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GIS分析在山岳型風景區(qū)索道選線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6-10-07 18:18

  本文關鍵詞:基于GIS空間分析的道路選線技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1年

GIS分析在山岳型風景區(qū)索道選線中的應用

許豐思  

【摘要】:本文針對山岳型風景區(qū)傳統(tǒng)索道選線存在著缺乏對整個風景區(qū)地形的全面認識,缺少量化的數據、缺乏多因素的綜合分析等問題,根據山岳型風景區(qū)和其索道的特點,歸納出索道選線和站房選址必要考慮到的因素,提取了相應的因子,在GIS技術的支持下,對這些因子展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結合蒼巖山風景區(qū)索道選線的實例建立索道選線模型,為索道選線的實際操作提供輔助性決策。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1.在索道選線的因素分析方面,從安全、生態(tài)影響、視覺影響、游人容量和交通五個方面進行論述。索道運行環(huán)境是一個全方位開放干擾性高的環(huán)境,安全是第一因素。在生態(tài)因素方面,采用了生態(tài)敏感度作為主要指標進行分析。視覺影響因素方面,用由景觀景色質量、景觀吸收力和景觀敏感度組成的綜合視覺質量來做為衡量指標。在游人容量因素方面,根據對景區(qū)的游人承載狀況作出分析并劃分出等級。在交通因素方面,考慮到與游線的對接,以及拜山的秩序和節(jié)奏,通過對已有的資料和數據分析,確定這一分量的布線的合適區(qū)域。 2.站房選址的因素分析方面,從坡度、山位、交通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坡度是最重要的站房選址的因素。山位因素,是山岳型風景區(qū)站房選址的特有因素。交通因素,通過對汽車道路、游覽步道和索道這三者各自職能的研究,分析索道與前二者的關系,最后提取站房選址的適合區(qū)域。 3.介紹了GIS的相關概念以及原理,詳細地論述了在索道選線中所涉及的地理信息軟件ArcGIS的空間分析功能,通過對索道選線各因子逐步進行處理、求算、分級和疊加,建立基于GIS的索道選線模型。 4.本文通過對蒼巖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索道選線這一實例從因素分析、各因子提取、GIS空間分析、選線模型求算等對上述所得的理論進行了運用與驗證。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對風景區(qū)的索道選線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工作方法和技術流程,并對GIS技術在風景區(qū)規(guī)劃相關課題研究和實踐應用中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U18;P20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9
  • 1.1 問題的提出8-11
  • 1.1.1 風景區(qū)索道建設的利弊關系8-9
  • 1.1.2 風景區(qū)索道與其他交通工具9
  • 1.1.3 風景區(qū)索道建設的現(xiàn)狀9-11
  • 1.2 GIS及相關背景技術介紹11-12
  • 1.2.1 GIS技術11-12
  • 1.2.2 GIS技術與索道選線12
  • 1.3 國內外研究進展及實踐概況12-17
  • 1.3.1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12-16
  • 1.3.2 國內外索道建設實踐概況16-17
  •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義17-18
  • 1.5 技術路線18-19
  • 2. 山岳型風景區(qū)索道選線的因素19-40
  • 2.1 山岳型風景區(qū)的概述19-20
  • 2.1.1 風景名勝區(qū)的概念19
  • 2.1.2 風景名勝區(qū)的類型19
  • 2.1.3 山岳型風景區(qū)的概念和特點19-20
  • 2.2 山岳型風景區(qū)索道的特點20
  • 2.3 索道選線的因素分析20-35
  • 2.3.1 安全因素21-23
  • 2.3.2 生態(tài)因素23-27
  • 2.3.3 視覺影響因素27-32
  • 2.3.4 游人容量因素32-34
  • 2.3.5 交通因素34-35
  • 2.4 山岳型風景區(qū)索道站點選址因素分析35-37
  • 2.4.1 與風景區(qū)總體規(guī)劃相符合35-36
  • 2.4.2 坡度因素36
  • 2.4.3 山位因素36
  • 2.4.4 交通因素36-37
  • 2.4.5 生態(tài)與視覺影響因素37
  • 2.5 小結37-40
  • 3. GIS技術在索道選線中的應用40-48
  • 3.1 ArcGIS簡介40
  • 3.2 數據類型40-41
  • 3.2.1 矢量數據40-41
  • 3.2.2 柵格數據41
  • 3.2.3 屬性數據41
  • 3.3 空間分析41-45
  • 3.3.1 柵格數據的空間分析41-44
  • 3.3.2 矢量數據的空間分析44-45
  • 3.3.3 綜合數據的空間分析45
  • 3.4 基于GIS的索道選線模型45-48
  • 4. 案例分析——蒼巖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的索道選線48-99
  • 4.1 蒼巖山風景區(qū)概況48-62
  • 4.1.1 總況48-50
  • 4.1.2 風景區(qū)資源50-54
  • 4.1.3 游人容量54-55
  • 4.1.4 風景保培系統(tǒng)55-58
  • 4.1.5 風景游賞系統(tǒng)58-60
  • 4.1.6 道路交通系統(tǒng)60-62
  • 4.2 GIS分析在蒼巖山風景區(qū)索道選線中的應用62-99
  • 4.2.1 數據基礎62-63
  • 4.2.2 安全因素分析63-64
  • 4.2.3. 生態(tài)因素分析64-75
  • 4.2.4 視覺影響因素分析75-89
  • 4.2.5 游人容量因素分析89-91
  • 4.2.6 交通因素分析91-93
  • 4.2.7 各因素權重的確定93-94
  • 4.2.8 索道線路的選定94-99
  • 5. 總結99-102
  • 5.1 結論99-101
  • 5.2 討論101-102
  • 參考文獻102-105
  • 個人簡介105-106
  • 導師簡介106-107
  • 致謝107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東旭;李秋元;鄒瑋玉;;探討焦作神農山索道防雷設計[J];安防科技;2009年08期

    2 丁祖榮;九華山索道工程對工程地區(qū)野生動物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1期

    3 李抒音;姚崇懷;劉英;;青龍山風景區(qū)規(guī)劃中生態(tài)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5期

    4 劉彩杰;李志鋒;;白云山旅游景區(qū)索道雷擊風險評估及防護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年03期

    5 高建新;GIS近期發(fā)展趨勢綜述[J];測繪信息與工程;2003年05期

    6 陳端呂;李際平;肖化順;宋濤;;西洞庭湖區(qū)森林景觀格局的生態(tài)敏感度研究與評價[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08年02期

    7 周年興,俞孔堅;風景區(qū)的城市化及其對策研究——以武陵源為例[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4年01期

    8 李小凌;風景名勝區(qū)內特殊客運工具乘客群研究——以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索道、觀光電梯為例[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4年02期

    9 金泉;關于瑯琊山索道建設問題的理性思考[J];滁州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10 孫建國,程耀東,閆浩文;基于GIS的道路選線方法與趨勢[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4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林;山地建筑設計的規(guī)律及思路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李卓;GIS在山地風景區(qū)規(guī)劃中的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3 趙玫;黃山風景區(qū)山地建筑設計體量控制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4 趙偉;山岳型風景區(qū)游客中心規(guī)劃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5 霍慧霞;山地建筑研究中的場所觀初探[D];重慶大學;2006年

    6 黃雄;基于GIS空間分析的道路選線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6年

    7 代成偉;山地風景區(qū)路徑空間規(guī)劃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8 董慧慧;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8年

    9 唐少軍;基于GIS的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選址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10 劉芳;GIS在王朗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規(guī)劃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宏貴;張曉鋒;;旅游環(huán)境開發(fā)利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阿壩科技;2010年01期

    2 屈曉勤;張鯤;廖一聯(lián);;“陌生化”原理的建筑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3 姚劍飛;葉要清;;黃山松成株移植與黃山“夢筆生花”景觀恢復[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4 張玉林;洪安娜;張素梅;王對興;;基于GIS資源評價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分析[J];安徽地質;2009年02期

    5 潘立新;林玉標;李養(yǎng)兵;蘇靜;;滁州市文化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6 田浩;;湘西自治州旅游業(yè)發(fā)展分析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7 周瑋;沙潤;任黎秀;吳蘭桂;鐘靜;;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觀特征和設計思路[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12期

    8 段淵古;王宗俠;李鵬元;;園林設計中的思想與方法研究——以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鐵爐壩生態(tài)觀光園規(guī)劃設計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5期

    9 王煥;徐逸倫;;焦山風景區(qū)人工設施建設芻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7期

    10 陳麗;;鹽城市沿海灘涂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正;王占歧;馬旭東;;基于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的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探討[A];河南省地質調查與研究通報2007年卷(上冊)[C];2007年

    2 秦正;程雙喜;郭四輩;吳梅;;地質遺跡資源脆弱性評價方法及應用探討[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8年卷(下冊)[C];2008年

    3 秦正;郭四輩;程雙喜;張藝露;;基于AHP的地質遺跡資源評價研究——以關山國家地質公園為例[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8年卷(下冊)[C];2008年

    4 龔妮;;背包族對民族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的影響[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東;;接受視野下的抽象藝術理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浩;;潛意識或無意識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7 陳家剛;王紅玉;;旅游開發(fā)中資源一體化管理模式研究[A];2012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嚴支勝;;圖像時代寫生意義再認識[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9 李晉宏;;科學認識人文旅游資源及其開發(fā)的隱性成本[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10 李晉宏;;科學認識人文旅游資源及其開發(fā)的隱性成本[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慶斌;鈞瓷色彩的特征與分類體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朱小剛;高速公路視覺空間研究及其在景觀規(guī)劃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蔣瑩;醫(yī)療園林的起源與發(fā)展[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李冠衡;從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角度探討植物造景藝術[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5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論創(chuàng)生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波;云南旅游地質景觀類型與區(qū)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文杰;旅游干擾驅動下草原景觀格局演變生態(tài)效應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陳偉海;重慶武隆喀斯特地質遺跡評價及形成演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國先翠;武漢市城市湖泊生態(tài)旅游潛力評價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董橋鋒;素樸之美——觀光農業(yè)園規(guī)劃設計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吳菲;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仿生設計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4 王黨榮;室內外空間環(huán)境的融合與統(tǒng)一[D];河北大學;2009年

    5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王孫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張京釗;基于LUCC與RS/GIS的濟南市生態(tài)安全評價[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許偉民;集安市旅游市場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尹優(yōu);廣西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及其優(yōu)化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左志莉;基于生態(tài)紅線區(qū)劃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岐山 ,胡小龍;安徽九華山鳥類調查報告[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8年01期

    2 丁祖榮;九華山索道工程對工程地區(qū)野生動物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1期

    3 康秀亮;劉艷紅;;生態(tài)系統(tǒng)敏感性評價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3期

    4 李志偉;吳紹洪;趙東升;;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區(qū)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5期

    5 衛(wèi)超;;生態(tài)敏感性分析在風景區(qū)生態(tài)規(guī)劃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0期

    6 楊志翔;丁桑嵐;陳青玉;;眉山市生態(tài)市規(guī)劃中生態(tài)敏感性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5期

    7 劉玲;旅游環(huán)境承載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8 張成渝,謝凝高;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與世界遺產保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賈德峰;張翠萍;方佳;;基于矢量空間數據的陵水海濱風景名勝規(guī)劃區(qū)生態(tài)敏感性評價[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5期

    10 蒙吉軍,申文明,吳秀芹;基于RS/GIS的三峽庫區(qū)景觀生態(tài)綜合評價[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盧強;復雜之整合——黃山風景區(qū)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實踐研究[D];清華大學;2002年

    2 劉健;基于3S技術閩江流域生態(tài)公益林體系高效空間配置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3 湯曉敏;景觀視覺環(huán)境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萬芳;城緣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初探[D];重慶大學;2001年

    2 邢佑浩;山地公園景觀空間設計探討[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張詠;游人中心的規(guī)劃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3年

    4 岳邦瑞;華山風景名勝區(qū)華麓區(qū)規(guī)劃研究——特點·問題·對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5 白雪;鄉(xiāng)土語境中的建筑創(chuàng)作——九華山風景區(qū)建筑設計研究[D];清華大學;2002年

    6 吳妍;GIS技術在森林公園評價及規(guī)劃中的應用[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7 黃志新;生態(tài)學理論與風景園林設計理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8 張宏瑞;文脈與歷史建筑的旅游開發(f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沈剛;生態(tài)城市規(guī)劃中的生態(tài)敏感性分析和生態(tài)適宜度評價研究——以浙江省安吉縣生態(tài)城市規(guī)劃為例[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張華賓;風景旅游區(qū)游人中心建筑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懷亮,馮定原,鄒春輝;河南省干旱遙感監(jiān)測信息系統(tǒng)[J];氣象;1999年06期

    2 梁艷平,劉興權,劉越,譚春華;基于GIS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用地適宜性評價探討[J];地質與勘探;2001年03期

    3 鐘登華,毛寨漢,朱慧蓉,周銳;水利水電工程土石方開挖可視化設計方法初探[J];水利水電技術;2001年12期

    4 王晏民,李德仁,龔健雅;多尺度GIS集中式數據模型[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5 范一大,烏日娜;內蒙古極軌氣象衛(wèi)星的應用領域及方法[J];內蒙古氣象;2001年03期

    6 劉榮穎;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在配電網地理圖形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青海電力;2001年03期

    7 陳霞;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J];人民珠江;2001年04期

    8 董文鋒,袁艷斌,杜迎澤,劉吉平;流域三維地形仿真及洪水演進動態(tài)模擬[J];水電能源科學;2001年03期

    9 劉東海,鐘登華,周銳,李定葵;基于GIS的水電工程施工導流三維動態(tài)可視化[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2年11期

    10 孫雪文,解運杰,王玉璽;Region Manager3.0軟件在水土保持初步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玉婷;張書亮;;麗水市GIS供水管網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地理信息與物聯(lián)網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柳林;李萬武;盧秀山;;GIS三維動態(tài)符號庫的研究與實現(xiàn)[A];中國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莊學強;李品芳;;基于GIS的海運液化氣泄漏事故應急信息系統(tǒng)[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邢懷學;葛偉亞;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質環(huán)境質量綜合評價——以福州市為例[A];“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專輯[C];2010年

    5 薛正哲;馬強;;基于GIS的煤礦測繪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機電裝備及信息化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6 羅芳;安廷波;;基于組件技術進行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A];廣東省測繪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7 余昊;呂文彥;呂婷;王吉田;秦雪峰;王國昌;王劉豪;王運兵;;基于GIS的河南蝗蟲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研制[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曾濤;何玉良;鐘江文;;基于多GIS平臺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方案——以欒川鉬鎢礦評價為例[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11年卷(下冊)[C];2011年

    9 錢云飛;;基于ArcEngine的基礎GIS數據符號化與顯示[A];地理信息與物聯(lián)網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謝儲暉;;面向對象的GIS數據模型與實現(xiàn)[A];數據庫研究與進展95——第十三屆全國數據庫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英;[N];光明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楊黎明 盧偉萍;[N];中國氣象報;2010年

    3 記者 李大慶;[N];科技日報;2010年

    4 劉建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王娟;[N];中國計算機報;2011年

    6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王亮;[N];中國文物報;2008年

    7 記者 劉修兵;[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立實;[N];中國測繪報;2009年

    9 李響;[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張巍巍;[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月娥;基于GIS技術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2 楊同輝;寧波市新農村GIS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春;基于VR/GIS一體化城市微觀交通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遙感的長春市宜居性環(huán)境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馬海民;基于面向對象的高速鐵路網絡資源時空GIS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09年

    6 李偉;GIS內多絕緣缺陷產生混合局部放電信號的分離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杜君;基于GIS的我國小麥施肥指標體系的構建[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8 盧斌(王瑩);基于格網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評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虞漢華;基于GIS的城市重大危險源風險管理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朱惇;遙感和GIS技術支持下的區(qū)域土壤侵蝕評價與時空變化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豐思;GIS分析在山岳型風景區(qū)索道選線中的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張偉;基于分布式存儲的移動GIS技術與應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3 黃儀;基于GIS的寶安區(qū)收地拆遷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發(fā)[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詹偉;基于GIS技術的縣級國土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曾春陽;基于GIS的小班立地因子提取與立地評價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6 蔣熠;基于GIS的“數字園林”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7 闞龍攀;GIS技術在林業(yè)制圖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張培斯;城市排水管網GIS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淼;基于GIS的軍用通信網管線資源管理與決策系統(tǒng)設計及實現(xiàn)[D];東北大學;2008年

    10 曾爽;H市數字城管GIS平臺升級探索[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GIS空間分析的道路選線技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30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30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9ef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