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THz鰭線單平衡式基波混頻電路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 THz 單平衡 混頻電路 石英基片 出處:《紅外與激光工程》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了一種基于石英基片的0.1THz頻段的鰭線單平衡混頻電路,混頻電路的射頻和本振信號分別從WR10標準波導端口通過波導單面鰭線微帶過渡和波導微帶探針過渡輸入,中頻信號通過本振中頻雙工器輸出。這是一種新型的混頻電路形式,與傳統(tǒng)的W波段混頻器相比,混頻電路可以省略一個復雜的W波段濾波器,具有電路設計簡單、安裝方便的特點。該電路使用兩只肖特基二極管通過倒裝焊工藝粘結(jié)在厚度為75μm的石英基片上,石英基片相對傳統(tǒng)基板,可以極大提高電路加工精度。在固定50MHz中頻信號時,射頻90~110GHz范圍內(nèi),0.1THz混頻器單邊帶變頻損耗小于9dB。
[Abstract]:A single fin balanced mixing circuit with 0.1 THz band based on quartz substrate is studied. The RF and local oscillator signals of the mixing circuit are respectively input from the WR10 standard waveguide port through the waveguide single finned microstrip and the waveguide microstrip probe.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is output through the local oscillator if Duplexer. This is a new type of mixing circui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band mixer, the mixed-frequency circuit can omit a complicated W-band filter, and the circuit design is simple. The circuit uses two Schottky diodes to bind to a 75 渭 m thick quartz substrate,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the circui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ubstrate. The single-sideband frequency conversion loss of 0.1 THz mixer is less than 9dB in the range of 110GHz.
【作者單位】: 專用集成電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分類號】:TN77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郗洪杰;一種簡單可靠的高速寬帶混頻環(huán)防錯鎖方案及工程設計[J];電訊技術(shù);2004年01期
2 魏連成;;具有鏡頻抑制功能的混頻電路設計[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shù);2007年06期
3 陸利忠;;晶體管混頻器混頻增益的簡化計算[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年06期
4 姜鳳嬌;趙樹平;高艷萍;祝開艷;曹立杰;;甚高頻數(shù)據(jù)傳輸電臺的混頻電路設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0年03期
5 于虹;袁為民;岳東旭;;H型亞微米梁的混頻特性測量[J];納米技術(shù)與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6 劉東 ,楊濤;約瑟夫遜效應用于微波混頻的理論評述[J];低溫與超導;1981年01期
7 王濱崎;低噪聲混頻管的設計及其實驗結(jié)果[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1年02期
8 郗洪杰;混頻環(huán)設計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shù);2004年02期
9 劉鑫;孟昭為;;混頻技術(shù)在寬帶模擬信號隔離傳輸中的應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陳軍;鄔利挺;;基于混頻的相位解調(diào)信號處理硬件電路設計與實現(xiàn)[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郭澤海;;混頻回路考慮損耗時的變頻損耗[A];199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7年
2 帥翔;鄒涌泉;張永鴻;閆鴻;;一種寬帶混頻組件的研制[A];200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吳岳;馮鴻輝;;采用相互混頻方式的微波收發(fā)信機[A];199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7年
4 陳如山;李興國;;自激混頻Gunn自差機的理論分析[A];1991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卷Ⅱ)[C];1991年
5 季來林;朱儉;馬偉新;詹庭宇;;利用晶體串接實現(xiàn)高效寬帶三倍頻[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王華睿;沈建琪;李海將;陳先慶;張秋長;;布朗運動和定向流動下激光自混頻的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葉宇煌;張學建;;FET混頻模型參數(shù)CAC[A];198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中)[C];1987年
8 林章;;模擬相乘器MC1496的應用分析[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屆科學論文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上海 翟歡躍 編譯;具有放大和混頻功能的簡單電路[N];電子報;2013年
2 廣東 陳文;日升寶RS-350交直流兩用收音機詳解[N];電子報;2002年
3 貴州 曾旭;SONY SRF-H2頭戴式收音機電路剖析[N];電子報;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天龍;混頻多功能芯片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劉婉茹;虛實融合的混頻電路遠程實驗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D];東華大學;2017年
3 李智平;X頻段自振混頻技術(shù)及其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4 馬凱學;毫米波混頻技術(shù)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5 蔡中恒;U波段混頻技術(sh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吳昊;共時雙頻混頻技術(shù)的研究及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7 胡奇;毫米波高放—混頻組件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李可;基于雪崩器件毫米波高次諧波混頻技術(shù)[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沈懌皓;UHF RFID閱讀器接收機中混頻電路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孫鈺;W頻段混頻技術(sh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251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2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