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耦合器的研究與設計
本文關鍵詞:多層耦合器的研究與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定向耦合器 小型化 多層技術 多層耦合線定向耦合器 多層Lange定向耦合器
【摘要】:作為雷達系統(tǒng)和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核心器件之一的微波無源器件,定向耦合器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已經(jīng)越來越廣泛地被關注和提及。器件的集成化與小型化是解決在同一介質(zhì)基片上組裝多個器件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眾所周知,定向耦合器,作為最常用的微波無源器件之一,其功能是將輸入信號按照設計者設計的比例和方向進行分配并輸出。往往,定向耦合器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射頻電路或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論文是在已經(jīng)被提出的多層技術的基礎上,仿真和優(yōu)化了兩種多層定向耦合器,分別是多層耦合線定向耦合器和多層Lange定向耦合器,其目的是在實現(xiàn)器件的多層化,從而實現(xiàn)小型化的同時增加其工作帶寬,降低其隔離度并將輸出端的相位不平衡盡量降低。針對以上提及的目標,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如下:(1)論文用奇偶模分析的方法對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進行了系統(tǒng)地推導和分析,并分別具體介紹了耦合線定向耦合器和Lange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接著介紹了定向耦合器的重要參數(shù)以及網(wǎng)絡分析。(2)本文在傳統(tǒng)耦合線耦合器工作原理的基礎上,仿真和優(yōu)化了一種多層耦合線耦合器。該多層耦合線耦合器的物理尺寸為29.68mm×17.54mm×1.16mm,工作頻率為f0=11GHz,相對工作帶寬達到60%以上。在中心頻率處,隔離度與回波損耗均在30dB以下。兩輸出端的相位差在90°附近。接著在此模型地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使得在工作頻帶內(nèi),該多層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帶寬有所增加,隔離度和回波損耗也有明顯的降低。(3)本文在傳統(tǒng)Lange耦合器工作原理的基礎上,仿真和優(yōu)化了一種新型的多層Lange定向耦合器。該多層Lange定向耦合器的物理尺寸為4.0mm×25.0mm×1.748mm。其工作的中心頻率為f0=2.5GHz,相對帶寬為80%。在中心頻率處,隔離度與回波損耗均在15dB以下。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62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學典;李賓;秦昌永;劉彩軍;;異步永磁耦合器與液力耦合器性能比較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15期
2 ;新式八通道多重耦合器[J];電信快報;1996年08期
3 楊希,趙夔,郝建奎,張保澄,謝大林,黃森林;同軸對稱型主耦合器的研制[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1年01期
4 曲曉云;寬壁耦合器的理論分析與設計[J];現(xiàn)代雷達;2001年02期
5 甘朝欽,孫小菡,張明德;一種新型復合式星形耦合器及其性能分析[J];儀器儀表學報;2001年04期
6 范國芳,楊吉生,朱劍平,朱月紅,孫長庫;漸變型聲指向耦合器中聲場的計算[J];光電子·激光;2003年11期
7 魏士庚,吉加林;高功率正交模耦合器的設計[J];雷達與對抗;2003年04期
8 孫一翎,江曉清,楊建義,王明華;位置數(shù)為2的多模干涉耦合器相位關系分析[J];半導體學報;2005年11期
9 汪海英;;1553B總線用單/雙耦合器[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2008年01期
10 陳奇Y;古昀生;顏嘉禾;灻山福;;田口穩(wěn)健設計優(yōu)化之絕熱式光方向完全耦合器(英文)[J];電子器件;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安之;;大功率弱耦合器的分析與設計[A];1985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C];1985年
2 高強;袁乃昌;;帶耦合器的駐波保護電路(一)[A];200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張海偉;史小衛(wèi);李瑞華;徐樂;魏峰;;一種新型的寬帶3dB耦合器設計[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1年
4 江月;王清源;彭安盡;王璐靜;;寬帶3dB耦合器設計[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1年
5 萬小敏;李楠;張衛(wèi)民;;氣候系統(tǒng)模式耦合器的研究與發(fā)展[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三)[C];2006年
6 伍欣;竇文斌;;一種新型8mm波段正交模耦合器的仿真設計[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6年
7 王濤;黃德修;;有源光開關中的方向耦合器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澤東;寧杰;韓雪巖;唐任遠;;永磁耦合器的有限元計算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永磁電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9 張麗梅;王智;吳重慶;;3×3平行排列耦合器的開關特性的研究[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10 楊堅;;多線耦合器的耦合系數(shù)[A];1995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記者 劉泓波邋通訊員 王永剛;大功率柴油機耦合器機組節(jié)油又高效[N];中國石油報;2008年
2 記者 范存強;節(jié)能耦合器問世[N];中國石油報;2000年
3 遼寧 陳繼武 黃元昆 程剛;TH904A型電話耦合器的技術改進[N];電子報;2010年
4 ;看安普如何布線IDC[N];計算機世界;2004年
5 劉伊婷;家里的管道也能“上網(wǎng)”[N];中國質(zhì)量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林峰;多頻帶耦合器與功率分配器設計理論及其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魏世樂;面向全光信號處理的半導體集成器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3 溫華明;高梯度射頻超導腔及其功率耦合器材料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文華;直線加速器耦合器的有關優(yōu)化設計及熱、結構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居鈺林;基于3×3耦合器相干檢測的再調(diào)制WDM-PON[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3 程旭華;葉片式液壓耦合器[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4 王凱悅;可重構MEMS微波功率耦合器的設計及其可靠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謝新華;多cell 1.5 GHz超導腔雙輸入耦合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張靜;多層耦合器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7 黃孫港;漸變型多模干涉耦合器的成像特性及應用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吉德成;雙帶以及多帶耦合器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劉暢;3×3耦合器解調(diào)方法研究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10 溫宇軍;平面耦合器雙頻化及寬帶化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145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21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