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綿高速公路A14標段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危險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07:28
九綿高速公路作為連接四川省九寨溝和綿陽的高速公路,對于開發(fā)沿線旅游資源及帶動地方經濟和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A14標段起于平武縣白馬藏族鄉(xiāng)營林隊,止于木座藏族鄉(xiāng),總長度約30km,沿線地質構造復雜,地震頻發(fā),泥石流極其發(fā)育,對公路構成巨大威脅。本文在對公路沿線泥石流系統調查基礎上,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影響因素及發(fā)育規(guī)律,采用可拓層次分析法對泥石流進行危險性評價,運用多元回歸法建立危險范圍預測模型,并結合公路設計,提出了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成果為九綿高速公路泥石流的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對區(qū)域泥石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論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區(qū)共發(fā)育27條泥石流,均屬于暴雨溝谷型泥石流,流體性質呈稀性。在對研究區(qū)泥石流的一般特征的認識基礎上,通過對5條典型泥石流溝的剖析,對形成條件和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區(qū)處于龍門山斷裂帶的北西側,新構造活動表現為大面積的間歇性強烈隆升,地貌以構造高中山地貌為主,區(qū)內巖性復雜多樣,致使研究區(qū)內泥石流十分發(fā)育。(2)基于研究區(qū)泥石流的基本特征,使用可拓層次分析法選擇了流域相對高差、主溝長度、流域面積、爆發(fā)頻率、物源量、一次泥石流最大...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12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交通位置圖
山地帶普遍屬于亞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分布于極高山地帶。表 2-1 平武縣多年月平均降雨量表(1951-2008 年)據中國氣象局 1951 年-2008 年統計資料,平武縣多年平均降水量 809mm(2-1、圖 2-2),最高值 1161mm,最低值 397mm,最大日降水量 195mm,5~月是多雨季節(jié),11 月~4 月屬于干旱季節(jié),多雨季節(jié)的降雨量大概占有年降雨量的 86%,夜間的降雨率(20 點到第二天的 8 點)為 79%左右。根據對統計的氣溫資料顯示,最低的氣溫-5℃,氣溫最高可達 37℃,多年平均氣溫為 16.3℃。全年風向主要是北風與東北風,最大的風速為 15.7m/s,瞬間最大風速 27.5m/s。年平均日照時間約 1350~1450 小時,多年的平均無霜期約 240~250 天。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年均降雨量(mm)4 7 19 48 83 101月份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809降雨量(mm)187 177 121 48 12 2
圖 2-3 研究區(qū)水系分布圖2.3 地形地貌研究區(qū)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方向,由青藏高原沿四川盆地過渡的東部地帶,以深切割構造高中山地貌為主,地形切割強烈。山地走勢上總體為北西高南東低,最高點位于區(qū)內打雷溝源頭分水嶺處,海拔 4000m,最低處為火溪河,海拔1310m,相對高差 2690m,山脈呈北北東走向。受區(qū)內構造和河流切割,總體地形坡度 20~40°,局部大于 70°。火溪河穿過整個研究區(qū),河流下切侵蝕較為強烈,下游地區(qū)的地形逐漸變緩,河床展寬,水流的流動速度變慢,河床堆積大小不一的卵石。巖性為花崗巖,寬緩河谷地帶的河漫灘較為發(fā)育。沖洪積扇地貌分布在火溪河沿岸各泥石流溝的溝口處,地形較為寬緩,坡度一般在 2°~6°,扇體受河流沖刷部分被沖蝕,剩余部分穩(wěn)定性較好,主體成分為碎塊石。根據形態(tài)和成因將區(qū)內地貌類型劃分為構造高中山地貌和侵蝕堆積河谷地貌。(1)構造高中山地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巴公路奧布段泥石流危險性評價與防治分析[J]. 魏學利,陳寶成,李賓,羅文功. 公路. 2018(11)
[2]蝶子溝泥石流對九綿高速公路的危害分析[J]. 羅恒,沈軍輝,李本松,宋歡歡.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18(04)
[3]四川省泥石流活動與降水因子特征[J]. 鐘燕川,郭海燕,徐金霞,徐沅鑫,馬振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4]黏性泥石流流速垂向分布試驗研究[J]. 楊紅娟,韋方強,胡凱衡,洪勇. 泥沙研究. 2018(02)
[5]涪江流域河流地貌特征對虎牙斷裂帶活動性的響應[J]. 梁歐博,任俊杰,呂延武. 地震地質. 2018(01)
[6]藏東南嘎龍曲冰川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其對扎墨公路的影響[J]. 張佳佳,劉建康,高波,陳龍,李元靈,鄒任州,黃亮. 地質力學學報. 2018(01)
[7]RAMMS在泥石流運動模擬中的應用——以白沙溝泥石流為例[J]. 宋兵,沈軍輝,李金洋,黃濤. 泥沙研究. 2018(01)
[8]都江堰龍溪河流域典型泥石流物源演化特征遙感監(jiān)測[J]. 姚維益,常鳴,李為樂.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9]基于FLO-2D的潰決型泥石流模擬研究[J]. 楊濤,唐川,方群生,王毅. 泥沙研究. 2017(04)
[10]泥石流龍頭的形成及特征研究[J]. 王洋,崔鵬,王兆印,梁雙慶. 水利學報. 2017(04)
博士論文
[1]基于GIS的泥石流預測預報[D]. 孟凡奇.吉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延吉溝泥石流危險度評價及生態(tài)防治[D]. 崔承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8
[2]云南省云龍縣城地質災害風險評價[D]. 阮壯.成都理工大學 2018
[3]云南省云龍縣果郎溝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研究[D]. 溫麗旺.成都理工大學 2018
[4]吉縣城北溝泥石流風險評價及治理措施研究[D]. 武立.長安大學 2018
[5]川西南美姑河流域泥石流分布規(guī)律及危險區(qū)范圍評價[D]. 王志剛.北京交通大學 2017
[6]雅康高速—瀘康段沿線泥石流危險性評價[D]. 楊洋.西南石油大學 2017
[7]G314線奧布段泥石流危險性評價及預測研究[D]. 姚蘭飛.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7
[8]馮家峪鎮(zhèn)黃梁根橋溝泥石流防治工程體系設計[D]. 韓生生.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9]四川木里縣卡拉地區(qū)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危險性評價[D]. 曹水合.成都理工大學 2015
[10]綿竹市清平鄉(xiāng)文家溝震后泥石流災害發(fā)育特征及防治工程措施研究[D]. 李彥婷.成都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94311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12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交通位置圖
山地帶普遍屬于亞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分布于極高山地帶。表 2-1 平武縣多年月平均降雨量表(1951-2008 年)據中國氣象局 1951 年-2008 年統計資料,平武縣多年平均降水量 809mm(2-1、圖 2-2),最高值 1161mm,最低值 397mm,最大日降水量 195mm,5~月是多雨季節(jié),11 月~4 月屬于干旱季節(jié),多雨季節(jié)的降雨量大概占有年降雨量的 86%,夜間的降雨率(20 點到第二天的 8 點)為 79%左右。根據對統計的氣溫資料顯示,最低的氣溫-5℃,氣溫最高可達 37℃,多年平均氣溫為 16.3℃。全年風向主要是北風與東北風,最大的風速為 15.7m/s,瞬間最大風速 27.5m/s。年平均日照時間約 1350~1450 小時,多年的平均無霜期約 240~250 天。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年均降雨量(mm)4 7 19 48 83 101月份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809降雨量(mm)187 177 121 48 12 2
圖 2-3 研究區(qū)水系分布圖2.3 地形地貌研究區(qū)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方向,由青藏高原沿四川盆地過渡的東部地帶,以深切割構造高中山地貌為主,地形切割強烈。山地走勢上總體為北西高南東低,最高點位于區(qū)內打雷溝源頭分水嶺處,海拔 4000m,最低處為火溪河,海拔1310m,相對高差 2690m,山脈呈北北東走向。受區(qū)內構造和河流切割,總體地形坡度 20~40°,局部大于 70°。火溪河穿過整個研究區(qū),河流下切侵蝕較為強烈,下游地區(qū)的地形逐漸變緩,河床展寬,水流的流動速度變慢,河床堆積大小不一的卵石。巖性為花崗巖,寬緩河谷地帶的河漫灘較為發(fā)育。沖洪積扇地貌分布在火溪河沿岸各泥石流溝的溝口處,地形較為寬緩,坡度一般在 2°~6°,扇體受河流沖刷部分被沖蝕,剩余部分穩(wěn)定性較好,主體成分為碎塊石。根據形態(tài)和成因將區(qū)內地貌類型劃分為構造高中山地貌和侵蝕堆積河谷地貌。(1)構造高中山地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巴公路奧布段泥石流危險性評價與防治分析[J]. 魏學利,陳寶成,李賓,羅文功. 公路. 2018(11)
[2]蝶子溝泥石流對九綿高速公路的危害分析[J]. 羅恒,沈軍輝,李本松,宋歡歡.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18(04)
[3]四川省泥石流活動與降水因子特征[J]. 鐘燕川,郭海燕,徐金霞,徐沅鑫,馬振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4]黏性泥石流流速垂向分布試驗研究[J]. 楊紅娟,韋方強,胡凱衡,洪勇. 泥沙研究. 2018(02)
[5]涪江流域河流地貌特征對虎牙斷裂帶活動性的響應[J]. 梁歐博,任俊杰,呂延武. 地震地質. 2018(01)
[6]藏東南嘎龍曲冰川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其對扎墨公路的影響[J]. 張佳佳,劉建康,高波,陳龍,李元靈,鄒任州,黃亮. 地質力學學報. 2018(01)
[7]RAMMS在泥石流運動模擬中的應用——以白沙溝泥石流為例[J]. 宋兵,沈軍輝,李金洋,黃濤. 泥沙研究. 2018(01)
[8]都江堰龍溪河流域典型泥石流物源演化特征遙感監(jiān)測[J]. 姚維益,常鳴,李為樂.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9]基于FLO-2D的潰決型泥石流模擬研究[J]. 楊濤,唐川,方群生,王毅. 泥沙研究. 2017(04)
[10]泥石流龍頭的形成及特征研究[J]. 王洋,崔鵬,王兆印,梁雙慶. 水利學報. 2017(04)
博士論文
[1]基于GIS的泥石流預測預報[D]. 孟凡奇.吉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延吉溝泥石流危險度評價及生態(tài)防治[D]. 崔承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8
[2]云南省云龍縣城地質災害風險評價[D]. 阮壯.成都理工大學 2018
[3]云南省云龍縣果郎溝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研究[D]. 溫麗旺.成都理工大學 2018
[4]吉縣城北溝泥石流風險評價及治理措施研究[D]. 武立.長安大學 2018
[5]川西南美姑河流域泥石流分布規(guī)律及危險區(qū)范圍評價[D]. 王志剛.北京交通大學 2017
[6]雅康高速—瀘康段沿線泥石流危險性評價[D]. 楊洋.西南石油大學 2017
[7]G314線奧布段泥石流危險性評價及預測研究[D]. 姚蘭飛.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7
[8]馮家峪鎮(zhèn)黃梁根橋溝泥石流防治工程體系設計[D]. 韓生生.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9]四川木里縣卡拉地區(qū)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危險性評價[D]. 曹水合.成都理工大學 2015
[10]綿竹市清平鄉(xiāng)文家溝震后泥石流災害發(fā)育特征及防治工程措施研究[D]. 李彥婷.成都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943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9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