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學習的駕駛安全評估方法研究
【圖文】:
訓練的參數(shù)減少,網(wǎng)絡的泛化能力也大大提高。(a) 全連接 (b) 局部連接圖 2.2 全連接和局部連接示意圖2.2.2 權(quán)值共享雖然局部感知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訓練參數(shù)的數(shù)量級,,但是 數(shù)量級也是很大,在如今市場需求要求實時性的背景下,其訓練參數(shù)還是無法滿足市場的標準。為了再降低參數(shù)的數(shù)量,于是出現(xiàn)了權(quán)值共享,如圖 2.3 所示。Layer m+1Layer mLayer m-1圖 2.3 權(quán)值共享示意圖
(a) 輸入圖像 (b) 卷積核 (c) 特征圖圖 2.5 卷積原理示意圖的性質(zhì)可以被總結(jié)如下:假設輸入圖像的尺寸是 目是 ,其中 , , 分別代表了圖像的寬,高設置的超參數(shù)有四個,分別是濾波器數(shù) ,局部感受野的大小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P18;U492.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寰;張妍;鐘思嘉;黃蕊;孫少冉;李孟甲;;長途客運駕駛員的嗜睡及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習慣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年10期
2 王磊宇;武淑紅;李海芳;;基于眼部行為的駕駛疲勞評價指標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3 尹寶才;王文通;王立春;;深度學習研究綜述[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4 孟憲超;;疲勞駕駛致交通事故特點及有效預防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年08期
5 李雪源;袁晨;姜代紅;;基于Adaboost的人臉光照補償方法[J];軟件導刊;2014年06期
6 劉源;;基于模板匹配算法的人眼定位方法[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4年05期
7 馬錦飛;常若松;高遠;;瞳孔直徑大小檢測駕駛員疲勞的實證效度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8 王冬梅;王海鵬;;基于膚色差異性嘴巴狀態(tài)檢測方法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5年04期
9 楊星星;張松;蘆楊;楊琳;王薇薇;顧冠雄;;基于生理信號的疲勞駕駛風險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3年07期
10 盛杰;鮑小軍;李博;;基于駕駛疲勞報警系統(tǒng)的研究[J];民營科技;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力為;;心理疲勞與生理疲勞的區(qū)分及其意義[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磊;基于深度學習和面部多源動態(tài)行為融合的駕駛員疲勞檢測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龍力;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圖像分類與檢測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2 梁曉昱;基于深度學習的駕駛員疲勞檢測方法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鄒昕彤;基于表情與頭部狀態(tài)識別的疲勞駕駛檢測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4 李婷婷;基于眼部圖像特征的人體疲勞檢測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5 謝鵬;基于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駕駛員面部檢測與跟蹤研究[D];湖南大學;2017年
6 李耀華;基于眼部特征分析的駕駛員疲勞駕駛實時檢算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
7 王豪榮;基于人臉特征融合的疲勞檢測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8 劉洪榛;基于機器視覺的疲勞駕駛檢測算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李立凌;基于人眼定位技術(shù)的疲勞駕駛檢測方法[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822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8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