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研究在鍺的化學機械拋光上的應用
[Abstract]:The p-type 2-inch (1 inch = 2.54 cm) Ge) wafer was studied by an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electrochemical study for the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of Ge was verified by combining with Alpsitec E460 polishing machine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FM).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OH as a pH regulator is more corrosive to Ge than KOH,NH_3 H _ 2O as pH regulator, and the corrosion of G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in electroly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H_2O_2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same pH conditions, NaClO is more corrosive to Ge than H_2O_2 to Ge.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were verified and compared by Alpsitec E460 machine. After optimizing the conditions, the SiO_2 abrasive of 5% (mass fraction) and the H _ 2O _ 2 of 1% (atomic fraction) were compared. The polishing rate of Ge wafer is 299.87 nm min~ (-1) by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under pH=9.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Ge wafer (10 渭 m 脳 10 渭 m), line roughness Ra) can be up to 0.137 nm. after AFM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of Ge can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actical CMP research.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天津市電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基金】:河北省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百人計劃項目(E2013100006)資助
【分類號】:TN30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岳星;化學機械拋光后板刷擦洗清洗(英文)[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02期
2 閆志瑞;魯進軍;李耀東;王繼;林霖;;300mm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技術(shù)分析[J];半導體技術(shù);2006年08期
3 孫禹輝,康仁科,郭東明,金洙吉,蘇建修;化學機械拋光中的硅片夾持技術(shù)[J];半導體技術(shù);2004年04期
4 修樹東;倪忠進;陳茂軍;;化學機械拋光的研究進展[J];機械研究與應用;2008年06期
5 許旺;張楷亮;楊保和;;新型銅互連方法——電化學機械拋光技術(shù)研究進展[J];半導體技術(shù);2009年06期
6 武彩霞;劉玉嶺;劉效巖;康海燕;;一種去除化學機械拋光后殘留有機物的新方法[J];電子設計工程;2010年01期
7 劉濤;高慧瑩;張領強;陳學森;;化學機械拋光壓力控制技術(shù)研究[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0年09期
8 涂佃柳;劉曉斌;;化學機械拋光中的顆粒技術(shù)[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1年02期
9 戴媛靜;裴惠芳;潘國順;劉巖;;鈦基片的化學機械拋光技術(shù)研究[J];摩擦學學報;2011年02期
10 儲向峰;王婕;董永平;喬紅斌;張王兵;;過氧化氫拋光液體系中釕的化學機械拋光研究[J];摩擦學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進;雒建斌;路新春;潘國順;;硅片化學機械拋光碰撞去除機理研究[A];人才、創(chuàng)新與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譚剛;吳嘉麗;;硅襯底的化學機械拋光工藝研究[A];第七屆青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蘇建修;郭東明;康仁科;金洙吉;李秀娟;;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時硅片運動形式對片內(nèi)非均勻性的影響分析[A];全國生產(chǎn)工程第九屆年會暨第四屆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二)[C];2004年
4 譚剛;;硅晶圓CMP拋光速率影響因素分析[A];第十屆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通訊員 劉靜;我市又一國際合作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N];廊坊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彩玲;300mm硅片化學機械拋光設備及其關鍵技術(sh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敬遠;硅片化學機械拋光加工區(qū)域中拋光液動壓和溫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曾旭;新型銅互連擴散阻擋層釕、釕鉭合金、鉬基薄膜的化學機械拋光性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4 徐馳;基于摩擦力在線測量的化學機械拋光終點檢測技術(sh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馮春陽;納米集成電路化學機械拋光工藝建模與仿真及可制造性設計技術(shù)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6 魯海生;新型銅互連阻擋層Co/TaN的化學機械拋光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7 蘇建修;IC制造中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材料去除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王永光;基于分子量級的化學機械拋光材料去除機理的理論和試驗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9 賈艷明;面向化學機械拋光的成品率驅(qū)動的布線算法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10 劉瑞鴻;二氧化硅介質(zhì)層CMP拋光液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波;新型銅互連阻擋層材料Ru的CMP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劉志響;SiC單晶片固結(jié)磨料化學機械拋光墊研制[D];河南理工大學;2014年
3 翟科;多振子兆聲壓電換能器及其復合拋光應用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林廣川;化學機械拋光中顆粒運動與材料去除的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5 潘江;300mm硅片化學機械拋光工藝參數(sh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6 連軍;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二氧化硅介質(zhì)層的化學機械拋光技術(shù)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俞棟梁;銅化學機械拋光工藝的拋光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劉立威;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二氧化硅介質(zhì)化學機械拋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0年
9 杜志友;關于銅互連化學機械拋光液的技術(sh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10 劉杰;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中鎢插塞的化學機械拋光機理[D];天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056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40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