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隧道復合式襯砌極限狀態(tài)設計研究
本文選題:鐵路隧道 切入點:復合式襯砌 出處:《鐵道工程學報》2015年06期
【摘要】:研究目的:隨著我國隧道設計施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行《鐵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在實際應用中逐現(xiàn)不足,為更好地將可靠度理論應用于實踐,本文以鐵路隧道復合襯砌部頒通用圖為研究對象,對鐵路隧道復合式襯砌極限狀態(tài)設計進行研究。研究結論:(1)建立了更具實用性的鐵路隧道襯砌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表達式中不直接含有基本變量的標準值、作用效應和抗力分項系數(shù),但卻體現(xiàn)了結構可靠性要求;(2)提出了新的分項系數(shù)優(yōu)化原則與確定方法,并給出了相應的調整系數(shù);(3)當結構自重分項系數(shù)取1.0、圍巖壓力分項系數(shù)取1.4時,各類型復合式襯砌的可靠指標與目標可靠指標取得良好的一致性;(4)該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導鐵路復合襯砌極限狀態(tài)設計并為《鐵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的修訂提供依據。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limit state design method stipulated in the current "Railway Tunnel Design Code" is not enough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pply the reliability theory to practice,Based on the general drawing of railway tunnel compound lining, the limit state design of railway tunnel compound lining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A more prac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limit state of railway tunnel lining is established. The expression does not contain the standard value of the basic variable directly, the action effect and the partial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But it reflects the reliability requirement of the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a new optimization principle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subdivision coefficient,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 3) when the structural weight sub-coefficient is 1.0,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sub-coefficient is 1.4, and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is given when the structural self-weight sub-coefficient is 1.0,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sub-coefficient is 1.4.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various types of composite lining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direct the design of the limit state of railway composite lining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vision of Railway Tunnel Design Code.
【作者單位】: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學;
【基金】: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fā)項目(2012G014-D)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項目[13164174(12-14)]
【分類號】:U455.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宋玉香,景詩庭,劉勇;單線電化鐵路隧道襯砌結構極限狀態(tài)設計式中分項系數(shù)研究[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2 趙萬強;隧道襯砌結構可靠性設計淺論[J];鐵道工程學報;2002年04期
3 周佳媚,嚴松宏,王英學;單線鐵路隧道洞門結構分項系數(shù)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4 嚴松宏,周佳媚,高波;結構可靠性設計分項系數(shù)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國棟;王榮輝;;擬建的重慶市琴韻廣場對小龍坎鐵路隧道影響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5期
2 劉斌;寧茂權;;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設計淺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羅章波;;地鐵暗挖區(qū)間下軌排豎井設計[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1期
4 張文正;龔彥峰;劉學增;;基于實測數(shù)據的隧道襯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S2期
5 羅章波;;包蘭鐵路青天寺隧道運營通風及防災救援設計[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6 程小虎;;土質隧道深淺埋分界的理論解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7 孫輝;鄭穎人;王在泉;張黎明;張曉娟;;埋深在圍巖分級修正中的應用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8 仇玉良;王夢恕;丁洲祥;鄭萬坤;孔祥興;謝祥光;;基于有限差分技術的隧道信息化集成設計系統(tǒng)[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9 陳鵬;吳賁;楊小禮;;三孔小凈距隧道圍巖安全系數(shù)分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郭艷華;李岳;;工貿大廈改擴建工程對軌道3號線影響有限元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玉香;賈曉云;朱永全;;地鐵隧道復合式結構可靠度簡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2 唐新權;;駱駝場隧道基底樹根樁加固設計[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3 王偉;苗德海;李鳴沖;;宜萬鐵路復雜巖溶隧道動態(tài)設計[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4 侯軍紅;;太中銀鐵路崗城隧道突泥塌方處理[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5 陶偉明;;高水位山嶺隧道防排水原則的理論基礎及其工程實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6 豆世康;;檸條塔車站牽出線隧道裝車作業(yè)和防災救援技術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7 趙輝雄;喻渝;楊建民;;高速鐵路黃土隧道合理支護參數(shù)試驗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8 孟慶余;;張集線“沙袋胎膜護拱塌方處理法”探討[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9 周燁;;控制軟巖隧道變形施工方法探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10 郭陜云;;探詢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研究的基本課題[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沖;分岔隧道設計施工優(yōu)化與穩(wěn)定性評價[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杜朝偉;海底隧道襯砌水壓力及結構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劉欽;炭質頁巖隧道軟弱破碎圍巖大變形機理與控制對策及其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李奎;水平層狀隧道圍巖壓力拱理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5 嚴宗雪;大斷面隧道施工的應力路徑與空間效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潘永杰;鐵路鋼橋全壽命過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年
7 嚴松宏;地下結構隨機地震響應分析及其動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8 周佳媚;隧道洞門結構土壓力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9 曲海鋒;扁平特大斷面公路隧道荷載模式及應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10 李志華;隧道結構生命全過程可靠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麗芬;高層建筑群對其下既有隧道的影響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間距隧道施工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張,
本文編號:17076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0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