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異性組合橋面板界面滑移效應研究
本文選題:正交異性鋼橋面板 切入點:鋼-混組合結構 出處:《橋梁建設》2017年01期
【摘要】:鋼-混組合橋面板常規(guī)計算中忽略了鋼橋面板與混凝土橋面板界面間的相對滑移,無法反映由相對滑移導致的組合效應降低以及層間的荷載重分配。為研究界面滑移模擬方法、界面滑移對鋼-混組合結構的組合效應以及受力性能的影響,基于鋼橋面板與混凝土橋面板的受力特性和變形協(xié)調條件,推導界面相對滑移微分方程,給出考慮滑移條件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并依托?跂|海岸如意島跨海大橋項目,選取包含1個縱肋的單梁,通過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試驗對跨中撓度、鋼-混界面和栓釘滑移等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隨著荷載增大,界面滑移不斷增大,且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對組合效應的削弱和對受力性能的影響也更為明顯;為得出準確的受力和變形結果,應考慮界面滑移效應;文中提出的界面滑移模擬方法能揭示界面滑移對組合效應和受力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
[Abstract]:In the conventional calculatio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deck slab, the relative slip between steel deck slab and concrete deck slab is neglected, which can not reflect the reduction of combination effect caused by relative slip and the redistribution of load between layers.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e slip on the combination effect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and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conditions of steel deck slab and concrete deck slab,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interface relative slip is derive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defle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idering slip is given, and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Ruidao Bridge on the east coast of Haikou, a single beam with one longitudinal rib is selected, and the deflection of the span is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full-scale mode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ial slip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and the increasing speed is faster and faster, and the combination effect is weakened and the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s more obvious. In order to obtain accurate results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the slip effect of interface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interface slip in this paper can reveal the law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e slip on the combination effect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8394,51578455)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BAG07B0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682014CX078)~~
【分類號】:U443.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第六屆海峽兩岸及香港鋼及組合結構技術研討會[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0年05期
2 ;鋼和組合結構國際學術研討會[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0年06期
3 ;鋼和組合結構國際學術研討會[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1年02期
4 徐恩彤;;計算桿板組合結構的一個平面四點元[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1984年03期
5 宋天霞;秦慶華;;一般殼體組合結構在均布壓力下的平衡與穩(wěn)定[J];工程力學;1986年03期
6 趙振銘;組合結構讀入元在橋梁上的應用[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3期
7 楊恢元,丁圣果,郝方;砌體組合結構事故分析的一種高精度計算方法[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8 孟鋼,高小旺,周曉夫,肖偉,王巍,王菁,王金妹;多層組合結構中彎曲變形對磚墻承載能力的影響[J];建筑科學;2000年02期
9 陳瑜,徐福泉;多層組合結構建筑的整體平移旋轉技術[J];建筑結構;2001年12期
10 吳嘉蒙,劉見華,金咸定;非標準交接板梁組合結構的有限元建模新方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鐘善桐;高伯揚;;組合結構在我國的發(fā)展[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91年
2 馬云生;楊永德;;空間板架組合結構二階段設計法[A];第四屆空間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卷)[C];1988年
3 尹澤勇;尹晶;任培正;;組合結構的一類過渡元素[A];土木工程中計算機應用文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1年
4 王石剛;劉利;黃玉盈;鐘偉芳;余俊;林金銘;;組合結構優(yōu)化齒行法[A];第四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5年
5 曲淑英;;組合結構的桿系化計算[A];第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鐘善桐;;近年來組合結構的發(fā)展概況[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五次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5年
7 鐘善桐;;組合結構在我國發(fā)展的新形勢[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1999年
8 施養(yǎng)杭;;鋼—砼組合結構的研究、發(fā)展、應用與前景[A];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鞠美麗;廖紹華;傅相明;;樁板組合結構的技術特點及應用[A];渤海灣油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論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10 王小盾;陳志華;白晶晶;李珊珊;安琦;;鋼木組合結構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A];'2011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劉澤華;倡導國學少搞“倒貼金”[N];新華日報;2009年
2 記者 趙姝婧 實習記者 趙聰;理想繪制藍圖 匠心構架彩虹[N];新清華;2013年
3 北京市市政專業(yè)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胡達和 謝志紅;鋼及其組合結構在人行天橋與城市立交橋中的應用[N];中國冶金報;2004年
4 西安高新區(qū)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金乾生;在創(chuàng)新中培育優(yōu)勢[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溫航;漫漫四載維權路 德國瑞好終如愿[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2年
6 孫殿臣、隋艷娥 牛秀艷;建筑屋頂待“改革”[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何聯(lián)格;柴油機關鍵件螺栓連接組合結構非線性力學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馬永彬;板組合結構中頻振動問題混合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3 周海兵;索—梁組合結構非線性動力學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王姍;低噪聲柴油機組合結構及連接部件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彭偉才;基于混合模型的中頻振動聲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志翔;鋼筋混凝土榫傳剪器宏—細觀力學行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王春;鋼-混凝土豎向組合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3 趙偉偉;新型組合管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4 呂昌明;組合板式復合抗滑結構受力特性模型試驗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5 康凌峰;Kevlar三維組合結構機織物制備及其抗沖擊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6 龍亮;高鐵大跨度單T剛構加勁鋼桁組合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顧晨鈺;基于彈炮耦合的底排測試彈結構動態(tài)響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8 黃端權;變梁截面新型RCS組合結構空間梁柱組合件抗震性能研究[D];華僑大學;2016年
9 李忠宇;巷道液壓支架鋼混組合結構底座力學特性數(shù)值分析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10 王鵬韜;T構—肋拱組合結構施工過程中支架失穩(wěn)后施工方案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667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6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