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穩(wěn)空間變化地震作用下的大跨斜拉橋響應分析
本文關鍵詞: 空間變化地震動 時變相干函數(shù) 斜拉橋 地震響應 出處:《燕山大學學報》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大跨度工程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和抗震設計必須考慮地震動的空間變化效應。以大跨斜拉橋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個空間變化地震動的時變相干函數(shù)模型,利用譜表現(xiàn)方法對地震動位移時程進行了模擬。建立了斜拉橋的有限單元模型,計算了其在非平穩(wěn)空間變化地震作用下的響應。結果表明:提出的時變相干函數(shù)模型能夠用于各向異性空間變化地震動的樣本模擬;提高阻尼系數(shù)能夠有效增強阻尼器耗能能力,進而增強結構抗震能力,但阻尼系數(shù)對阻尼器耗能能力的影響會出現(xiàn)飽和現(xiàn)象。
[Abstract]:The spatial variation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must be considered in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and seismic design of long-spa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aking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 time-varying coherent function model of spatially varying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The time-history of ground motion displacement is simulated by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able-stayed bridge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ime-varying coherent function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anisotropic spatially varying ground motion. Increasing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damper and then enhanc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but the effect of damping coefficient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damper will appear saturation phenomenon.
【作者單位】: 燕山大學建筑工程與力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08526,51678465)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E2015203274) 燕山大學“新銳工程”資助項目
【分類號】:U442.55;U448.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斜拉橋[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3年05期
2 蘭海,史家鈞;大跨斜拉橋結構的綜合監(jiān)測[J];結構工程師;2000年02期
3 王滔;郭恩棟;張麗娜;胡煜文;;大跨斜拉橋地震動最不利輸入方向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4期
4 馬曉昕;趙人達;;大跨斜拉橋動力分析[J];四川建筑;2009年04期
5 張颯;王達磊;馬如進;;基于壽命周期的大跨斜拉橋養(yǎng)護手冊架構[J];上海公路;2011年01期
6 徐永明,石洞;大跨斜拉橋造價最優(yōu)結構設計[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3期
7 徐秀麗,劉偉慶,王滋軍,王仁貴;大跨斜拉橋結構消能減震設計方法研究[J];橋梁建設;2005年04期
8 龔志剛;大跨斜拉橋用抑振裝置—磁流變液阻尼器[J];世界橋梁;2005年01期
9 肖光宏;張秋陵;黃明海;;幾何非線性對大跨斜拉橋穩(wěn)定性的影響[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10 全偉;;大跨斜拉橋多維多點地震反應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永明;石洞;;大跨斜拉橋造價最優(yōu)結構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1995年
2 顧安邦;向中富;賀學峰;許曉峰;廖海黎;徐謀;李紅霞;;大跨斜拉橋抗風、抗震和穩(wěn)定性分析[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公路設計與施工卷[C];2002年
3 楊德圣;黃盛楠;宋波;陸新征;;大跨斜拉橋地震易損性分析[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3年
4 翟炳孝;王成;;V型架斜拉橋的構思[A];全國索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1年
5 鐘珉;宋波;;樁-土動力相互作用對斜拉橋結構性能設計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6 陸春陽;吳沖;蘇慶田;丁文俊;;斜拉橋分離式鋼箱組合梁剪力滯效應和應力集中[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張建仁;劉揚;;遺傳算法在斜拉橋索塔可靠性分析中的應用[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一九九九年橋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8 徐永明;石洞;;大跨斜拉橋最優(yōu)設計CAD系統(tǒng)[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11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9 劉釗;孟少平;劉智;施海健;;潤揚大橋北汊斜拉橋索塔節(jié)段足尺模型試驗研究簡介[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時國勤;劉振生;劉慶華;劉慶華;;大跨斜拉橋的設計風荷載與地震作用問題[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11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賈布裕;組合梁斜拉橋的可靠度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郭棋武;大跨斜拉橋的非線性及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騰;支承體系對大跨斜拉橋地震易損性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2 張凡;脈沖型地震動人工合成方法及其對大跨斜拉橋地震響應分析[D];東南大學;2016年
3 李大海;大跨斜拉橋健康度評估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4 袁媛;輔肋墩對氋低塔斜拉橋受力特性的影響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5 王沖沖;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地震易損性及風險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
6 朱禮平;基于遞推隨機有限元方法的大跨斜拉橋隨機動力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7 石徑;斜塔斜拉橋索塔施工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8 陳騎彪;斜拉橋索塔混凝土防止開裂的控制方法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9 梅濤;大跨斜拉橋地震能量破壞機理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10 徐威;斜拉橋索塔錨固區(qū)節(jié)段足尺模型試驗及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201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2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