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半圓介質加載表面等離子激元波導的傳輸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雙層半圓介質加載表面等離子激元波導的傳輸特性研究 出處:《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集成光學 表面等離子激元波導 雙層半圓介質加載波導 傳播長度 品質因數(shù)
【摘要】:提出了一種雙層半圓介質加載表面等離子激元波導新結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對該新型波導結構在工作波長1550nm下的傳輸特性進行了數(shù)值仿真和優(yōu)化分析,得到了波導傳播特性的主要參數(shù)。結果表明:在波導總面積保持不變的情形下,當雙層半圓介質的折射率分別取為n1=1.4和n2=1.473時,波導的傳播特性最佳;在此折射率參數(shù)基礎上,波導的內外介質半徑比r1/r2為0.5時,波導的傳播長度最大、衰減系數(shù)最小并且模式面積和品質因數(shù)的取值都非常理想,可以獲得最優(yōu)的波導傳輸效果。
[Abstract]:A new structure of double-layer semicircular dielectric loaded surface plasmon waveguide is proposed.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waveguide structure at 1550nm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optimiz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waveguid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otal waveguide area remains constant,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double-layer semicircular medium is taken to be n _ (1n) 1.4 and n _ 2 = 1.473, respectively.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waveguide is the best; On the basis of this refractive index parameter, when the radiu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electric is 0.5, the waveguide has the largest propagation length, the smalles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ideal mode area and quality factor. The optimal waveguide transmission effect can be obtained.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現(xiàn)代通信技術研究所;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蘭州大學)(lzujbky-2012-40;lzujbky-2015-K7)
【分類號】:TN252
【正文快照】: 1引言表面等離子體(SPP)極化波是指沿著金屬介質交界面激發(fā)且場強沿著垂直于兩種相鄰介質交界面的方向衰減的電磁波[1-4]。表面等離子體極化波在金屬表面?zhèn)鞑?它在金屬中的衰減遠大于在電介質中的衰061302-1減。當高能量的電子通過金屬層時,會產(chǎn)生較大的能量損耗,損耗主要集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志洵;波導截止現(xiàn)象的量子類比[J];電子科學學刊;1985年03期
2 戴道鋅,殷源,潘德榮,何賽靈,田毅;彎曲波導之間的耦合分析[J];光子學報;2002年11期
3 武繼江,石邦任,孔梅;錐形過渡波導的光束傳播法分析[J];半導體光電;2005年05期
4 曾夏輝;范滇元;;錐形空心銀波導的聚焦特性[J];物理學報;2010年09期
5 丘治;;柔性波導可望高效傳輸紅外光[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1986年01期
6 姚中興;;平行板波導傳輸、反射及截止頻率特性的實驗[J];物理實驗;1989年01期
7 龐拂飛;韓秀友;蔡海文;方祖捷;;低損耗有機無機混合溶膠凝膠波導的實驗研究[J];光子學報;2006年04期
8 唐雄貴;廖進昆;李和平;陸榮國;劉永智;;新型非對稱Y分支波導設計與分析[J];光學學報;2009年08期
9 梁華偉;石順祥;馬琳;李家立;;多波導陣列耦合研究[J];光子學報;2008年04期
10 鄧宇俊,凌寧,周建英;高斯光束在中空圓形波導中的傳輸理論[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唐東林;三分量光彈波導光電集成加速度地震檢波理論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肖司淼;基于狹縫波導的光器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青滔;波束波導電磁傳輸和輻射理論建模與高效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陳國強;狹縫波導的偏振轉換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喻平;硅基周期波導微腔集成光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曹斌照;傅立葉展開—差分法在波導與諧振腔問題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7 金華;路徑糾纏的集成化產(chǎn)生和操控:從體塊光學超晶格到波導芯片[D];南京大學;2014年
8 胡菁;硅基微環(huán)傳感器及其超高靈敏度傳感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錦鋒;基于受激拉曼絕熱通道轉移技術的光波導間能量耦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唐斌;二維光子晶體中波導與微腔耦合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3 洪學敏;亞波長表面等離子體槽型波導模式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黃才;單向光子晶體延時波導與硅基寬頻增透膜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5 張紅瑞;DMH波導的制作及其特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0年
6 冀翔;微光學陀螺儀低損耗波導的設計與制造工藝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張詠梅;二維三角格子光子晶體分歧波導微波模型實驗及CIP法模擬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8 曾靈;電場輔助離子交換波導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9 鄭文穎;混合等離子體波導的傳輸特性分析[D];燕山大學;2013年
10 沈賢春;貴金屬及零折射率超材料亞波長波導透射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834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8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