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特大橋隧道式錨碇圍巖系統(tǒng)的變形規(guī)律及破壞機制
本文關鍵詞:普立特大橋隧道式錨碇圍巖系統(tǒng)的變形規(guī)律及破壞機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針對普立特大橋普立岸隧道式錨碇圍巖系統(tǒng)的變形規(guī)律及破壞機制問題,采用有限差分法對其進行三維彈塑性模擬,分析了隨著荷載的增加系統(tǒng)的塑性區(qū)、位移及應力的發(fā)展情況.數值結果表明:1設計纜力時,錨碇-圍巖系統(tǒng)的位移均維持在mm級;繼續(xù)加載,錨碇和周圍巖體的位移形成的駝峰逐漸明顯;至極限狀態(tài)時,根據錨碇圍巖的位移矢量圖可勾勒出圍巖的破壞范圍,其中錨碇上、下部圍巖的破壞范圍分別為錨碇后錨面寬度的1.1倍和0.5倍;2系統(tǒng)在設計纜力下具有足夠的安全穩(wěn)定性,加載至8倍纜力時,錨碇的環(huán)向和徑向的圍巖塑性區(qū)均達到貫通,加載至極限狀態(tài)時,錨碇周圍巖體的塑性區(qū)分布形態(tài)呈倒塞體狀;3根據監(jiān)測點的位移變化、錨碇圍巖塑性區(qū)分布及應力擴展情況得到,系統(tǒng)的破壞由錨碇帶動周邊部分巖體發(fā)生整體拉-剪破壞.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隧道式錨碇圍巖系統(tǒng) 變形 破壞機制 有限差分法
【基金】: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云交科2011(LH)12-a)資助
【分類號】:U451.2
【正文快照】: 大跨度橋梁建設日益廣泛,懸索橋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成為有力的競爭者而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1-2],錨碇是其主要承力結構[3].和重力錨相比,隧道式錨碇不但可以更加有效地減少開挖量和混凝土用量,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和調動邊坡深層巖土體的強大自承性[4],對有效保護自然環(huán)境、節(jié)約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肖本職;吳相超;;隧道式錨碇圍巖穩(wěn)定性研究現(xiàn)狀及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2 朱杰兵;鄔愛清;黃正加;彭元誠;鐘作武;;四渡河特大懸索橋隧道錨模型拉拔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6年04期
3 趙海斌;于新華;彭運動;蔣中明;;壩陵河大橋隧道錨圍巖力學特性原位試驗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4 張利潔,黃正加,丁秀麗;四渡河特大橋隧道錨碇三維彈塑性數值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S2期
5 朱玉,衛(wèi)軍,李昊,楊曼娟;大跨徑懸索橋隧道錨變位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9期
6 胡波;曾錢幫;饒旦;王思敬;彭運動;劉波;劉環(huán)宇;趙海濱;;錨碇 圍巖系統(tǒng)在拉剪復合應力條件下的變形規(guī)律及破壞機制研究——以壩陵河特大巖錨懸索橋為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4期
7 鄔愛清;彭元誠;黃正加;朱杰兵;;超大跨度懸索橋隧道錨承載特性的巖石力學綜合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8 胡波;趙海濱;王思敬;劉海寧;彭運動;劉曉麗;張曉平;;隧道錨圍巖拉拔模型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J];巖土力學;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龔建伍;夏才初;朱合華;;鶴上隧道圍巖松動圈測試與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2 彭建國;張奇華;胡惠華;龍樹威;;矮寨懸索橋茶洞岸構筑物圍巖及山體穩(wěn)定性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3 胡波;趙斌;;基于原型監(jiān)測的特高拱壩壩肩接觸帶蓄水初期安全性態(tài)評價[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10年04期
4 趙海斌;梅松華;彭運動;劉波;;大型隧道錨施工優(yōu)化及其穩(wěn)定性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5 朱玉;廖朝華;彭元誠;;懸索橋隧道錨設計[J];公路;2007年11期
6 焦長洲;高波;汪海濱;;懸索橋隧道式復合錨碇承載特征分析[J];公路;2008年04期
7 周程;景鋒;邊智華;彭建國;;薄層狀灰?guī)r區(qū)大型隧道錨碇承載力特性的巖石力學綜合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8 江南;馮君;;懸索橋隧道式錨碇橫斷面形狀對其承載性能影響(英文)[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9 胡中超;楊釗;陳培帥;;隧道錨開挖循環(huán)進尺的時空效應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10 郭寶玉;胡波;;樂灘水電站運行期大壩變形特性分析[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汪海濱;李小春;高波;;隧道式復合錨碇系統(tǒng)中的巖石力學問題[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胡波;劉觀標;吳中如;;基于原型監(jiān)測及數值仿真試驗的小灣特高拱壩首蓄期壩基變形特性研究[A];水庫大壩建設與管理中的技術進展——中國大壩協(xié)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李守定;李曉;郭靜蕓;赫建明;劉艷輝;;巖石拉伸剪切破裂試驗研究[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工程地質與水資源研究室[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汪海濱;懸索橋隧道式復合錨碇系統(tǒng)作用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2 焦長洲;地震作用下隧道式復合錨碇動力響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3 岳麗娜;大跨懸索橋安全監(jiān)測方法及體系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明甫;根式錨碇基礎的非線性分析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2 劉錦;懸索橋隧道錨數值模擬分析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3 劉建兵;懸索橋吊拉組合加固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4 黎高輝;基于變位規(guī)律的錨碇隧道圍巖損傷度安全閾值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5 郭友根;矮寨懸索橋主桁架設方案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09年
6 鄒新寬;爆破動力作用下錨碇隧道圍巖振動效應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7 嚴濟陽;大跨度隧道入口淺埋偏壓段開挖過程數值模擬分析與監(jiān)控量測[D];江西理工大學;2012年
8 張明;山區(qū)懸索橋隧道錨圍巖質量評價與破壞模式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9 陳奇;基于動力非線性的隧道式錨碇力學響應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10 王猛;謝橋煤礦6煤圍巖地質力學評估與煤巷錨桿支護技術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相超,肖本職,彭朝全;重慶長江鵝公巖大橋東錨碇巖體力學參數研究[J];地下空間;2003年02期
2 肖本職;吳相超;;隧道式錨碇圍巖穩(wěn)定性研究現(xiàn)狀及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3 肖本職,吳相超;鵝公巖長江大橋東錨碇圍巖極限承載力GM(1,1)模型預測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5年01期
4 董志宏,張奇華,丁秀麗,張利潔;矮寨懸索橋隧道錨碇穩(wěn)定性數值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5年06期
5 朱杰兵;鄔愛清;黃正加;彭元誠;鐘作武;;四渡河特大懸索橋隧道錨模型拉拔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6年04期
6 衛(wèi)軍,楊曼娟,朱玉,李昊;懸索橋隧道式錨碇設計及結構性能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年06期
7 汪海濱;高波;;懸索橋隧道式復合錨碇承載力計算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S1期
8 林碧華,馬曉軒;虎門大橋橋塔地基基礎類型及錨碇區(qū)穩(wěn)定性分析[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1997年02期
9 林長川;現(xiàn)代懸索橋技術的若干進步[J];公路;1996年08期
10 陽金惠,郭占起,萬仁輝,吳延偉;隧道式錨碇加錨桿在萬州長江二橋錨固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公路;2002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前衛(wèi);裂隙巖體的破壞機理及其錨固效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鈞,趙其華,熊孝波;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基礎施工變形的智能預測——工程實錄研究[J];巖土力學;2003年S2期
2 孫鈞,趙其華,熊孝波;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基礎施工變形的智能預測——工程實錄研究(上)[J];上海建設科技;2003年05期
3 孫鈞,趙其華,熊孝波;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基礎施工變形的智能預測——工程實錄研究(下)[J];上海建設科技;2003年06期
4 徐偉,李響,劉玉濤;武漢陽邏長江公路大橋南錨碇施工過程結構分析[J];施工技術;2005年01期
5 孟凡超;徐國平;劉明虎;彭寶華;蔡景旺;劉化圖;張克;徐梁;馬進;;武漢陽邏長江公路大橋錨碇工程[J];預應力技術;2007年06期
6 鄧薇;李智民;;武漢陽邏長江公路大橋南、北錨碇水文地質條件及其對超深基坑施工的影響評價[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07年06期
7 韓冰;王芝銀;丁秀麗;黃正加;;大橋隧道錨碇三維粘彈塑性數值模擬[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8 朱昭海;;闡述對公路隧道錨碇構造施工的要點之我見[J];價值工程;2010年32期
9 劉秀敏;陳從新;肖國峰;魯祖德;王永衛(wèi);;西江特大橋巖錨錨碇的承載特性研究[J];巖土力學;2013年01期
10 朱琪;陽華國;李鴻盛;;劉家峽大橋錨碇施工技術[J];公路;201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永盛;李家平;張子新;黃宏偉;;寧波慶豐大橋錨碇室內相似模型試驗研究[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2 謝正元;黃家珍;;海滄大橋錨碇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主要部件設計分析[A];第六屆后張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3 林鳴;吳浩;沈斌;何超然;;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地連墻施工技術[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2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孫鈞;趙其華;熊孝波;;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基礎施工變形的智能預測——工程實錄研究[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5 周山水;劉明虎;唐小萍;;廈門海滄大橋錨碇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一九九九年橋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6 陸衛(wèi)國;;潤揚大橋南錨碇圈梁和首道支撐裂縫問題的探析[A];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下冊)[C];2003年
7 周世忠;;江陰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的施工與控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8年
8 肖文;;錨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11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9 吳勝東;吉林;阮靜;;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基礎方案比選[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2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周山水;唐小萍;孟凡超;;廈門海滄大橋錨碇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徐xY;我國首次在北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錨碇浮標[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2 記者 王健 通訊員 徐舒靈 實習生 顧曉鷗;長江四橋昨夜浮出水面[N];南京日報;2010年
3 龐道寧邋鞏艷國 林蘭;泰州大橋建設進展順利[N];鎮(zhèn)江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馮蕾;榮譽,屬于無私奉獻的建設者[N];光明日報;2005年
5 記者 徐前山 通訊員 周裕橋;陽邏大橋有望提前通車[N];長江日報;2005年
6 王帥;讓黨旗在長江大橋上高高飄揚[N];新華日報;2006年
7 特約通訊員 曾賢榮;特別的獎給特別的你[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0年
8 鄢琦 姚本思;中港二航局首創(chuàng)“神州第一錨”[N];中國水運報;2003年
9 費永忠邋丁偉 陽志奇;風雨兼程五年路 滿載碩果待明天[N];中國交通報;2007年
10 記者 張志杰;長委設計院進軍世界第三大懸索橋[N];中國水利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焦長洲;地震作用下隧道式復合錨碇動力響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2 汪海濱;懸索橋隧道式復合錨碇系統(tǒng)作用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振;隧道式錨碇受力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2 任麗芳;地下連續(xù)墻圍護結構錨碇基礎穩(wěn)定與安全監(jiān)測[D];河海大學;2007年
3 鄒新寬;爆破動力作用下錨碇隧道圍巖振動效應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4 劉杰;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錨碇超深基坑施工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5 楊璨;錨碇沉管管段沉放運動的水動力數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張磊;澧水大橋大體積混凝土錨碇溫控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7 劉博;懸索橋錨碇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數值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8 馮琳琳;海上錨碇基礎RFPA數值分析及施工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9 解玉俠;懸索橋錨碇系統(tǒng)腐蝕狀況評估與對策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10 宋飛;爆破震動對大跨徑懸索橋錨碇體系的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普立特大橋隧道式錨碇圍巖系統(tǒng)的變形規(guī)律及破壞機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67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8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