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斷面新黃土隧道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與基底濕陷性處理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超大斷面新黃土隧道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與基底濕陷性處理方法研究 出處:《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超大斷面 黃土隧道 濕陷性 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 無振動 擠密加固技術
【摘要】:在我國西部大規(guī)模的隧道施工建設中,大斷面黃土隧道能夠有效的緩解高密度的交通流量,勢必將成為未來隧道結(jié)構(gòu)形式的主流。黃土隧道在設計施工中,黃土作為一種特殊的土質(zhì),關鍵在于隧道開挖過程中如何確保圍巖和襯砌結(jié)構(gòu)的的穩(wěn)定性,特別是當隧道處于濕陷性黃土地層中時如何對隧道地基進行加固,消除黃土濕陷性,保證隧道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本文依托蘭州榆定路大營黃土隧道為研究對象,基于通用有限元軟件建模,結(jié)合特大斷面黃土淺埋隧道的工程實例,分析了黃土隧道結(jié)構(gòu)和圍巖在開挖過程中的受力特點,研究了在黃土隧道中隧道地基采用無振動地基擠密加固新技術的應用,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研究結(jié)論如下:(1)通過對隧道CRD法施工的開挖模擬,分析了特大斷面黃土隧道在開挖過程中的變形量和變形速率特點,結(jié)果表明已施做的初期支護和臨時支撐能夠很好的控制變形,當臨時支撐拆除后,變形量和變形速率有增大的趨勢,應及時施做二次襯砌。(2)大營村隧道二次襯砌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分析表明,在地震和非地震兩種情況下,拱腳部位均出現(xiàn)較大的應力集中現(xiàn)象,需要對隧道基地進行加固處理,以保證隧道結(jié)構(gòu)安全和滿足工后沉降要求。(3)通過對無振動黃土擠密加固技術的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提出了在進行黃土地基加固時的合理樁間距。試驗表明,當樁間距不大于0.7m時,樁間土的濕陷系數(shù)、自重濕陷系數(shù)均小于0.015,消除了黃土的濕陷性,但樁間距與地基擠密系數(shù)之間并非呈正比關系。當樁間距為0.9m時,平均擠密系數(shù)與最小擠密系數(shù)才能同時滿足《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50025—2004)規(guī)定的大于0.93、0.88的要求。(4)通過對工程試驗中量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無振動黃土擠密加固技術在地基土體擠密處理范圍內(nèi)最底部1~1.5m處,有效擠密成樁直徑小于設計樁徑(僅為設計樁徑的68.8%),樁底各樁間土平均擠密系數(shù)與最小擠密系數(shù)均小于《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50025—2004)規(guī)范規(guī)定的0.93、0.88的要求。
[Abstract]:In the large-scale tunnel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China, large section loess tunnel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high density of traffic flow, which is bound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unnel structure in the future. The loess tunnel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oess as a special soil quality, the key lies in how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lining structure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especially how to strengthen the tunnel foundation when the tunnel is in the collapsible loess stratum. To eliminate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and ensure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tunnel foundation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Lanzhou Yudinglu Daying Loess Tunn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odeling.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f loess shallow buried tunnel with large section,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tunnel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excavation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compa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the tunnel foundation without vibration in the loess tunnel. The main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e excavation simulation of the tunnel CRD method is carri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rate of loess tunnel with large section during excav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support and temporary bracing can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well when the temporary bracing is remove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lining of Daying Village Tunnel shows tha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lining structure of Daying Village Tunnel shows that under both earthquake and non-earthquake conditions, the deformation amount and deformation rate are increasing. There is a large stress concentration phenomenon in the arch foot,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the tunnel bas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unnel structure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st data of non-vibratory loess compac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the reasonable pile spacing in loess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is put forward. When the pile spacing is less than 0.7 m, the 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of soil between piles is less than 0.015, which eliminates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But the pile spacing i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compa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oundation, when the pile spacing is 0.9m. The average compa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minimum compaction coefficien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 Building Code for collapsible Loess areas > GB50025-2004 > > 0.93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in the engineering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 vibration-free loess compac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at the bottom of 1 ~ 1.5 m in the compaction treatment range of foundation soil. The diameter of the effective compaction pi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designed pile diameter (only 68.8% of the designed pile diameter). The average compa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minimum compaction coefficient of soil at the pile bottom are less than the requirements of 0.93 ~ 0.88 stipulated in < Building Code for collapsible Loess areas > GB50025-2004).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451;U45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東;;鄭西客專黃土隧道基礎沉降問題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年07期
2 ;黃土隧道設計中幾個問題的討論[J];鐵路標準設計通訊;1972年08期
3 潘昌實;鐵路黃土隧道襯砌設計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1980年01期
4 楊嚴;;淺埋黃土隧道下穿公路施工技術[J];中國西部科技;2014年07期
5 陳鶴,管振祥,喬春生;富水黃土隧道的開挖監(jiān)控及變形判別[J];巖土工程界;2002年10期
6 胡平;艾進東;常海洲;李晉德;馮鴻干;;黃土隧道修筑技術[J];公路隧道;2005年04期
7 賀虹;李德武;;特大斷面黃土隧道靜力穩(wěn)定性分析[J];工程質(zhì)量;2006年09期
8 周尚國;;黃土隧道的主要地質(zhì)災害類型[J];地質(zhì)與勘探;2007年02期
9 馬學寧;邢立軍;韓峰;;蘭青二線高廟黃土隧道開挖支護變形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07年06期
10 邢東泉;;大跨度黃土隧道的施工塌方防治技術[J];甘肅科技;200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滿倉;;單線鐵路老黃土隧道的分類[A];甘肅巖石力學與工程進展——第四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C];1996年
2 蘇新民;;特大斷面黃土隧道有限元分析[A];第15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6年
3 張金柱;郝文廣;;黃土隧道塌方情況及病害原因分析[A];第六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趙輝雄;喻渝;楊建民;;高速鐵路黃土隧道合理支護參數(shù)試驗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5 豆世康;趙秋林;李凌志;;客運專線黃土隧道勘測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探討[A];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6 楊建民;;談鄭西客運專線黃土隧道沉降控制及基礎處理[A];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董濤;齊吉龍;萬甸甸;張建;;大斷面黃土隧道初襯結(jié)構(gòu)參數(shù)反演分析研究[A];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ㄏ拢C];2012年
8 林東;;大斷面黃土隧道臺階六部開挖法[A];第四屆中國巖石錨固與注漿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陳黨輝;劉旭全;馬海民;雷向鋒;晁平安;;大斷面黃土隧道與輔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術[A];客運專線工程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10 劉旭全;王永璽;雷向鋒;石新橋;竇忠孝;;監(jiān)控量測技術在客運專線大斷面黃土隧道中的應用[A];客運專線工程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通訊員 李佳笑;我國最大斷面黃土隧道報捷[N];中國鐵道建筑報;2013年
2 江耀明 王桂元 馬寶喜;面對黃土:破解世界級難題[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6年
3 白秀喜邋通訊員 張紀平 劉健彪 銀平;世界最大斷面黃土隧道秦東隧道貫通[N];中國建設報;2008年
4 記者 鄭鳳岐邋通訊員 江耀明 楊廣臣;世界首座大斷面富水黃土長隧道提前貫通[N];山西日報;2008年
5 記者 溫格林;我國最大斷面黃土隧道——唐家塬隧道在陜順利貫通[N];現(xiàn)代物流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張榮文 通訊員 李俊發(fā) 黃祖元;成事在人[N];中國鐵道建筑報;2010年
7 本報特約記者 張榮文 本報通訊員 李俊發(fā) 黃祖元;成事在人[N];人民鐵道;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孟德鑫;高速鐵路淺埋大斷面黃土隧道空間變形特性及支護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2 鄭選榮;西安地鐵淺埋暗挖黃土隧道圍巖變形特性及控制技術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
3 郭軍;客運專線大斷面黃土隧道施工力學及支護設計理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4 薛富春;富水黃土隧道隧底動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李健;大斷面黃土隧道初支作用機理及變形控制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6 扈世民;大斷面黃土隧道圍巖變形特征及控制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慶賀;淺埋大斷面黃土隧道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受力與變形性狀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古彥超;深埋大斷面黃土隧道旋噴樁復合地基受力與變形性狀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3 錢聚強;黃土隧道圍巖工程特性及穩(wěn)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4 戎少偉;淺埋大跨黃土隧道力學特性及下穿構(gòu)筑物施工技術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5 馬賽;黃土隧道臺階法施工效應及技術參數(shù)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6 崔建文;扁平大跨度黃土隧道基底應力特征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7 程遠星;黃土隧道鎖腳錨管作用機理及承載特性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8 王玉龍;大斷面黃土隧道變形控制基準及穩(wěn)定性分析[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9 鄒詩濤;不同特性黃土隧道變形規(guī)律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年
10 黃帆;黃土隧道富水地段施工地質(zhì)災害注漿加固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3856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8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