 龍緒明 四川省電子學會SMT專委會 蘇曼波;開發(fā)國產高端貼片機勢在必行[N];中國電子報;2011年
3 李滿 鮑俐;進口貼片機指示燈頻亮“紅燈”[N];中國國門時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梁紅兵;貼片機:多懸臂取代轉塔機[N];中國電子報;2008年
5 鮮飛;貼片機呈現五大趨勢 選擇設備應全面評估[N];中國電子報;2008年
6 北京電子學會表面安裝技術委員會主任 劉利吉;SMT/EMS:2010年產業(yè)全面回升 布局更趨合理[N];中國電子報;2009年
7 鮮飛;貼片機選型應注意什么?[N];中國電子報;2001年
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鮮飛;貼片機如何選型[N];中國電子報;2004年
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鮮飛;“量體裁衣”合理配置SMT生產線[N];中國電子報;2004年
10 記者 馮海波 通訊員 龔華萍 張凡;產學研結合破“瓶頸”[N];廣東科技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肖永山;片式電子元件貼裝設備動力學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袁鵬;高速高精度多功能貼片機及產業(yè)化關鍵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5年
3 劉海明;表面組裝生產過程中PCB組裝時間優(yōu)化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震宇;貼片機控制軟件設計與數據庫開發(fā)[D];蘇州大學;2013年
2 羅愛玲;貼片機的運動控制及貼裝優(yōu)化[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孫豐鑫;貼片機的狀態(tài)機設計與軟件實現[D];渤海大學;2016年
4 閆俊存;貼片機的結構設計及其靜動態(tài)性能分析[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付志斌;新型高效旋轉貼片頭的設計與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張善交;緊湊型貼片機系統(tǒng)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7 張光澤;高精度視覺型桌面貼片機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8 白海;SMT貼片機維護保養(yǎng)項目的進度計劃與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9 許彥杰;表面貼裝技術實驗平臺軟件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呂文強;貼片機運動控制軟件系統(tǒng)實現與優(yōu)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5400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4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