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宣威高速公路機制砂混凝土回彈測強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1 19:56

  本文選題:機制砂混凝土 + 回彈法 ; 參考:《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發(fā)展和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現(xiàn)有的天然砂資源已不能滿足工程需要,使用機制砂己成為今后的發(fā)展趨勢。機制砂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產(chǎn)生一定數(shù)量的粒徑小于75μm的石粉,這是機制砂與天然砂最明顯的區(qū)別之一。與天然砂相比,機制砂還有級配較差,細度模數(shù)偏大,表面粗糙,顆粒尖銳有棱角等特點。因此,工程界普遍對采用機制砂來配制混凝土特別是高強度混凝土心存疑慮,對其性能更是缺乏了解,導致機制砂混凝土在一些重要構件和部位中的應用受阻。本文參考宣威高速公路機制砂混凝土科研課題研究,以編制宣威高速公路機制砂混凝土專用回彈測強曲線為目的,采用宣威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使用的原材料進行試驗,參考設計資料中給出的混凝土配比,分C30、C40、C50、C55和C60五個強度進行配合比試配和優(yōu)化調(diào)整,同時每種強度混凝土配合比中均設計石粉含量為3%、5%、7%和10%用以對比。進行試塊制作和養(yǎng)護,按照齡期進行回彈試驗、碳化深度試驗和抗壓強度試驗,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得出宣威高速公路工程機制砂混凝土專用回彈測強曲線,數(shù)據(jù)誤差滿足規(guī)范對專用測強曲線的要求,同時進行現(xiàn)場鉆芯取樣驗證曲線,符合工程實際情況。將四種石粉含量試塊的抗壓強度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在配制中等強度混凝土時可適當增加配合比中的石粉含量,石粉含量在7%左右時機制砂混凝土強度達到最高;在配制高等強度混凝土時要適當降低配合比中的石粉含量,石粉含量在3%左右時機制砂混凝土強度最高。即中等強度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高等強度機制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宣威高速公路機制砂混凝土工程回彈專用測強曲線的建立,填補了云南地區(qū)機制砂混凝土強度無損檢測技術的空白,提高了機制砂混凝土回彈檢測技術的精確度,對于云南地區(qū)推廣使用機制砂混凝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由于本次試驗用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的局限性,建立的回彈專用測強曲線僅限在宣威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中使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xisting natural sand resource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engineering, the use of machine-made sand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It is inevitable to produce a certain amount of stone powder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75 渭 m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machine-made san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machine-made sand and natural sand.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sand, the machined s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gradation, larger fineness modulus, rough surface and sharp and angular grain. Therefore, engineering circles generally have doubts about the use of machine-made sand to prepare concrete, especially high-strength concrete, 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its performance, which results in the block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chine-made sand concrete in some important components and parts. In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of Xuanwei Expressway, with the purpose of compiling the springback curve of the concrete of Xuanwei Expressway, the raw materials used in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of Xuanwei Expressway are used for the test.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crete ratio given in the design data, the mixture ratio of C30C40C50C55 and C60 is tested and optim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in each concrete mixture ratio is 3%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springback test, carbonation depth test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the test block, and the test data were analyzed, and the springback strength curve for the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of Xuanwei Expressway Project was obtained. The data erro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special strength measurement curve, and the field core sampling i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curv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situation. The data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our kinds of stone powder sampl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in mix ratio can be increased properly when the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is about 7%, and the strength of machined sand concrete can reach the highest when the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is about 7%. In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the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in mix ratio should be reduced appropriately, and the strength of machine-made sand concrete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is about 3%. That i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edium strength machined sand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ne powder content, whil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igh strength machined sand concre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ne powder cont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rength measurement curve for concrete resilience in Xuanwei Expressway filled the blank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for the strength of machine-made sand concrete in Yunnan area, and improved the precision of springback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machine-made sand concrete. It can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use of machine-made sand concrete in Yunnan area, 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raw material and ratio of concret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trength measurement curve established for springback is only used in concrete engineering of Xuanwei Expressway.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4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建國;荊祿波;梁勝國;;淺談機制砂的制備技術與質(zhì)量管理[J];山西交通科技;2009年05期

2 姜旭平;;淺談機制砂的制備及其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1年02期

3 王吉平;包春劍;;機制砂在湖北恩來恩黔高速公路中的應用[J];北方交通;2012年09期

4 何繼川;;機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年01期

5 王自強,皮永誠;重慶地區(qū)機制砂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重慶建筑;2003年06期

6 喻建偉;姜偉;;機制砂混凝土的應用試驗[J];華南港工;2006年04期

7 蘇斌;;淺談機制砂的研究與應用[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8 孟魁;張芳玲;;機制砂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交通標準化;2007年04期

9 楊普新;陳四來;;機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7年05期

10 余崇俊;吳大鴻;梅世龍;;機制砂高標號混凝土研究現(xiàn)狀[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8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子明;韋慶東;蘭明章;;國內(nèi)外機制砂和機制砂高強混凝土現(xiàn)狀及發(fā)展[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勇軍;;淺述機制砂的使用特性[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3 顏海榮;毛迪輝;朱家瑜;;宏業(yè)采石廠生產(chǎn)機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應用[A];“全國特種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2008年混凝土質(zhì)量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家全;白延平;金超;;整形機制砂混凝土應用技術[A];科技創(chuàng)新 綠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國城市道路交通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吳建林;任啟欣;蔣正武;張長貴;;機制砂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A];首屆機制砂石生產(chǎn)與應用技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6 韋慶東;冷發(fā)光;周永祥;田冠飛;王子明;;國內(nèi)外機制砂和機制砂高強混凝土應用現(xiàn)狀[A];“全國特種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2008年混凝土質(zhì)量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蔣正武;任啟欣;吳建林;張長貴;;機制砂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應用相關問題研究[A];首屆機制砂石生產(chǎn)與應用技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8 張軍旺;;水泥砼中機制砂的應用與質(zhì)量控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張勝;周以林;;一種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的設計方法[A];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孟剛;吳超;張凱峰;馮濤濤;歐陽孟學;王曉峰;;西北地區(qū)機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性能研究[A];中國砂石協(xié)會2013年會第二屆砂石行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馮tD;寧波加快發(fā)展機制砂[N];寧波日報;2011年

2 袁竟;浙江 寧波加快發(fā)展機制砂[N];中國建材報;2011年

3 北京工業(yè)大學材料學院 王子明 韋慶東 蘭明章;機制砂在高強混凝土中的作用[N];中國建材報;2008年

4 卜祥;機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應用[N];中華建筑報;2012年

5 本報首席記者 齊澤萍;忻阜高速:科技帶來生態(tài)環(huán)保[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6 鄭河;鵬勝治理廢礦山賺大錢[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7 見習記者 黃合 記者 龔哲明;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決定廢止《寧波市砂石灰市場管理規(guī)定》[N];寧波日報;2011年

8 本報首席記者 齊澤萍;忻阜高速:科技應用的全國典范[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9 高海龍;忻阜科技示范工程主打“節(jié)約”牌[N];中國交通報;2010年

10 遠方;黨員先進性在工地閃光[N];中華建筑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蔡基偉;石粉對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何盛東;機制砂混凝土及其預應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王稷良;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王雨利;低強度等級泵送高石粉機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5 鄭怡;石灰?guī)r質(zhì)機制砂混凝土的長期變形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符發(fā);高性能機制砂水泥混凝土性能的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年

2 程興旺;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與優(yōu)化設計[D];長安大學;2015年

3 趙社民;機制砂品質(zhì)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4 于俊杰;機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鹽侵蝕研究[D];福州大學;2013年

5 李澤剛;昆明地區(qū)地下結構機制砂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6 嚴睿;昆明地區(qū)地下結構機制砂混凝土構件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7 謝華兵;機制砂粒形與級配特性及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8 李國慶;聚合物表面接枝改性機制砂及其在混凝土中的應用[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張振升;高強高性能機制砂混凝土配比與超高泵送試驗研究[D];貴州大學;2016年

10 寧成晉;高強高性能機制砂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D];廣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205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205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16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