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預壓法處理高液限黏土適用性模型試驗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真空預壓法處理高液限黏土適用性模型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真空預壓 模型試驗 高液限土 對比分析
【摘要】:設計真空預壓法處理高、低液限黏土的室內(nèi)模型對比試驗,研究真空預壓法對某工程高液限黏土的適用性及其對高、低液限黏土兩種土樣的處理效果。結(jié)果表明:試驗后各土樣的含水率、孔隙比明顯減小:密實性、強度明顯提高;高液限土樣的體積壓縮率為47.4%,低液限土樣的體積壓縮率為22.9%。真空預壓法適用處理本工程高液限黏土,處理效果明顯。
【作者單位】: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類號】:U655.54
【正文快照】: _ 真空預壓地基處理方法對于處理淤泥及淤泥質(zhì)土具有處理效果好、污染少、經(jīng)濟效益好等優(yōu)點。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理論的進一步深人研究,其設計理論和施工工藝均已相對成熟[1_21,因而促進了該法在沿海地區(qū)淤泥及游泥質(zhì)土地基處理中的廣泛應用+5]。目前對于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程欣,曹亮宏,洪寶寧;真空預壓加固高速公路軟基的現(xiàn)場試驗研究[J];廣東公路交通;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浩;劉衍輝;房營光;;基于彈性法真空預壓沉降計算的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2 殷靜;劉曙光;董志良;;真空預壓地基出水量現(xiàn)場試驗研究及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3 劉功勛;欒茂田;郭瑩;王忠濤;賀林;;波浪荷載作用后軟黏土靜強度弱化及軟基加固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4 王建超;貢金鑫;馮云芬;;波浪作用下柔性靠船墩船舶撞擊力統(tǒng)計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 高海江;龔曉南;金小榮;;真空預壓降低地下水位機理探討[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05年06期
6 周明琪;樓曉明;;真空與堆載預壓法地基處理的對比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10年02期
7 嚴露;張儀萍;李劍;;真空預壓加固軟基的平面應變數(shù)值計算[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11年05期
8 曾令濃;高速公路真空預壓加固機理及沉降計算研究[J];大眾科技;2005年09期
9 王柏歡;尹志標;王海建;;真空預壓法與堆載預壓法的對比試驗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10 牟春梅;劉寶臣;李佰鋒;;真空預壓與堆載預壓加固軟基的微觀效果評價[J];工程勘察;2009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克龍;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施工技術(shù)的探討[J];安徽建筑;1999年02期
2 艾凱,徐兵,張計,付u&;真空預壓法在某泵站工程中的應用與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5年05期
3 付光奇,艾英缽,李震;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加固高速公路軟基的實用設計[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潘昌生,吳躍東;真空一堆載聯(lián)合預壓法在軟基加固中的應用[J];東北水利水電;2002年08期
5 王鐵昆;真空預壓固結(jié)排水法的應用研究[J];丹東紡專學報;2001年04期
6 Ali H.Mahfouz,劉漢龍,趙仲輝,高玉峰,張秀勇;真空預壓技術(shù)對軟粘土物理與力學屬性影響的試驗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5年01期
7 楊順安,吳建中;真空聯(lián)合堆載預壓法作用機理及其應用[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00年03期
8 陳蘭云,朱建才;真空聯(lián)合堆載預壓加固橋頭軟基地表沉降分析[J];地質(zhì)與勘探;2005年03期
9 劉寒鵬;孫銳;劉文東;;膜上覆水真空預壓技術(shù)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地質(zhì)與勘探;2008年03期
10 劉珍娜;真空排水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的沉降計算[J];福建建設科技;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麗聰;低位真空預壓法在軟基處理中的應用[J];水利科技;2005年02期
2 姚蔚;軟基處理中堆載預壓法和真空預壓法比較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5年03期
3 吳躍東;曹杰;殷宗澤;;真空預壓法加固軟粘土地基的理論與適用條件[J];東北水利水電;2006年07期
4 劉起霞;劉存中;鄭培;;真空預壓法在糧庫軟基處理中的應用[J];糧食與食品工業(yè);2006年05期
5 曹源;魯子愛;;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基的控制要點探討[J];中國水運(學術(shù)版);2006年10期
6 扈勝霞;高明軍;王克宇;;堆載預壓法和真空預壓法在軟基處理中的應用比較[J];施工技術(shù);2007年01期
7 趙友云;閔木林;;真空預壓法在市政道路軟土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2009年21期
8 王柏歡;尹志標;王海建;;真空預壓法與堆載預壓法的對比試驗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9 婁駿;任清波;;真空預壓法處理沿海軟土地基的微觀加固機理初探[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年08期
10 李耀華;;真空預壓法對周邊建(構(gòu))筑物地基的影響分析[J];珠江水運;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章定文;劉松玉;韓文君;杜廣印;;氣壓劈裂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應用分析[A];第十四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1會場:山區(qū)高速公路技術(shù)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胡珩;;真空預壓法加固機理研究[A];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shù)理論與實踐——第七屆全國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齊永正;;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基幾個問題的探討[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葉柏榮;唐羿生;陸舜英;;袋裝砂井——真空預壓法在天津新港的應用[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選集[C];1983年
5 陳環(huán);嚴馳;;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A];海峽兩岸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地工技術(shù)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6 彭滿華;張海順;唐祥達;徐筠波;;真空預壓法在某工程中的應用[A];加強地質(zhì)工作促進社會經(jīng)濟和諧發(fā)展——2007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張丹;馮偉騫;史慶生;顧立軍;;低位真空預壓法在廈門象嶼保稅區(qū)軟土地基上的應用[A];機械疏浚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九次疏浚與吹填技術(shù)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與技術(shù)經(jīng)驗總結(jié)文集[C];2006年
8 張明;趙有明;劉國楠;;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基卸荷時機預測方法研究[A];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shù)理論與實踐——第七屆全國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艷;;真空預壓法處理浦東機場軟基的特性研究[A];上?崭郏ǖ6輯)[C];2008年
10 楊京方;葉國良;苗中海;;用真空預壓法加固堿渣浮泥的效果分析——大連灣海域堿渣浮泥加固處理現(xiàn)場試驗[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shù)委員會第四屆地基處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評論員;學習高兆福 爭做奉獻者[N];連云港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苑曉青;新型真空預壓法室內(nèi)模擬試驗與沉降的預測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宋晶;分級真空預壓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擬試驗與三維顆粒流數(shù)值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閆歡;分級真空預壓法加固吹填土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變化時效特性及沉降預測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4 成玉祥;濱海吹填土結(jié)構(gòu)強度形成機理與真空預壓法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培鴿;真空預壓法在溫州軟土地基加固中的應用及環(huán)境效應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海江;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王勁;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監(jiān)測成果的分析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康帥;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的現(xiàn)場試驗與理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5 張曉欣;真空預壓法在軟基處理中的應用及其數(shù)值分析[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7年
6 黃宗煜;低位真空預壓法在溫州圍涂造地項目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胡珩;真空預壓法加固機理和加固效果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8 陳少青;兩種不同長度豎向排水體在真空預壓法中應用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薛樂球;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中塑料排水板間距選擇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阮昆;真空預壓法在吹填陸域軟基工程中的加固效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935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93536.html