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譜分析的SBS改性瀝青再生機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光譜分析的SBS改性瀝青再生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再生劑 紅外光譜 SHRP 再生SBS改性瀝青 瀝青再生機理 界面活性理論
【摘要】:在對比分析再生劑ZZ,RA-2,DN100,DN101紅外光譜的基礎上,將這4種再生劑按相同比例分別加入老化SBS改性瀝青中,通過紅外光譜分析、美國SHRP試驗研究了再生SBS改性瀝青性能及微觀結構,并運用界面活性理論解釋了SBS改性瀝青再生機理.結果表明:再生劑加入后,在瀝青質與軟瀝青之間形成一層界面膜,促進聚合物大分子間或鏈段間的運動,起到潤滑和增溶作用,從而使老化瀝青黏度減小,流變性能恢復,低溫變形能力增強.
【作者單位】: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重慶市公路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甘肅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關鍵詞】: 再生劑 紅外光譜 SHRP 再生SBS改性瀝青 瀝青再生機理 界面活性理論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8513)
【分類號】:U414
【正文快照】: SBS改性瀝青約占道路瀝青總質量的15%,按此計算,10年后中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大、中修產生的廢舊SBS改性瀝青混合料預計將每年達到1 200萬t左右.可見,SBS改性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的研究對于環(huán)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實現(xiàn)路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于瀝青再生機理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崇理;;瀝青路面的再生機理與再生劑研究[J];北方交通;201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耿九光;瀝青老化機理及再生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姚家鑫;瀝青再生劑的研制[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2 邱隆亮;SBS改性瀝青老化與再生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江,陳曉燕,張金月;陶瓷微濾膜制乳技術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5年01期
2 卿大詠;;一種接枝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8年02期
3 焦元啟;劉治猛;劉煜平;;兩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在頭發(fā)護理中的應用[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9年01期
4 韓富;劉志妍;周雅文;徐寶財;;特種表面活性劑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劑(Ⅳ)——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應用[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9年03期
5 楊飚;杜志平;張威;李佩秀;;聚乙二醇單甲醚接枝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的合成[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9年06期
6 王磊;徐寶財;;特種表面活性劑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劑(Ⅷ)——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應用進展[J];日用化學工業(yè);2010年03期
7 曹萍;單寶龍;孫敬軍;高會娟;王雷;王洪猛;;橡膠改性瀝青的老化及再生[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8 郭奕忠,彭美東;金屬加工微乳液的研制[J];廣東化工;2005年10期
9 黃月文,劉偉區(qū),羅廣建;有機硅、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劑在建材中的應用發(fā)展[J];高分子通報;2005年03期
10 林建云;朱宏;邱志慧;麥永發(fā);;聚氨酯類反應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焦宇;郭建國;張世杰;樊曉華;譚國慶;李求進;;雙丁基EO/PO共聚醚的物化性能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7)[C];2007年
2 馮博華;張子勇;殷旭東;饒華新;彭柳芬;;新型殼聚糖接枝共聚物載藥納米粒子的制備與表征[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2分冊)[C];2010年
3 李長生;王萬杰;馮桂雙;唐華;曹可生;陳娟;;鉆井液用復合潤滑劑的研究和制備[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冊)[C];2010年
4 杜志平;張威;王國永;李佩秀;楊飚;;高表面活性梳型表面活性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靜云;瀝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郭建國;EO/PO無規(guī)聚醚的合成表征及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3 田立達;結構導向集總新方法構建延遲焦化動力學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4 辛華;陽離子水性聚氨酯及其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改性復合乳液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5 周煜;C.I.顏料紅122分散穩(wěn)定化和流變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03年
6 焦寶祥;注凝成型制備高性能氧化鋁一氧化鋯復相陶瓷[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7 張凱;功能性無機/有機復合粒子的制備、表征及應用[D];四川大學;2005年
8 韓煒;超細納米化電氣石的性質研究及其應用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2004年
9 王子明;“水泥—水—高效減水劑”系統(tǒng)的界面化學現(xiàn)象與流變性能[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王海鷹;新型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劑及其聚合物的合成、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炎炎;就地熱再生PE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田薇薇;導電聚苯胺基吸波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3 武秋花;聚乙烯亞胺與表面活性劑相互作用的性質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路禮;道路老化瀝青再生劑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竇剛玉;SBS改性瀝青路面現(xiàn)場熱再生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黨莉;環(huán)境敏感性磷酰膽堿基ABA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與膠束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胡守印;磺酸鹽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王鵬程;納米二氧化硅的分散與表面改性[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楊天超;生物降解性聚乙二醇單甲醚/聚己內酯/聚磷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膠束制備[D];遼寧大學;2011年
10 張娟;甜菜堿衍生物在基因載體材料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沖;徐世法;季節(jié);張濤;張江影;;再生SBS改性瀝青混合料再度老化性能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楊彥海,張書立,王鴻鵬,劉治宇;再生瀝青性能分析與評價[J];東北公路;2003年04期
3 錢春香;解建光;王鴻博;;SBS和SEBS改性瀝青及混合料抗老化性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4 馬濤;黃曉明;張久鵬;;基于材料復合理論的老化瀝青再生規(guī)律[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5 馬濤;張道義;黃曉明;;SBS改性瀝青抽提回收影響因素及改進方案[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6 張建;肖維;黃曉明;;瀝青路面再生中舊瀝青的回收與再生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7 戴躍玲,劉道勝,楊鵬,閆鋒,魏毅,高枝榮,廖克儉;道路瀝青老化后組成與使用性能關系的研究[J];撫順石油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8 原健安,徐希娟;評價瀝青與集料相對粘附性的方法──溶劑洗脫法[J];公路;1999年11期
9 劉忠安,金鳴林;道路瀝青老化過程中組成與分子量分布的變化[J];公路;2001年05期
10 王捷,賈渝;改性瀝青混合料拌和與壓實溫度確定方法綜述[J];公路;2002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介杰,文軍,林艷華;國產改性瀝青在路面上的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2年02期
2 王叢愚,張巖,張海濤;簡論改性瀝青[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3 馬健萍,李豁,孫長新,李明耀,高再銳;新的改性瀝青設備與加工技術[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2年02期
4 吳建國;改性瀝青揮發(fā)份提取工藝的改進[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焦景波,稽立新;改性瀝青基本性能淺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6 孫宏斌,西庭玉;改性瀝青專用研磨機[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7 張雪峰,史云龍,劉寶豐;改性瀝青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8 陳華鑫,盧軍,彭廷,胡長順;改性瀝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溫度控制[J];石油瀝青;2003年04期
9 郭銀生,陳紅彪;改性瀝青簡易氣壓噴灑罐加工方法[J];鐵道建筑技術;2003年01期
10 楊巍,李飛;國內改性瀝青自動化生產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婉利;俞華信;羅望群;王玲;陳定利;;改性瀝青新產品研究開發(fā)[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學改性瀝青的應用前景分析[A];中國公路學會’2001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瀝青使用技術中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A];第五屆全國路面材料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林江;施張興;金海山;林大根;;淺談乳化改性瀝青發(fā)展方向及生產技術關鍵[A];第五屆全國路面材料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孔憲明;;改性瀝青的顯微觀測[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術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塑性體改性瀝青、彈性體改性瀝青兩項新國標實施[A];全國第十四屆防水材料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陳e,
本文編號:5683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6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